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110-120(第30/31页)

可以先交还了。

    写得好的文章,他会看看好在哪里,以笔记为主,或有文思,以摘录句子,再作文一篇,隔空与人辩一辩。

    写得有趣的文章,他就抄录下来了。在固定的格式里作文,能在板正规矩里写出有趣的东西实在难得,哪怕其他方面有瑕疵,对他来说也是宝贝。他就写不出有趣的文字。

    这件事他早就想干了,因出书的原因,府学的同窗们,大多避着他,不愿意把文章借给他看。静室有保留试卷,还有许多人私下找他,不许他乱评乱说,不许拿出去做例子。

    谢岩都答应了,真要看的时候,一般是避着人。

    平常他是晚上看,看不了多少。

    今天是趁着同窗们休沐,抓紧看个够。

    看书时时辰过得快,他午饭将就一顿,等室内光线暗下,门外传来书童的声音,他便知道晚饭时辰到了。

    今晚加餐。陆杨交给饭馆的菜单上,特地标注了中秋加餐。

    他似乎早就料到谢岩不会出去过节,都给他准备得好好的。

    除却几样家常菜,还备了一坛好酒,一盆螃蟹。

    中秋吃蟹饮酒,雅事一件。

    静室外有个小庭院,内有石桌,谢岩关了门,在这儿吃饭。

    书童跟他说外面的热闹,连说带比划,出去拿个饭,都让他开了眼。

    “我刚到门口,看见前面街上,有游花灯的人群经过,花灯都用竹竿木棍顶着的,单手举起来,一串串的灯笼看都看不完,花样多得很。圆的、扁的,大的、小的,还有各色花样。十二生肖的灯笼都有,过中秋么,兔子花灯多,还有很多鱼灯笼。送饭的伙计说,这时候出街,凡是有二楼临窗雅座的饭馆酒楼,都早早订完了,在高处看才好看,我们平平看过去,没多少趣味。”

    谢岩没凑过这个热闹,要是陆杨在,他就带陆杨出去转转,一个人懒得去。

    书童又说:“游花灯的人会往东边去,东边水多,很多小船连成线,一路走一路唱,平常很难得见到的景象。据说花魁都会来几个。我听说府学学子多是往南边去的,南边有月明桥,月明桥上有斗诗大会,以明月为题,年年都会出佳作,知府老爷也会关注有才之士,会赠墨宝。”

    谢岩动动耳朵,问他:“什么墨宝?他写什么东西?”

    书童说:“写诗,写今年佳作。”

    谢岩没有兴趣了。

    这又没用。

    一大桌饭菜,他吃不完,让书童拿一些吃,尤其是螃蟹,抓紧吃完。

    谢岩有几年没吃过螃蟹了,拆蟹生疏。书童帮他拆了,揭壳剪腿,去腮挖心,取嘴去胃,留下能吃的部分,再取蟹腿肉和蟹盖上的肉和蟹黄,给他在盘子里分两堆放好。

    饭馆有配蘸酱,送来的酒也是温的,他倒两碗出来。

    书童还是不跟他同桌吃饭,守规矩得很。

    谢岩拿公筷给他夹了一碗菜,分了一盘蟹肉蟹黄,再给他一碗饭、一碗酒。

    书童也不跑远,就在旁边台阶上坐着吃。

    天黑得快,才到傍晚,拆蟹的功夫,天边就现出夜色。

    谢岩书包里有蜡烛,他拿出来点上。

    幸好今晚风小,可以将就着用。

    他各样菜都吃了些,怕夜里饿,没贪嘴吃菜,米饭结结实实吃了一大碗。

    酒是最后喝的,吃着螃蟹,他赏赏月,把酒喝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谢岩放下酒碗,擦擦嘴,把蜡烛留下,让书童收拾石桌,他回静室再看会儿书。

    “你收拾完,就把蜡烛灭了,小心起火。”

    书童知道的,谢岩一走,他就把蜡烛灭了。

    今晚月亮大、月光盛,眼睛适应一会儿,只是收拾餐桌而已,够看。

    谢岩到静室,把油灯点上。

    书桌上的油灯有一盏琉璃盖子,照出来的光很清透。

    他第一次见到琉璃,就是这盏灯。他在乌平之家里都没见过琉璃。

    这灯漂亮,不知贵不贵,给他夫郎买一个。

    才吃饱饭,谢岩不坐,拿个鸡毛掸子,满室除尘,顺便找找书。

    静室的书没有分门别类的摆放,找书很难。大多是问一句某某书有没有、在不在,然后自己去找。

    十多面书架,书脊上没有书名,都要一本本的拿出来看书名。太难了。

    府学的师兄们有过整理,他们慢慢有了默契,会把经常要看的书归类到同一个书架,也就是离门口最近的书架。

    谢岩在这面书架上拿的书,都喜欢看。

    其他书架的书,他只看过数本,还没看完。

    除尘时,他逐一拿出来看看书名。

    走深了,光线暗淡,不好看。

    他叹口气,还是除尘为主。

    这一圈走完,他的心没静下来,就到书桌边,拿纸笔画画。

    画个对影成三人。一画两景,一面孤单,一面团圆。

    他画着画着,念念叨叨。

    “谢浊之啊谢浊之,这是最后一幅画了,画完就要好好学习了。”

    画完,他就拿书看。

    他在里面看书,外面有人看他。

    见他翻书如流水,好几本书摆一起,翻了又翻,实在急躁。眉头已经深深皱起。

    这人想走了,不耐烦看。

    静室看门人,说着要回家过中秋的老爷子,把他拽住了。

    “你爹的话你都不听,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啊。”

    老爷子摆出架子,领着儿子去敲门。

    静室没上门闩,谢岩应声,他们父子就推门进来。

    谢岩看见老先生,好惊讶。

    “您怎么来了?不是说要过节吗?”

    老先生乐呵呵的,“我出来溜达,一猜就知道你在看书,带我儿子过来瞧瞧。”

    他给谢岩做介绍,终于肯透露姓氏,他姓崔,他儿子排行老二,叫崔老二就行了。

    谢岩看年龄,崔老先生满头鹤发,少说六十五岁了。崔老二满脸严肃,没几根皱纹,约莫四十岁。

    他不好直呼崔老二,就喊崔二叔。

    他喊二叔,老先生不高兴。

    “你喊他叔叔,就要叫我爷爷。”

    谢岩:“……”

    他叫人爷爷,就是帮他爹认了个爹。

    他当即改口:“崔二哥,初次见面,失敬了。”

    崔老二不知是因为称呼还是因为别的什么,态度淡淡的,并不搭理谢岩。

    谢岩也不介意,起身让步,把两张椅子都让给他们,他再去教室搬一张椅子过来。

    老先生走到书桌里面,坐到熟悉的位置上。

    崔老二没动,垂眸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