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北宋县令庶女》 23-30(第11/23页)

看见账本就头疼。但不会总是不行的,要是成了当家主母还不会看账,以后被底下人糊弄欺瞒,得不偿失。现在已经火烧眉毛最后关头,不学也得学。

    顿了顿,她略显迟疑地补充道:“把三丫头也叫过来。”

    孙妈妈有些意外。旋即又释然,长幼有序,三姑娘毕竟是府上的姑娘,以后也代表了许府在外头的颜面,若是三姑娘表现出色,外人见了也会夸赞吕氏贤惠大度。

    “那……六姑娘呢?”孙妈妈问。

    吕氏冷笑一声:“人家有亲生的小娘悉心教导,哪里轮得到我来操这份心。”

    孙妈妈便缄默不语了。

    西屋走廊前,许栀和正踢着毽子。她踢毽子动作流畅,脚尖轻轻一抬,羽毛毽子就像是插上了翅膀,划出一道道弧线。

    许栀和在心中默默计数,八十六下,八十七……

    “三姑娘,大娘子要奴婢过来知会姑娘一声,明日午饭过后,去正院房中学看账。”

    许栀和听到声音,脚上动作迟钝,毽子啪一声落到了地上。

    “要我去?”许栀和对上丫鬟的视线,重新确认,“不是四姑娘吗?”

    丫鬟道:“四姑娘也去。”

    许玉颜婚嫁在即,要学习打理铺子事务,没什么奇怪,叫上许栀和,不过是因为她年长一些……不然厚此薄彼显得太过明显。

    许栀和确认丫鬟传回来的消息无误,点了点头,“好,我晓得了,你替我回禀大娘子,明日午后,我必然准时去。”

    丫鬟弯了弯腰,俯身退下了。

    她离开后,许栀和也没了继续踢毽子的心思,转身回了房中。

    她走到书桌前拿出一刀新买的纸,数了三张用镇纸压住,片刻,又多数了三张,统共六张纸。

    这么多张,肯定万无一失了。

    到时候就算算盘拨的手忙脚乱,也有一张纸可供勾画运算。

    从前许栀和就听人提过——“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此话虽有夸大的成分,却侧面刻画了官员来财之道不局限于俸禄……北宋是官员“高薪”的年代,朝廷以厚俸求养廉。

    像许县令这样的中等县县令,所辖区域五千户至八千户,一年的正俸一百八十两银子。除此之外,还有十斤的夏冬衣料、栗粟三十六石,茶、薪、碳、盐另算。

    如果指望着许县令的俸禄过日子,许府上下三十多口人,都预备着喝西北风吧。

    许县令一年有多少灰色收入许栀和不知道,但古来今来像海瑞那般的廉官少之又少,许县令即便不贪多,也绝不是分文不取的清官。

    明面上,许府上下的大项支出都记在吕氏的名下。

    结合吕氏的嫁妆数目,她要学习的理财数字应该在四位数之内。

    ……

    第二日午后,许栀和谨记着时辰,准点等在正院门口。

    孙妈妈看见许栀和,又朝她身后望了望,没见着许玉颜的影子。她沉了沉脸色,昨日夜里她才对桃枝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要把四姑娘请到正院,这才第一天,就做不好她交代的事情。

    许栀和主动道:“孙妈妈不必着急,四妹妹忙着做嫁衣,不比我这个闲人。等四妹妹一起到了,再同去给母亲请安。”

    她向来是乖顺、有眼力见的。孙妈妈眉心松了松,偏头对身后的侍女道:“去催一催四姑娘。”

    许栀和安静地站在门边,等了约莫半炷香,许玉颜才被人哄着前来。

    看见许栀和的时候,她眼神颇为复杂:“娘亲竟然真的要你前来同学?”

    许栀和没说什么,只朝她笑了笑,“大娘子等久了,我们快些进去吧。”

    事情已成定局,许玉颜嘀咕几声,转过头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入正院。

    吕氏已经坐在桌前等候,面前案上摆放了七八本账本,见两人进来,挥手招呼她们坐下。

    顶着吕氏的视线,许栀和自觉地选在靠后的位置坐下。甫一落座,她立刻从袖中拿出折了三折的一沓纸。

    旁边的许玉颜看愣了。

    吕氏眉心跳了跳,“今日叫你们过来学看账,你带纸来做什么?”

    许栀和停下手上抚平纸张的动作,转头望着吕氏恭敬道:“女儿愚笨,担心脑子转不过来,这才带了纸。”

    说完,她有些为难地看着许玉颜,不知道该不该主动给。

    如果不给,像是没有考虑到同习的许玉颜,如果给了,岂不是主动说她也愚笨?

    许玉颜被她望着,反应过来她的意思,立刻如看着洪水猛兽一样盯着纸,“我才用不上!”

    许栀和心底悄悄松了一口气。这纸虽然不是精品名宣,但一刀二十五张,售价足足一百文——这还是店家看在一口气买的多的份上才点头同意的。如果可以,她自然想自己留着。

    “……”吕氏本想说“有备无患”,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可是许玉颜这么说,反倒叫她不好张口了。

    “行了,”话在嘴边徘徊,却到底没说出口,反正今日要学的东西都不难,吕氏朝许栀和点了点头,“坐下吧。”

    许栀和顺理成章坐下,片刻,听到上头的吕氏道:“右手边是算盘,我先教你们认珠。”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了自己放在手边的算盘,介绍道:“盘为上下,上珠两颗,下珠五颗,同账册一样,从右往左看。”

    许栀和听着她的声音,低头望着手中的算盘,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她顺着数过去,一共七列,最高可算到七位数,也就是百万。

    吕氏像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见识,忽然说:“你们手中的,是我父亲湖州知州吕相公特意请人制的,七列已经能够满足日常所需。寻常的杂货铺子,顶多只能找到五列六列。再往上走,还有九列十列,不过我也只听人从汴京回来说过。”

    许玉颜在外祖家见识过,自然不意外,只点了点头。许栀和则配合地点点头,适当表露了几分没见过世面的惊叹。

    后世的算盘普遍在九到十五列,只是北宋年间,诚如吕氏所言,七位数已然够了。

    算盘初始时,下珠五列靠下,上珠两颗靠上。

    “下珠拨弄为加一减一,上拨为加,下拨为减,上珠相反,不过拨弄一次,数目为五。”她演示了一番,在最右边拨弄了五个数上去,旋即食指与中指配合,食指将打上去的五颗珠子重新拨下来,与此同时中指将上面的一颗珠子打下来。

    当上珠两颗珠子拨下来时,则可以往右二列上拨一颗下珠,同时,最右边的上珠全部恢复原样。

    吕氏演示完毕,望着许玉颜和许栀和,“都学会了吗?”

    这些都是基础,吕氏不教,她们心底一人有模糊的印象。

    只是想要像吕氏那般熟练地打算盘,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

    许玉颜起了点兴趣,当即有样学样地拨弄着自己的算盘。不同于吕氏指尖流畅的“哒哒”节奏声,她不够熟练,声音一阵一阵,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