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捞兄日常: 第 103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北宋捞兄日常》 第 103 章(第1/2页)

    饶是苏辙一贯是个沉稳的,如今面上也是浮现几分怒气来:“这件事可是王安石在捣鬼?”

    “子由,你莫要因我出头!”王巩连忙开口,低声道:“如今满朝文武皆知,王安石将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巴不得寻到你的错处。”

    说着,他是长长叹了口气:“若真深究起来,我此次贬官也不算冤枉。”

    听他说起,苏辙这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三个月之前,有人状告余姚县主簿李逢谋反。

    一开始,谁都没有将这件事都放在心上,毕竟如今天下也算安定,谋反简直是死路一条。

    但官家还是下令彻查此事。

    御史台彻查一番,发现还真有这么一回事,更是牵连出两个人来。

    一个人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四世孙赵世居,一人是道士李士宁。

    李士宁不光是道士,还是个有些名头的道士,他四处放话就算官家得了一子,却也不会平安长大,太/祖皇帝后代当有天下,天命应在了赵世居身上。

    若换成聪明些的人,定知道这道士是故意说些好听的话哄骗自己银子。

    可也不知是赵世居不聪明的缘故,亦或者是他想着自己能争一争储君之位的缘故,将这话当了真,暗中资助了李士宁不少银钱。

    一个月之前,赵世居赐自尽,李逢凌迟,李士宁杖刑后流放。

    而王巩因与赵世居有几分来往,受到牵连,原本王安石的意思是要将其追夺官衔的,但官家看在其祖辈有功的份上,却对他网开一面,将他贬为太和县县令。

    听到最后,苏辙皱眉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汴京城内,谁不知与你关系要好之人是数不胜数?王安石拿这件事来治你的罪,未免太牵强了些。”

    王巩只不置可否笑了笑:“我想,王安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来他向来不喜我们这些靠恩荫入仕之人。”

    “二来直至今日岳丈仍反对他的变法之策,虽说岳丈不比他身居高位,却德高望重,他几次想要对岳丈下手,却苦于没有机会,今日我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杀鸡儆猴。”

    “三来则是他想借着这件事震慑震慑你,想叫你看看如今朝中上下是他一人说了算。”

    “子由,我这一走,你务必要小心。”

    苏辙正色:“你放心。”

    王巩是个聪明人,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但如今离别在即,有些话却是不吐不快:“子由,我总觉得官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却是越来越糊涂,从前朝中能人异士不断,可就算谁人身居高位,却也没有把持朝堂的情况。”

    “自小皇子出身之后,官家将大阪的心思都放在了小皇子身上,对朝中之事很少过问,这才叫王安石钻了空子。”

    “若长期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苏辙又何尝没感受到官家的变化呢?

    他自诩自己做不到像范镇一样,明知官家会不高兴,还提着脑袋前去谏言。()

    他。

    ?本作者阿洙洙提醒您《北宋捞兄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想要拯救大宋,想要拯救老百姓,前提是他要有自保和保护家人的本事。

    苏辙见王巩情绪低落,知他虽看似风流,但对大宋与百信之心一点不比他们少,只劝慰他几句。

    谁知王巩却摇头道:“……此事一出,我却是心灰意冷,从此之后寄情山水好了。”

    “至于这朝堂,这江山,就留给王安石等人去操心好了。”

    他走后。

    苏辙却是坐在书房良久没回过神来。

    从前官家曾感叹过苏辙的年轻有为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他懂得官家话中的意思,正因他年轻,即便才干出众,可随着他官位越高,想要升官就越难,朝堂之上也是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

    先前他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如今,他只恨自己的年纪不能再大些。

    官大一级压死人。

    王安石如今将他压的死死的。

    苏辙忍不住皱起眉头。

    他在书房坐了良久,思忖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他知道王安石小动作不断是想逼他出手,越是到这个关头,若谁沉不住气谁就输了。

    道理清楚归清楚。

    可想要做到,却还是难得很。

    苏辙忍不住坐在书房抄起佛经来。

    很快。

    苏辙就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他一抬头,就看到苏轼走了进来。

    苏轼手上端着托盘,一开口就道:“八郎,你别担心,这些吃食是厨房做的,不是我做的。”

    “今日自王巩走后,你就一直没从书房出来,连晚饭都没吃,所以我就过来看看你。”

    “你可是遇上了什么难事儿l?”

    若换成从前,苏辙定会与苏轼说没事儿l,毕竟以苏轼那般莽撞的性子,谁也不知道他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但这么长时间以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在扛。

    他也是人。

    也会有扛不住的时候。

    他便将这些事说与苏轼听,到了最后也不忘叮嘱苏轼道:“……六哥,这些事情你务必要保密,更不得轻举妄动。”

    苏轼再次在心里将王安石骂了几百遍,才道:“怪不得方才用晚饭的时候八姐夫说他母亲时常念叨起汴京,想要将他母亲接来汴京住些日子。”

    “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对,老太君年轻时因做多了绣活儿l,伤了眼睛,如今年纪又大了,何至于想来汴京?”

    “再者说了,八姐夫一贯是个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的性子,又怎么会将老太君接到我们家中?”

    苏辙苦笑:“陈老太君留在齐州,难免会有危险的。”

    苏轼长长叹了口气。

    许久之后他才道:“八郎,你别担

    ()

    心。”

    “想当初我被污蔑对诅咒官家,那时候连认罪书都写了,不一样是挺过来呢?”

    “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l,你还有我呢!”

    苏辙重重点点头:“好,六哥,我知道了。”

    苏轼当着他的面是一派云淡风轻,可回去之后却是彻夜不眠,长吁短叹的。

    苏轼决心自己也该为八郎做些什么。

    他思来想去。

    便又开始写文章了。

    别看苏辙与苏轼同一年科举,苏辙为状元,苏轼是榜眼,但这么多年下来,苏轼的才学早已远超苏辙。

    一是苏辙公务繁忙,并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学问上。

    二是当年苏辙走上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