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快穿): 560-5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菟丝花女配(快穿)》 560-580(第11/20页)

    不过,哪怕被排外,三户人家中自有家人间的温馨默默流淌。

    阮柔出了房,穿过外面的小院,来到隔壁阮父荆母的小屋,说是小院,其实就围了一圈篱笆墙,勉强充当个样子,别说拦人,但凡会扑腾的鸡都拦不住。

    “爸妈。”阮柔打招呼坐下,阮父和荆母已经围坐在炕上,这顿饭是阮父做的,阮柔条件反射般有点开心,无他,阮父做的饭更好吃一点,明明看着一样的做法、一样的调料,可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也是神奇。

    饭菜是最普通不过的杂粮野菜粥、一碟小咸菜和一大盆北方最常见的大白菜,说来还是多亏了北方天寒,每天能劳作的时间短,毕竟哪怕冬日村子里也不是就完全没活了,否则原主还不一定能腾出时间复习高考呢,就是北边没什么菜吃,天天不是大白菜就是萝卜,吃得人看见都犯恶心。

    好在五年过去,再多的恶心,在饿肚子面前都无能为力,阮家三人几乎是木着脸在吃饭,提不起任何说话的兴致。

    等煎熬的吃饭时间终于结束,阮父收桌洗碗,荆母熟练地教导女儿学习,这五年来只要晚饭后有时间便一直如此。

    荆母之前是大学教师,沦落到乡下,没有学校、没有教材、没有教室和黑板,教导女儿全靠脑子里记下来的知识,好在要教的最多不过高中知识,勉强还算应付得来,偶尔,阮父来了兴趣,也会参与其中,教导一些器械上的知识,可惜原主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只学了些许皮毛。

    一个小时的教学时间结束,阮父那边碗筷洗好,烧了热水,一家子洗漱后,分别回屋休息。

    北方天冷,寻常人家为了节省柴火经常一家子睡一张炕上,可阮家人不习惯,特意多砌了一张炕,两间房共用一张墙用来传递热气,为此,阮家秋天为过冬打的柴都要翻一倍。

    躺在温暖的炕上,阮柔深深叹了一口气,自从高考结束,阮父荆母就没有主动问过一句考得怎么样,既是担心给女儿压力,也是担心过早迎来失望,如果能考上,总归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哪能想到世上还有孙根这样的恶人呢。

    脑海中将知青们仔细排查一遍,筛选出几个听说学习不错、却没考上的知青,阮柔打算明天有空去接触一下,最好能集结一群人主动去教育局查询成绩,直接将录取通知书拿到手。

    翌日清晨,阮柔早早起来,煮了一小锅野菜杂粮粥,一家三口吃过,阮柔提出要出门。

    “爸妈,也不知高考成绩出来没有,我待会准备去找知青打听一下消息,我应该考得挺好的。”

    荆母一怔,回过神来,连连道是,“也是,你个小姑娘家,没事也可以多出去走走,我看高考恢复了,以后还得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话语中难免有些许惆怅迷茫,一年的批斗,五年的下放,若不是还有个女儿支撑,荆母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阮柔心道,未来的十几年后,可能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天下,但等彻底平反后,阮父荆母才四十来岁,城市建设百废待兴,且还有得忙呢,说不得工作到七八十岁,到时候,两人铁定忙到都没心思顾及她,但这会儿的小忧愁同样不容忽略。

    她本欲要往外走的脚步顿了顿,回头给了荆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妈,你可比我有知识、有文化多了,我就是去上了大学,那也是妈你的学生。”

    荆母之前就是大学教师,阮柔的话一语双关,顿时把荆母逗笑了。

    第574章 小屋左边是另外两家下放户,再往南边,才是知青点的位置。……

    小屋左边是另外两家下放户,再往南边,才是知青点的位置。

    相比三间寒酸的茅草屋,知青宿舍堪称豪华,那是早年用知青补贴的钱建起来的,拢共四间,石头墙、红砖上檐、瓦屋顶,在永安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村支书孙根大公无私的证明。

    约莫走了五分钟,阮柔到了地方,原主以前不怎么来这边,但同一个村子里劳作,多少有几分见面情,她按计划来到门前。

    冬日清晨,难得的闲暇时间,知青点颇有些宁静,隔着一道黄土围墙,隐约能听见里面有轻微的说话声,她敲门,没人开门,而是隔门询问,“谁啊?”

    阮柔回:“我是阮礼雅,找一下郑倩知青。”

    里面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议论声,过了好一会,才有人出来开门,正是郑倩。

    郑倩是知青点的知名人物,她父亲是湖市的副书记,母亲是当地军队文工团团长,可以说,正经的红色出身,其下乡属于自愿下乡,三年前高中毕业,郑倩没有按父母的规划去上工农兵大学,而选择了下乡支援农村建设。

    彼时,早已不是下乡光荣的时候了,城里但凡疼爱子女些的人家都畏下乡如虎,郑倩的主动下乡堪为表率,在郑父竞争副书记一事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从原主后来的记忆中得知的,此时的阮柔并不该清楚这些,不过,不谈身世,只谈下乡后的表现,郑倩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姑娘,郑倩下乡后不怕苦不怕累,身先士卒,是一群知青里表现最积极的一个,农忙的时候一天能挣十个公分,比干惯了农活的本地人都丝毫不差,更是积极帮助同伴融入新集体,三年下来,算是知青点无名有实的小队长。

    阮柔看中的,不仅有郑倩的背景,更因为对方还算正直的性子,既然愿意帮知青们做主,那就应当愿意在更为重要的录取通知书一事上伸手,至于对上永安村书记,想必其堂堂市委副书记的父亲也不是摆设。

    上一世,郑倩自己的通知书是按时下来了的,因为第一年报到时间赶,就在来年开春,故而收拾好行李的郑倩没多久就回了湖市,对永安村发生的一切没那么关心,后续的事情更是不知情。

    而此时,所有人的通知书都还没下来,阮柔来问也不显得突兀。

    “阮姑娘,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郑倩跟着往外走了几步路,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大家伙都在猫冬呢,她着实有些好奇,对方找自己有什么事。

    阮柔环顾左右见无人,这才露出为难的神色,“郑倩知青,我昨天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了些不好的消息,不知该找谁商量,这才来找了你。”

    郑倩更加疑惑,“什么纸条?”

    阮柔递出一张最寻常不过的淡黄色纸张,上面只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孙根计划找人替换你们的录取通知书。”

    看得出,字是特意写歪的,可见凭字迹根本找不到背后的人,光是看完字,数九寒天的,郑倩的背后也惊出一身冷汗。

    诚然,她是自己坚持来下乡的,可也没准备在乡下待一辈子,她早就从父母的言行中看出,混乱只是一时的,早晚时代走回正轨,知识和人才才是这个国家最极需的,所以,她下乡后也依旧一直复习高中知识,等待转机到来的那一刻。

    终于,时隔三年,事实证明,她赌对了,高考恢复,三年的下乡经历不仅没有成为耽误她的负累,反而会成为以后她深入农村的证明和往上走的光勋,可一切的前提是她能通过高考回城。

    若孙根真动了这等恶毒的心思,没有通知书,纵然她能凭借父母的运作回城,也终究不是那么回事。

    郑倩登时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