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00-320(第27/29页)
替府兵制,招募十二万人,充当卫士,十多年后,李隆基将此政策推广到全国。】
【取消了府兵轮流赶赴边疆守卫的制度,集中招募,集中训练,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李治:“看起来,募兵制是一个不错的制度,能代替府兵制,也有其可取之处。”
武后:“根本问题还在土地兼并,只要抑制兼并,保障百姓的生存,减少流民,自然也就不需要改制了。”
【李隆基在此基础上扩充军队,训练马匹,扩充屯田,增加粮食产量,逐步收复了营州等地,回纥重新归附唐朝,长城以北重新成为大唐的疆域,就连西北地区也回到了唐朝的怀抱,时断时续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
李世民:“既有如此能力,为何还会有南诏之败?”
李绩:“陛下,岂不闻汉武帝故事……”
李绩点到即止,李世民心领神会,有了如此功绩,李隆基这好大喜功的人自然会不断扩大战果,该打的仗不该打的仗都想去打一打。
穷兵黩武,战事不休,汉武朝晚年可是民乱四起,被奸臣蒙蔽头脑的李隆基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有了如此功绩,唐玄宗自然十分高兴,玄宗朝的边将将此当做进身之阶,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兵疲马乏之下,失败自然也越来越多。】
【为了更好的对外作战,唐玄宗设立了十大节度使,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并不是李隆基首创,但确是在他手上达到巅峰。】
评论区
“唐初,地方军事机关是折冲府,高宗武皇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士兵逃亡日益增多,折冲府的士兵越来越少,难以补充,到了唐玄宗时折冲府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壳。”
“大唐的军事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李隆基步子迈得太大,制衡手段又太少,将原本逐渐衰落的军事制度彻底改崩了!”
【从北周开始,在边疆军事重镇设置军事长官,调度当地兵马,监管屯田,此时的节度使只有军权。】
【天宝年间,节度使身兼军权、财权、政权三权于一身,大权独揽,原本一州之长的刺史,成为节度使的属下。节度使在当地就是土皇帝,堪称不能世袭的诸侯王。】
武则天:“既有土地,又有人民,又有兵甲,又有财赋,他就不怕尾大不掉!”
李隆基:“朕难道没有看到如此危险吗,还是朕有其他依仗,能够限制他们的壮大。”
张九龄:“陛下想要用信任赌大唐的国运吗?”这原本是不必发生的。
【更有甚者,李隆基将数个军镇交给一人统管,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便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节度使。当时的唐朝边镇有四十九万大军,安禄山一人独掌十八万精兵,而朝廷中央却只有十万军队,战斗力也远不及守卫边疆的军镇。如此情境之下,有谁能忍住对皇位的渴望!】
评论区
“安禄山的野心是被李隆基一点点养大的。”
“假设安禄山没有得到三镇的权利,他也不可能谋反。”
“李隆基对自己的亲儿子那般提防,严防死守,却对一个名义上的养子信任有加。”
“他对义子王忠嗣可没有这么信任,不过是看不上胡人,认为胡人不可能入主中原罢了。”
李靖:“此三地都在河北。”
河北本就是大唐的火药桶,没想到百年后,又是河北掀起了叛乱。
【这些招募来的军队受到地方节度使的管辖,领着节度使的薪水,自然要为节度使卖命。】
【如此内忧外患之时,唐玄宗依旧沉迷享乐,荒淫无度,整日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氏权倾天下,肆意挥霍,声色犬马,利欲熏心,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李隆基宠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把持朝政长达十九年之久,排斥异己,培植党羽,阳奉阴违,一手遮天!】
评论区
“贞观年间的蕃将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他们都以忠诚名留青史,但他们依旧不是唐军的一把手,他们的上面还有唐朝的大臣掌控。”
“后来的郭元振、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李适之等人,都是从节度使升为宰相的。”
“李林甫为了杜绝这条上升渠道,就对李隆基进言:本朝如此繁盛,却依旧无法彻底消灭边患,就是因为文官为将,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不如任用蕃将。”
郭元振、张说等人都很想亲自与李林甫不是一番,看看自己这个文官有没有为将的能力!
“因为蕃将没有入朝为相的资格,所以安禄山能专控三个道的精锐部队,十四年不迁动。”
【李林甫之后的杨国忠更是一个以权谋私,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朝野上下沸反盈天,大唐边将之间矛盾重重,中央与地方军阀之间强弱转换,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评论区
“为了制衡安禄山,李隆基扶持了哥舒翰为节度使,他们二人之间都想做最有权势的那个封疆大吏,矛盾不断!”
“就连李隆基身边的宦官高力士都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李隆基却不以为意,他说自己已经老了,将朝政托付给丞相,将军事托付给边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李渊气急败坏:“既然知道自己老了,为何不退位让贤!”
李世民恨铁不成钢:“李隆基的太子叫什么来着,怎么就不能发扬一下大唐的优良传统!”
玄武门继承法有时候还是很好用的。
李亨:父皇可是能一日杀三子的人,他低调谨慎,还免不了被人陷害,如何敢动手啊。
不过,天幕的出现却是一个好机会,打破了全国上下对父皇的盲目崇拜。
第320章 安史之乱
【回到天宝十四载的大唐,一场惊天大变即将在中原大地上演,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着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少数民族组成联军,统帅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汉景帝刘启:“这个朕熟悉。”
明太宗朱棣:“朕也很熟……”
【安禄山是突厥人,他的母亲是突厥巫师,以占卜为生。他自幼失去父亲,自小便不是个安分的孩子,一心想要逃离突厥。长大后他精通六国番语,在边境做了个买卖货物的中介商。】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偷羊,被时任幽州节度的张守珪抓获,张守珪要将他乱棍打死,安禄山却放言自己能协助唐军消灭少数民族部落,张守珪见他豪言壮语又长得白白胖胖,便放了他。】
【安禄山并没有说大话,他果然抓到了很多胡人俘虏,被封为偏将,张守珪见猎心喜,将其收为义子。】
李隆基有些迁怒:“张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