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芍药月季[花滑]》 110-120(第8/19页)
“前几天也下过雪。”
“雨夹雪也算雪?”
叶绍瑶佯装鄙夷,刚落地就会消失的雪点,和雨水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雪从来都是掷地有声的,一旦落下,就必须给人们一些颜色看看,哪怕是普通的白,也要比春夏的每一个阴天都更萧瑟。
伴着雪花扑簌簌的静谧,身后有琴声传来。
是一名欧洲人,慵懒地倚在街边绳索上,脚边支了一个马扎,琴包靠着桩子,风琴奏出的旋律悠扬,像某位大师写作的流行歌。
“这音乐真好听,当成咱们下赛季的自由舞怎么样?”
国际滑联在每个赛季都会规定曲风,但辐射范围仅限于短舞蹈,选手在自由舞的编排上有极大的选择空间。
灵感来得太快,叶绍瑶随着重复的节奏起舞,从手脚小幅的摆动到牵动全身,她甚至即兴编入二接一的空跳。
失误,冰舞哪里允许做两周跳跃,不过此刻的她随性发挥,没人会刁钻质问。
临时组建的街头表演小队又吸引来不少人,老头的琴声与年轻姑娘的舞姿相配,几枚硬币成为犒劳的小费。
人更多了,叶绍瑶露怯,裹着羽绒服重新奔向海岸。
像潮水来得快去得快。
身边的人没有跟上来,叶绍瑶看他还留在原地,似乎和老人说着什么。
半晌,他才结束话题走向她。
“你和他聊了什么?”
“你说你想滑这首,”季林越说,“所以问了乐曲的名字。”
“它叫什么?”
“Nightingale,夜莺。”*
土黄的沙滩已经攒下一层薄雪,海风打横吹着,雪花全往脸上飘。
失策了,叶绍瑶重新系上围巾,她的出行装备不齐全,头顶和耳朵被吹得生疼。
“降温了,回去吗?”
“不想回去。”
酒店听不见风声,也淋不着大雪,只有还没清洗的表演服和一个字都没动的作业。
季林越没有再劝:“那你把我的帽子戴上。”
在海边流浪到深夜的结果就是,装了一行李箱的脏衣服回去,桌上摊着空白的试卷,还有她本人,一直没停地吸溜鼻涕。
金荞麦坐不惯绿皮火车,还没驶出东山的地界,人已经晕了半宿。
叶绍瑶递了小瓶给她:“晕车药。”
这声音像蒙了两层布似的,吓得连金荞麦都忘了自己还晕着车。
“你才是该吃药的那个。”
“吃了。”
亏他们有先见之明,昨天回酒店的路上就找药房买好了药,还蹭了一杯免费的姜茶。
但今早也没好转,一量体温,居然还发了低烧。
金荞麦彻底清醒,学生在外地出事,自己得负首要责任,二话不说,立马问了一遍来龙去脉。
季林越将昨晚的经过讲得明白,活像信口拈来一篇记叙文。
“什么雪中漫步,你们还整挺浪漫。”
病人骂不得,金荞麦只能拿季林越开刀。
唠叨了十来分钟,晕车劲彻底过去,她精神抖擞,闷一口药,再训十分钟。
“她是你的搭档,从组队开始,你们就是一体的,”她还在气头上,说话重了两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对方,更要考虑后果。别做那些无意义的事。”
但转念一想,搭档之间的感情也固然重要,金荞麦语结,给自己的语篇留白。
车厢再次陷入沉寂。
有人在这会儿睡了过去,有人还在心里纠结较劲。
“我说的话有些重了,你俩散个步好像也没做错什么。”
浪漫的氛围和如山倒的流感都是大雪造就的,没人预料到昨晚有大雪降临。
“教练,我们以后会注意的。”叶绍瑶趴在桌板上养神,说话瓮里瓮气,受了委屈似的。
“撒娇没用,”金荞麦打断,“等你病好了,练体能就够你喝两壶。”
第115章 “你说这样可以汲取力量,我也试试。”
周五下午,三中的学生难得休息,高中部三个年级在学校礼堂统一举行家长会,听校长和心理学专家聊了两个小时。
耳朵虽然受累,但这些话题都是老生常谈,不需要过脑子。
曾云开问:“芍药,你爸呢?”
“我不知道。”
礼堂人多眼杂,学生只能靠边站,叶绍瑶连她爸的后脑勺都没找到,以往的叶先生总会东张西望,比她更早发现自己。
下午三点,教室成为家长会的分会场,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
“我舅姥爷从乡下捎了一筐草莓给我,我下周给你分点。”曾云开搂着叶绍瑶,颇为同情。
在礼堂还看不出,教室只剩下那一张空位,怎么看都太惹眼。
叶绍瑶解释:“我爸的车在路上和别人发生擦刮,在交警大队呢。”这是她刚得到的消息。
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雪天路滑,对方变道出了问题,一头撞上叶先生的右后车门。
偏偏对方还嘴硬,反口指认叶先生超速,要求责任共享,但该路段的监控失灵,只能向交警大队说理。
曾云开表示懂的。
“没关系,大概又是每位老师说说成绩问题。”
她比家长更有参会经验,脸一板,气势一下就上来:“不是我说你们,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试卷,一班的平均分怎么就能比咱们高二十分。”
这时候,一定会有男生欠揍地接腔:“咱们班在篮球赛也能比他们高二十分。”
班主任啐一口,要骂一句“没正形的东西”。
这回,成绩倒不是会议的重点。
班主任惯例在讲事前握住陈年茶缸,抿两口,吐一回茶沫子。
“咱们11届的高考成绩普遍不理想,本科线在全市中游徘徊。我校领导前后商议了许多次,经过慎重地考量,决定参考实验中学的教学模式,在周六为学生提供有偿补课服务。”
一枚鱼雷在船体旁炸开,霎时掀起几米高的巨浪。
八十来号人各说各的,都逃不开一个中心思想,三中的改革越来越变|态了。
“当然,我们会充分尊重家长和孩子们的意见,周六补课采取自愿原则。”
他抱起桌上的意向单,拜托班长下发。
虽说尊重学生的意愿,但大家都挤在教室后面,没人敢迈上前和家长谈判,说他不想补课,别这么选。
曾云开咬着嘴唇干着急:“就我妈的德性,还会再列一栏‘星期天’呢。”
意向单是当场填写的,为了能统一报给教务处,也当场就上交了。
全班四十个人,班主任花时间数了两遍,始终只能数到三十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