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220-230(第7/33页)



    2、

    朕于佛教,非意所遵。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于法门,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馀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鷇,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

    ——《资治通鉴》

    3、

    僧人也有好人,道士也有坏蛋。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开国大典邀请上城楼的两位宗教人士的生平,众所周知,这种时候邀请的宗教人士都是精挑细选,背景最根正苗红的。

    现在有很多道士/假道士借着网络上对道士的好感,装着“不要打扰我飞升”的人设骗小姑娘,大家要警惕啊。

    尊重宗教信仰(我不仅佛道都信,墙上还挂十字架),但真的不要信仰僧道和宗教领袖,更别对僧人道士教派有滤镜。

    第223章 再开儒佛道辩论

    李玄霸没有回答玄奘的回答, 而是先煮了一锅除了盐,只有时令鲜花做佐料的清水,请玄奘吃了一顿素涮锅。

    躲懒的这半年, 李玄霸终于把各种豆制品做了出来。

    豆皮里包着各种素馅, 一顿素宴吃得玄奘频频偷偷打量李玄霸。

    出家人也不是不重口腹之欲, 历史中许多和尚都是美食家。玄奘对饮食不挑剔,但吃到美食也会心情舒畅。

    他心情更舒畅的是李玄霸所表现出的尊重。

    玄奘现在没有名气。

    他很聪慧,当听到颜真寻找自己的时候, 就猜到可能是晋王在寻他。

    聪慧的人都很谨慎。他想不出晋王寻找自己的理由,便想冷处理这件事。若自己在外游历一两年未归,晋王可能就会对自己失去兴趣。

    如果一两年后, 晋王仍旧没有对自己失去兴趣,玄奘就想搏一搏。

    玄奘自学佛后就有去佛兴之地的愿望。独自一人上路实在是太危险, 还能被官府逮捕。如果能得到权贵支持, 他的西行之路会顺利许多。

    而且要宣扬他心中的佛法,也需要权贵支持。

    除此之外,玄奘还有一个与利益无关的念头。

    “唯识宗”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发芽。

    “唯识宗”脱胎于瑜伽学派。虽然中原之外也有唯识宗,但中原后来兴起的唯识宗,是玄奘博众家之长后自己总结出的道路, 所以后世都尊称玄奘为唯识宗创始人。

    大乘佛教其他教派的基本教义都是人人心中有佛,人人都能成佛。

    比如对后世影响的禅宗认为任何行为都蕴含着禅意, 修行者不一定需要修行打坐,寻常耕作也是修行;在老百姓中传播最广的,修行人数最多的净土宗特别接地气, 只需要虔诚吟诵“阿弥陀佛”, 死后就可以前往极乐世界。

    现在虽还没有禅宗和净土宗, 佛教对外传教大致论点也差不多。玄奘认为这样不正常。

    成为佛祖是佛教弟子的最高成就, 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达到?你读书打仗做官容易吗?难道成佛比做官还简单?

    于是玄奘创造的“唯识宗”,把生灵分为五种天赋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能达到的高度不同,觉得这样很符合实际情况。

    除了强调有大悟性,玄奘也强调有大毅力。

    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成佛岂能这样随便!

    老实说,如果“修佛”这件事是真的,人真的能修行,那么玄奘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飞升”的“大能”。如果是玄幻小说,唯识宗这样的教义一定能成为第一佛门。

    可惜,下辈子能不能成佛这件事凡人们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玄奘的思想对不对。但这样苛刻的成佛条件,肯定不利于传教。

    老百姓们信佛,就是因为佛教不仅说人人能成佛,甚至只需要念“阿弥陀佛”。

    影响力最大的禅宗和信徒人数最多的净土宗连“捐赠”都不倡导,不需要信徒付出什么实质上的代价,只要信徒自己好好修心,就能成佛。

    唯识宗却告诉信徒,你不仅要有修佛的天赋,还要有修佛的大毅力。

    老百姓只是想在被朝廷和权贵的欺压下,找一个可以喘口气的心灵港湾。他们纷纷选择告辞。

    所以玄奘去世,唯识宗只传了几代就衰落,只留下少数天资聪慧的弟子延续道统。

    吃完素火锅后,李玄霸让人撤掉碗筷,换上了清茶,就唯识宗的未来委婉地和玄奘进行了讨论。

    虽然现在玄奘还是个青年人,只是心里有个思想苗头,远远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地步,但他的基本思想认知已经与老年后的他一样。

    玄奘很平静地道:“贫道知晓。凡俗难以成佛,何苦在一条死路苦苦挣扎?贫道将道统宣扬天下,人人皆知,之后有悟性有毅力者入我道,前路不通的修行者另寻他路,才不误人子弟。”

    李玄霸眼眸微闪,捧茶碰唇,哑然失笑。

    他倒是忘记了,对于玄奘本人而言,修行本就是真的,修佛就是为了修佛,而不是聚拢教徒牟利。所以唯识宗将来的弟子只有小猫三两只,对于玄奘而言,反而契合了他的本意。

    后世人哀叹玄奘的理论太深奥太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导致唯识宗逐渐衰落,倒是忽视了玄奘本人的理想。

    玄奘是真的在“修佛”啊。

    “你说得对。”李玄霸放下茶杯。

    玄奘抬眼,眼神锐利:“但对于殿下而言,贫道这样的修佛,不符合晋王的’对‘。”

    李玄霸看着这个锋芒毕露的和尚,笑着道:“那认为,我想要怎样的修佛?”

    玄奘道:“捐一点香火钱,念几句阿弥陀佛,做几件善事,此生被欺压得越狠,死后就越容易成佛。”

    李玄霸笑容更甚:“你说这话,就不怕我发怒,寻个由头把你关起来?”

    玄奘道:“殿下声名在外,从未有过因言语冲突就轻辱他人的行为,贫道才敢直抒胸臆。”

    李玄霸摸索着茶杯:“看来你躲在洛阳这一年,了解我和二哥甚多。”

    李玄霸当然不会自恋到玄奘此番直谏是针对自己。上升到整个朝堂对宗教态度的谏言,显然是说给二哥听。

    或许玄奘甚至以为,自己这番行为背后也有二哥的命令,目的是整顿宗教秩序吧。

    玄奘合掌,却没有回答李玄霸的问题:“殿下,佛中觉者称’大德‘。”

    李玄霸道:“我知道。”

    他还知道,德高望重的大和尚也称“大德”,而皇帝是“大贤”。所以唐朝官方记载中没头没脑的“大贤”如何如何“大德”如何如何,其实是皇帝在说和尚。

    李玄霸眨了眨眼:“勋贵喜爱给子弟取佛教小名,我哥还是大雄呢。”

    玄奘差点被李玄霸逗笑,好不容易压下嘴角:“陛下自然是贤者。只是殿下或许真的是大德。”

    李玄霸:“??”

    李玄霸:“?!!”

    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