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180-190(第12/14页)

他不敢想象此事背后的玄机。

    当朝宰相在皇城外被刺杀,京城得混乱成什么样子!

    李世民眼眶微红:“朕的大唐啊!”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

    “武元衡治国理政的能力还不错,在四川做了很多利于民生的政策,促进了当地民族融合,改善了当地民生,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宪宗皇帝的肯定。”

    “他成为宰相后,为了解决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提议削藩,被藩镇忌惮,藩镇统帅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了武元衡。”

    唐宪宗惊道:“李师道!”

    武元衡:原来是他!

    虽然自从他提出削藩后,便有了成为晁错第二的准备,但他没有想到,藩镇居然如此嚣张,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当朝宰相,完全不在乎世人的评价与青史骂名!

    唐宪宗怒骂李师道,但骂完却无可奈何,藩镇掌握兵马粮草,根本不听中央朝廷的命令。

    他这个皇帝当得还不如周天子……

    “碑上的文章是裴度写的,文字是柳公绰写的。裴度文采斐然,柳公绰书法漂亮。因为文章精妙绝伦,书法精湛,以及诸葛亮的盖世功绩,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裴度在文中极力赞颂诸葛亮的文治武功与盖世功绩,对他鞠躬尽瘁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他比作管仲、萧何、张良。”

    “柳公绰可是‘颜筋柳骨’柳公权的哥哥。”

    “裴度是三朝宰相,因支持宪宗削藩,与武元衡一起遇刺,头部遭到重创。他为相二十多年,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还推荐了李德裕、韩愈等名士,保护了刘禹锡等人。”

    ……

    这些信息多少让李世民稍感安慰——后世子孙还是有明君的,大唐并没有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可是,既然有如此明君贤臣,为何还会有藩镇坐大,肆意妄为!”

    房玄龄提醒道:“陛下可还记得安史之乱?”

    李世民怎么可能忘记,房相的提醒让他瞬间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定是因为安史之乱后,皇帝没有处理好藩镇,遗留下了无数后患!

    李世民怒斥:“安史之乱到底是哪个混账做的!”

    李隆基:阿嚏……

    【这座明碑则记载了武侯祠的变迁历史,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他就藩后发现,汉昭烈庙人烟稀少,香火不盛,旁边的武侯祠却人声鼎沸,门庭若市。于是,朱椿便将武侯祠搬到了汉昭烈庙的后面。但格局的变化并不能影响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慢慢的,人们便将汉昭烈庙认为是祭拜诸葛亮的地方。】

    诸葛亮十分窘迫,刘备则哭笑不得。

    朱元璋对着自家十一子的脑袋来了一巴掌,“多管闲事!”

    朱椿嘟囔道:“臣子怎么能越过君王。”

    【这里还有一面书写着《出师表》的墙壁,上面的文字是岳飞祭拜南阳武侯祠的时候写的。】

    评论区

    “我最喜欢的两位古人居然还有这样的交集。”

    “出师表里面有13个帝字,岳飞版本的每个帝字写的都不一样。”

    “从文字中就能体会出岳飞当时的心情,悲愤郁闷。”

    “岳武穆和诸葛武侯,出师未捷身先死,都是一样的遗憾啊!”

    “不一样的,刘禅是能力不够,完颜构是自己作死。诸葛亮掌控蜀汉大权,能够举国之力北伐曹魏,岳飞却只能被昏君奸臣联合冤杀。”

    岳飞:被冤杀!原来这就是我的结局!

    可是,汴京怎么办?北地日复一日期盼王师北归的百姓们怎么办?

    “如果把刘禅换到赵构的位置,一定比赵构做的更好。”

    “网上有一个段子,刘禅穿越成赵构后,岳飞上书:北伐,北伐!刘禅:你跟相父说的一样,听你的。”

    “刘禅:这就是回家的感觉啊……”

    “刘禅主打一个听劝,他自己能力平庸,就乖乖听话,绝不胡乱指挥。”

    “他身为皇帝,却能将所有权利与信任都给武侯,也很难得了。赵构但凡能多给岳飞一些信任,北伐就成功了。”

    刘禅眼巴巴的望着相父:“相父,天幕的意思是说,那个赵构身为皇帝却给北伐的臣子拖后腿是吗?”

    诸葛亮欣慰的看着自家陛下,虽然说不能比烂,但跟后世的赵构比起来,陛下也还不错。

    诸葛亮给他细细分析:“那个赵构都被后人冠了个异族的姓氏,可见后人对他的痛恨。”

    刘禅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相父说的对。”

    赵匡胤出离愤怒了,赵构到底做了什么,被后人这般唾弃。难道他投降了异族,还改了个异族的姓!

    居然连刘禅都不如,那可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至于宋高宗赵构,他早已彻底摆烂,天幕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

    【武侯祠内更是历代名家云集,牌匾是郭沫若写的,门口的对联是董必武的手书,还有徐悲鸿的‘万古云霄一羽毛’……】

    评论区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家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五百多年后,唐朝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动乱,颠沛流离数十年的杜甫初到成都,祭拜武侯祠,写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论区

    “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仕途坎坷,壮志难酬。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杜甫亲身经历这场动乱,目睹国势衰微,生灵涂炭,却报国无门,因此对能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比仰慕。”

    “杜甫写了好几首赞美诸葛亮的诗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我也来一个: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如今尚在河洛与偶像李白一起出游的杜甫顾不得自己的诗文流传千古,只看到了那几个关键字: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生灵涂炭!报国无门!

    我的下半辈子居然这么坎坷吗!

    李白与杜甫对视一眼,他们无法想象国势衰微,生灵涂炭是什么样子。因为此时的大唐还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大唐啊!

    杜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