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新皇后,新思想》 30-40(第6/16页)
大云氏故去后,留下三个孩儿无人照料,武安王魏良瑜担心续弦苛待他们,便干脆为他们求娶了亲姨母入府照料。
小云氏性格温婉,也确实将三个孩子照料得很好,只因入府时,三个孩子已经大了,不愿改口,直至今日,魏铎仍称呼小云氏为‘姨母’,对此小云氏也甘之如饴,并不勉强。
“婆母会这般想,定是个睿智且超脱世俗的奇女子,真乃吾辈楷模啊。”潘妤有求于人,不吝彩虹屁。
魏铎疑惑:
“你是夸我阿娘,还是夸你自己?”
潘妤正色:“当然是夸婆母,我这点微末道行不过米粒之珠,如何能与皓月争辉?”
魏铎终于被她逗笑,看在她这么卖力吹捧的份上,自然要如她所愿了。
将碗里的银耳汤尽数喝完,放下碗的同时对外传唤张顺,安排调兵之事。
**
有了魏铎的支持,潘妤赶人的事进行得尤为顺利。
六局二十四司来了一次特大洗牌,从前的尚宫和宫令全部空缺下来,潘妤也不急着册封新的。
而是把各司的职务分配到个人,选出业务能力突出的几个,轮班代尚宫之职,每日做工作小结,写工作日志,长秋宫每月一次述职大会,人人皆可畅所欲言。
各司各部不再是尚宫一言堂,把权利分发到更多人手中,少了从前的身份倾轧,大家手中权利差不多,就能互相监督,互相协助,做起事来反而效率更高。
原本因为皇后的暴力裁员,满京城都在等着后宫运作崩溃的笑话,但他们等了又等,望眼欲穿,也只等到了后宫各部运作如常,皇后把后宫整肃得如铁桶一般的消息。
寻常世家如今想传递消息入宫还真不容易,不过也有那厉害的,一如潘氏,成功把消息递到了兰乔嬷嬷面前。
这也不奇怪,潘妤的陪嫁人员除了兰乔嬷嬷等心腹之人,还有不少出自崔家和潘家,找个把人带话还是能做到的。
“……就是这般,太夫人要入宫面见娘娘。”
兰乔嬷嬷把消息带到,便躬身立于一侧,并不多言。
今日正巧兰陵公主和寿昌公主来长秋宫拜见,潘妤设了一出精致有趣的水席留她们用饭,兰乔嬷嬷也是等到潘妤去更衣时才找着机会将此事告知,又小心翼翼,生怕自家娘娘生气。
潘妤在全身铜镜前整理一番,古代规矩多,宴席中想去厕所不能直接说,非得转两个弯,说自己要去更衣。
既然说了更衣,那上完厕所就不能原封不动的出去,至少得换个外衫才行。
“不必理会。”潘妤说。
潘家那位太夫人估计在潘家只手遮天惯了,哪怕潘妤如今身份不同,陈氏仍不愿反省自己,改变态度,那就别怪潘妤晾着她了。
“可太夫人那脾气,若娘娘不应她,只怕……”兰乔嬷嬷很是忧心。
“怕什么?怕她入宫来扇我吗?”潘妤不以为意。
兰乔嬷嬷摇头:“娘娘稳居中宫,太夫人手再长也奈何不得,奴婢是担心别的。”
“嬷嬷担心,我不应她,她会折腾我阿娘?”潘妤看出兰乔嬷嬷的意思,安慰道:
“她就是个纸老虎,不敢真的对我阿娘如何的,就算她敢,父亲也不会允许的。”
“娘娘怕是把相爷想得太好了。”兰乔嬷嬷欲言又止。
潘妤笑道:
“我不是把他想得太好,而是我知道……他怕崔家。”
这些年,尽管太夫人对崔氏百般嫌弃,但顶多也就是罚崔氏去老宅、去庄子、去佛堂……
反正明面上没有对崔氏下过狠手,就连站规矩之类的事都很少发生。
这不是陈氏善良,而是有潘远山压着,而潘远山之所以压着,也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崔氏,而是他不想得罪崔家,至少不能让崔家抓到明面上的把柄。
至于原因嘛……
潘家和崔家如今看起来好像是潘家势大,崔家势弱,但这是此代之前,此代之后就未必了。
潘家从潘远山那一代开始,就没有科举入仕的,包括潘远山,也是直接从他的丞相父亲手里接过原有的班子,跳过科举走马上任,这对于一个科举传家的书香门第来说,是很令人不耻的。
要知道,潘家在全国可是有着上千家书院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个家族,新一辈子孙愣是没出一个读书的料子。
反观崔家这些年,人才辈出,在仕林中声望水涨船高,崔家的书院虽然没有潘家多,可崔家书院出去的学生大多都是人中精品。
此番新朝初立,魏铎一口气提了好几个崔家门生入朝,潘家说不眼红是假话,但谁让自家子孙不济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潘远山根本不敢得罪崔家,只要崔家屹立不倒,崔氏在潘家的日子顶多就是无趣些,危险却未必会有。
潘妤不听陈氏的话,肯定会引起陈氏不满,继而折腾崔氏。
但潘妤不能退。
她们母女俩今后若不想再受陈氏的辖制,就必须坚定反抗,反抗的过程必然不会太舒服。
潘妤愿意用一时的不舒服,去换一世的舒服。
“对了,之前给崔家传信,要一些经验丰富的管事和账房过来,怎么样了?”
潘妤换好衣服回水席的路上想起来这事。
兰乔嬷嬷说:“已经进宫了,按照娘娘的吩咐,把人安排在【云韶院】,已经授了好几日课,娘娘要去看吗?”
“是要去看看的,明日再说吧。”
潘妤既然想用那些良人姐姐,那就要做好培训和筛选工作,让她们各有所长,今后才能更好的为她所用。
而今天,而现在,她还有两位小姑子在西苑水榭中等着她呢。
第35章 第35章她救过魏铎?什么时候?……
第三十五章
魏铎是其父原配大云氏所生次子,上面有一位嫡亲兄长,唤魏昂。
八年前,老武安王魏良瑜骤然离世,正逢西夏犯境,身为长子的魏昂接过大帅之职,领兵迎战,全胜而归。
但战场上刀剑无眼,魏昂虽带领魏家军凯旋,但臂膀被流箭所伤,看似小小的伤口,却在关键时刻要了魏昂的命。
只因魏昂与常人不同,对杏仁过敏,沾上一点便瘙痒不止,高烧不断,那日在战场刺伤魏昂的箭矢上,似乎就用了杏仁毒,魏昂终究没能熬过那年冬天。
魏家军同年接连痛失老帅和大帅,军中士气大乱,魏家军崩溃解散的传言甚嚣尘上,而西夏军得知此消息,又卷土重来。
此战若不能胜,魏家军将会彻底分崩离析,魏铎便是此时临危受命,以十七岁之龄,继承父兄之志,上阵杀敌。
所有人都不看好这场战争,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魏铎赢了,还赢得相当漂亮。
三个作乱的西夏首领被他当场处决二人,西夏兵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