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180-190(第10/14页)



    “损失最大的还是粮食和物资,还有可能因为多次失败,影响当地百姓对政府的向心力。”

    “但民众对诸葛亮的崇拜可一点都没有减弱。”

    “北伐会给蜀汉带来一些经济负担,但要说拖垮了蜀汉,这是不可能的,蜀汉灭亡,是因为后继无人……”

    刘备看着诸葛亮,为他的苦心孤诣而感动,他深深施了一礼:“备多谢先生!”

    这一礼不只是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稳定蜀汉的功绩,更是为了后世对诸葛亮,对自己功业的肯定!

    诸葛亮:“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是诸葛氏的祖训。”

    他的祖辈诸葛丰刚直耿介,身为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只因为揭发了元帝宠臣的不法行为,便被元帝罢免官职,险些身遭不测,此后便留下了这句诸葛氏祖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五次北伐功败垂成,因此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为“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但后世历代兵家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极其推崇,唐太宗在与卫国公李靖的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能与他的八阵图,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李世民:“史官哪里懂用兵之道,他们不过是记录时事罢了。”

    他要督促自己将军们编撰兵书,将曾经的隋末大战记录下来,以免后世误解。

    始皇:“蜀军北进不能成功,是由蜀魏的国力对比所决定的。”

    若是回到孝公改革之前,便是白起在世也打不赢韩赵魏啊。

    霍去病:“诸葛亮的军队训练良好,纪律严明,作战讲究阵法,指挥若定,这样都不算有军事才能,什么样的人才算!”

    刘彻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自己大将军和冠军侯做的传,越发觉得史书中有太多史官的个人偏好,不可尽信。

    卫青赞同外甥的话:“面对国力数倍于己的魏国,诸葛亮以攻为守,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溃若摧,合战如虎’,在历代兵家中也是第一流的。”

    刘彻眼红了,“这样的文武全才为何不在本朝啊!”

    ……

    【诸葛亮的治军之道也被历代推崇,他编写的《将苑》一书,是后世将帅的必读书目。《将苑》中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以信为本,赏罚分明,“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这些理念放到我们现代依旧不过时。】

    【自唐朝后,诸葛亮被评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孙武等历代兵家同等地位。】

    秦汉之人便是不知道诸葛亮,还能不知道孙武、白起!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北伐之余,诸葛亮也没有忽略对蜀汉的治理。】

    【陈寿评价诸葛亮治国之才堪与管仲、萧何比肩,他担任丞相期间“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只要有功的人,即便是他的仇人也能得到封赏,犯罪之人,即便是他的亲人也不会姑息。伏法认罪的人,只要认错态度好,就能得到赦免。若是巧言令色,想要掩盖自己的罪行,则会加重处罚。“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因此,蜀汉治下无论官员百姓都极其敬仰诸葛亮。】

    第188章 三分天下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带头实行廉政,并将廉政建设当做蜀汉的政治法律来抓。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洁奉公的政治氛围,蜀汉官员纷纷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清廉,勤俭节约,清正廉洁,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评论区

    “蜀汉的官吏都很清廉,这不是某几个官吏的道德高尚,而是制度律法带来的成果。”

    “诸葛亮死后他的家中家无余财,妻儿仅靠少许田地生活。”

    “费祎家无余财,儿子布衣素食,不乘马车,与普通百姓一样。”

    “董允两袖清风,淡泊名利。”

    “姜维位居大将军却家无余财。”

    “这是历史上最清廉的时代!”

    朱元璋实名羡慕了,咱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大臣啊!

    朱标看出老父亲的想法,便提议道:“父皇可以加封诸葛武侯,为群臣表率。”

    朱元璋瞥了太子一眼,心想:得了吧,满朝文武就找不出一个不贪财之人!

    【诸葛亮主持制定的《蜀科》,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法律。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根源在于“法”,他多次强调律法的重要性,立法公开、执法公平,只有树立律法的尊严,才能改变刘璋治下律令废弛,君臣无道,地方派系坐大的现状。只有威之于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评论区

    “刘璋喜欢用小恩小惠笼络臣民,律法形同虚设,他的治下是很混乱的,当地旧贵族豪强也只想着称霸西南,做土皇帝。直到刘备强势入蜀,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始皇眼前一亮:“此人重视律法。”

    扶苏重点记下一笔:“以法治国,提倡廉洁,还能以身作则,得到上下爱戴,想来受其恩惠的庶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诸葛亮重视民生,在汉中修士劝农时期,诸葛亮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教化百姓。他修建的古堰保存至今的还有七十多处,他修建的“山河堰”至今都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除此之外,还有多个蓄水水库,一直沿用至今。】

    【诸葛亮执政期间,大力推行郡县制,将地方豪强迁往成都,笼络当地各民族首领,缓和民族矛盾,深受夷汉百姓爱戴!】

    评论区

    “马超,姜维都是少数民族,诸葛亮重用他们来笼络羌、氐两族与蜀汉的关系。”

    “三国时期,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是最好的,政治清明,经济发达,人民安定。”

    “武侯治蜀,黔首以其诚而守其法。化干戈为玉帛,孔子折冲齐鲁。反内犯为罗拜,子仪心服回纥。王阳明诚格蛮苗,华盛顿德感民众。是诚也,大之垂举后世,小之造福一身!”

    ……

    【苏轼称赞诸葛亮是三代以下第一人:“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这话说的诸葛亮都不好意思听,后世的文人也太会夸了……

    刘备特意让人将这些话抄录下来,他准备将诸葛亮打造成蜀汉的门面,吸引天下人才!

    于是,曹操不得多写几篇诗文,以应付蜀汉的舆论攻势,东吴则完全摆烂,不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人较真。

    ——当然这是后话了。

    【当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蜀汉,蜀国上下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