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当同人文推到秦皇汉武面前》 30-40(第14/20页)
儿头一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率在每千名活产婴儿中有2名到3名的死亡率。典型的婴儿猝死症常发于一向看似十分健康的2个月到3个月大的婴儿,小于2个月或大于6个月的婴儿较为少见。
婴儿猝死症多事发突然,常在婴儿平静安睡后,父母并未察觉任何异样,然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婴儿心跳呼吸全无,突然毫无缘由地死亡(2)。
即使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年代,也避免不了婴儿猝死症。在医学还不够发达的大唐,婴孩的死亡率并不低。
要知道,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儿科专著是北宋儿科专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是钱乙门人阎季忠按照钱乙的临床经验总结整理,于公元1119年成书,距离唐高宗时期还有四五百年时间。
大唐虽然有儿科,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传说我国古代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成书于晚唐时期,而且原书早已失传,现存的部分从明朝《永乐大典》里辑录,其实不全,也不知作者。】
事关幼儿夭折,顿时让贵族和民间齐齐紧张起来。
“我说我那可怜的娃儿怎么前一天都好好的,怎么晚上睡着睡着突然没了呼吸,原来是得病了我们不知道……”永徽年间,民间一位刚刚丧失自己幼儿的母亲哭得悲痛欲绝。
孩子的父亲眼神乞求地看着天幕,喃喃自语,也是对着天幕许愿:“这个儿科书若是在奖励里有就好了。”
有学问的士大夫想要自己想办法:“大唐也有太医院,也有少小科,怎么就不能自己写?”
有人摇摇头:“四五百年啊,相隔四五百年,后世的儿科医学定然发展的更好了,我们大唐的大夫想自己写能做到吗?还不如指望答题奖励。”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作为统治者,李治一想到大唐竟然还需要寄希望于后世的儿科书籍,就觉得还是不够。
武后也想起了女儿的去世,悲痛之余,想要让这种事再也不要发生。
“陛下,不如大唐也召集天下擅少小科的名医,来编修一部有益于天下幼童的医书?”
李治正好想到这里,武后就先替他说出口,顿时欣赏地握住了武后的手:“朕正想如此。”
他们果然一如既往的心有灵犀。
而且有了天幕的背书,想必朝堂之上也不会阻拦。
【成书于唐宪宗时期的《大唐新语》完全没提过武后杀女,最早提及的是《旧唐书》,到了《新唐书》时期加入多番揣测,把武后妖魔化。
目的不言而喻,为了限制后宫权力。
从大唐往后,后宫女性权力一路下跌,还开始大兴缠足、殉葬、冥婚等陋习,不把女人当人。
宋明清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位女皇,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唐那样自由的后宫,“母仪天下”最终变成了一句空话,只能圈养于后宫。】
秦朝,嬴政听得非常震惊:
“女子缠足了,如何种地?”
大秦人口不足,尤其是刚刚经历战争,民间许多寡妇独自种地,非常辛苦。
女子种地本就辛苦,还缠足了,难不成只纺织不种地?但是假如男子被征兵或者服徭役去了,家里留下种地的不还是女人吗?也不是谁家都有许多兄弟。
再听到殉葬,老秦人都震惊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昔日秦穆公殉三良,大秦被骂了几百年。
而且当今陛下秦始皇推行以俑代人,不是说后世很喜欢大秦兵马俑吗?既然喜欢陶俑怎么又要殉女人?女人殉葬了谁生孩子?
“后世好像也没比大秦厉害多少……”阴嫚公主低声说道。
说完又有些疑惑,前面听到儿科专著还在羡慕宋朝,医学如此发达,其他百家文化想必也是精彩纷呈,让她心生向往。
但是紧接着听到这放在大秦都要挨骂的措施,又疑惑了。
那宋明清,到底是厉害还是不厉害呢?还是说只对男子好,虐待女子???
【好了,让我们回到小说本身。】
第38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大陆》4
长乐一时激动, 为武皇鸣不平说了许多,说得口都干了。
她喝了口水,继续讲推文的小说, 还有点心虚,怕大家前面的都忘记了, 连忙接上。
【李治其实知道, 女子不易。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女子的不容易, 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比如重重的假发髻,压得头皮紧脖子疼, 每天拆下满头发髻和首饰, 顿觉头皮一阵松快。
比如宝石耳饰, 看似是华丽的赏赐、身份的象征,可是戴时间长了耳垂坠到疼得皮像是要扯掉了,甚至还会扯破耳洞,流血发炎。
再比如华丽的首饰步摇,环佩玉饰,是美丽,也是约束他行动的束缚。
他不能像曾经那样摇头自如, 跨步行走,他要行为端庄,坐立都有人盯着行为举止。
大家都说这是女子生性爱美, 所以会戴这些沉重负担, 李治曾经也这么以为。
可是当他身处后宫那个大环境,每日有其他后妃攀比、打量, 有以不同首饰布料的赏赐来比较宠爱,还有宫中规矩要求如何穿戴。
都说女子擅长妆点内宅, 实际上是被困在内宅,而内宅空间太小,每日看来看去的只有那些家具和饰品,只能在上面琢磨。甚至内宅的一切家具还不属于女子,只有被赏赐的首饰属于自己。
李治突然想到了先秦历史。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帝王的癖好决定了后宫女人们的穿戴风格。大唐帝王好华服美饰,所以后妃忍着疼痛也要穿戴的美艳绝伦。
这种美真的不痛吗?
是痛的,只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进行忍耐。
李治身处后宫,也成了服“美役”的一员,才知道其中的辛苦。】
清代,李汝珍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外面的天幕,手里提着的笔顿住了。
他抬头看看天幕上的文字,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下的稿子。
“白胡子官娥跨步上前,拿手指捻了捻唐敖右耳耳垂,猛地一针穿透。
唐敖疼得惨叫……
两耳穿过,白胡子宫娥拿了些铅粉涂上,揉了几下,立马就给戴上一副八宝金耳环。
唐敖只觉得耳垂要裂开了。
……接着上来一个黑胡子宫娥,拿着一匹白绫到床前跪下:禀娘娘,奉命给娘娘缠足。
黑胡子宫娥拿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从中撕开白绫,先把唐敖右脚放在自己膝盖上,飞快地脚趾缝里撒了些白矾,把五个脚趾紧攒在手里,把脚背用力往下一弯,弯到不能再弯,另一只手上来,紧紧地缠上白绫;缠上两层,拿针线密密缝上,接着再缠、再缝,再缝、再缠……(1)”
这是他的小说《镜花缘》,正好写到男主唐敖到了女儿国,被女儿国的国王看上,聘入后宫为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