北宋捞兄日常: 第 10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北宋捞兄日常》 第 104 章(第1/2页)

    王安石面色隐隐有几分发青。

    他身后的走狗已忍不住开口道:“苏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谁不知道恨山就是你!”

    苏轼冷笑一声,没好气道:“东西可以乱吃,但话却不能乱说。”

    “我承认,恨山的文风用词与我有几分相似,但敢问这位大人一句,你可有证据证明我就是恨山?”

    “咱们王大人是清官,说话做事要讲究证据,若不然,王大人可是会不高兴的。”

    他将“证据”两个字咬的极重。

    毕竟这些日子王安石铲除异己,可都有理由与借口的。

    那走狗还要开口,王安石却已微微抬起手示意他莫要多言。

    只见王安石看向苏轼,脸色是晦暗不明:“是啊,苏大人说的极是,凡事是讲究证据,苏大人也好,还是这位笔名叫恨山之人也好,但愿你们不会被我抓到把柄。”

    “就连恨山在文章中都曾写过,我这人小肚鸡肠,锱铢必较,若是叫我抓到把柄,我可不会善罢甘休的。”

    苏轼笑眯眯答应下来。

    王安石又道:“相同的话,苏大人也莫要忘记告诉子由一声。”

    “说起来,子由曾对我有恩,来日若他落在我的手上,看在此情分上,我定会留他一条命的。”

    当官之人,最在意的莫过于名声。

    名声一毁,仕途也就毁了,这比杀了对方还叫对方难受。

    苏轼面上笑意全无:“若真有这样一人,只要我活着,即便我拼尽性命,也绝不会允许这等情况发生的。”

    这话说完,他转身就走。

    王安石看着他的眼神不复从前。

    其中一走狗低声道:“这个苏轼,简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若真有那一日,他能拿大人有什么办法?”

    王安石冷笑一声:“从前倒是我小看他了,我原以为他莽撞易怒,比不上苏子由,如今看来,他也不容小觑。”

    一众走狗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也懒得解释。

    很快。

    众人就明白王安石话中的含义。

    苏轼极得保守派推崇,自欧阳修被贬后,保守派是群龙无首,宛如一盘散沙。

    因苏轼的出现,众人只觉看到了希望——这样。

    这样一个少年,要文采有文采,要胆识有胆识,那他们怎好像缩头乌龟似的躲起来?

    范镇更是苏轼的头号拥护者,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若你兄长有你的一半,我老头子就算死也值了。

    苏辙听说这件事后是哭笑不得,问起苏轼缘由。

    苏轼却掷地有声道:“八郎,从小到大都是你保护我,如今也到了我保护你的时候。”

    “吃一堑长一智,我很是小心,不会叫王安石抓住把柄的。”

    他想,若真叫王安石抓住把柄,大不了一死了之,他绝不会拖累八郎。

    但

    这话他不敢说,若说了肯定又要挨八郎一顿骂的。

    苏辙微微一笑:“六哥,这些日子不光你在替我想办法,八姐夫日日也在替我出谋划策,若对上旁人,我有很大胜算,但对方是王安石,我的胜算并不多。”

    “与其说背水一战,不如急流勇退。”

    “这几日我想了又想,不如辞官!”

    “辞官?”苏轼瞪大了眼睛,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八郎,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你可知像你一样二十多岁的位居三品的少年郎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人?你……你可是怕了王安石?”

    他急的都有些语无伦次,更是在屋子里踱步起来:“若王安石听说这消息,不知道有多高兴。”

    “以后朝中就说他一人说了算,他岂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他定会第一时间推行变法,到时候受苦的就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说着,他似想起了什么一样,低声道:“八郎,你是不是想与当初的王安石一样,以退为进?”

    苏辙摇摇头:“六哥,你将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王安石可不是欧阳修欧阳大人,他不会心慈手软,只要我离开朝廷,他定不会给我回来的机会。”

    他握住苏轼搭在自己肩上的手,道:“我不过是想赌一把。”

    “赌一把?”苏轼有些不明白,道:“八郎,你要赌什么?”

    苏辙正色开口:“赌我与王安石谁在官家心中更重要。”

    “赌官家会不会允许我辞官。”

    对上苏轼那不解的眼神,他解释道:“如今朝中上下人人皆道我与王安石为官家的左膀右臂,关于变法一事,更是见解相悖,我有我的理,他有他的理,官家如今按兵不动,并未采取我们的意见。”

    “当初朝中分为两派,如今却分为了三派,一派是保守派,一派是保守变法派,一派则是王安石所属的激进变法派。”

    “若官家答应我辞官,则说明官家心里是属意王安石之见。”

    “若是官家不答应我辞官,想必王安石心里也有了定论。”

    苏轼是欲言又止,好一会才道:“可这样做未免太冒险了些。”

    苏辙没有接话。

    他心意已决。

    官家仁善不假,仁善的背后则代表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人人都道官家无心朝政,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小皇子身上,但他从官家双鬓的白发能够看出来,并不是如此,而是官家不知到底该信谁。

    历史上,北宋之所以走向灭亡,一是因为宋徽宗父子被金人所俘,二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

    当然,不是说不变法北宋就不会灭亡。

    而是王安石的变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变法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使得地方行贿受贿情况愈发严重。

    苏轼劝了许久,见他心意已决,只能叹气道:“……那我就不劝你了,从小到大你任何

    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未错过,若是爹娘他们不支持你,我就帮着你一起说服他们。”

    苏辙笑道:“六哥,多谢你。”

    “谢我?谢我做什么?”苏轼不解,更是道:“咱们亲兄弟之间,哪里需要这般见外?”

    苏辙道:“我谢谢你是因你明明不赞成我这样做,却还是站在我这边。”

    苏轼只有苦笑。

    苏辙原以为他说出想要辞官的打算后,全家上下会反对。

    但他万万没想到,全家上下大部分却是赞成的。

    程氏是最高兴的那个,直道:“……人人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了大官儿就能高人一等,但叫我说,唯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是最要紧的事儿。”

    “自六郎几次遇上事儿后,我夜里做梦都是你们几个出了事儿,梦醒之后,再也睡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