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月: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山川月》 100-110(第3/20页)

的两队人,道:“我来另有它事, 与巡防无关, 照旧便是。”

    她说完未下马, 向后招呼一声便领着人马向城外而去,半点不曾拖延。东湖羽林直属天子, 平日里统领总是亲守宫城, 能劳动沈宁舟亲自出城一趟, 必然不是什么小事。近些时日京城太平, 并无风雨, 但若是在外的重臣回来了, 那便说不准会不会又是一个凛冽寒冬了。

    羽林调遣非暗中行事,这队羽林与京畿三十里相候的消息自然在朝会后便会传入各家人的耳中。但这却并非沈宁舟需要多思的问题,她受命于天子, 既然是咸诚帝命她出城相迎, 那照办便是。

    羽林的军士远眺着官道, 过了小半个时辰才终于窥见了官家马车的影子,他紧拽马缰,回头道。

    “统领,人来了。”

    沈宁舟一点头,打马慢行而去。

    马车周遭的差役看见羽林的旗,抬手示意车夫缓行,而后有人附耳至车窗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羽林奉陛下之命。”沈宁舟于车前勒马,开口道,“迎温少卿及诸位归京。”

    车中人闻言掀帘,温明裳披着氅衣,拂开车帘的指节纤细白皙,她未下车,对着马上的羽林统领一拱手。

    “见过沈统领,也多谢诸位羽林将士出城相迎。”

    “奉命而已,少卿不必言谢。”沈宁舟略一颔首,“陛下口谕,随行诸位三法司官吏先行回京休息三日再议朝会,大人随我直接进宫,有要事相问。”

    “下官领命。”温明裳垂眸轻笑,“沈统领,请吧。”

    羽林调转马头,扬鞭打马顺着官道向城中行去。

    温明裳坐回车中,她阖上眼缓缓吐出一口气,从济州回来这一路走了大半月,连日奔波总让人面露疲惫,更何况她本就体弱。赵君若也同在马车中,她挑开车窗往外看了眼,依稀能瞧见沈宁舟的背影。

    “怪事。”她小声嘟囔了句,“往常三法司的案子纵然是有所争议,也不至于让沈大人亲自来。”

    温明裳睁眼看她,道:“你与沈大人相熟?”

    “算是相熟吧。”赵君若想了想道,“是我师父同她相熟,好像曾是少时同听讲学的情分,两年前她调来京城领东湖羽林后,多有到少卿宅邸走动的。”

    “我听闻沈大人是武举出身。”温明裳想乔知钰,稍有疑惑道,“竟不知她与赵大人有此等渊源。”

    “也是稍有渊源,我师父倒是提得不多。”赵君若摇摇头,“这个先不说,陛下突然要你先进宫又是为何?”

    案子的案宗早已飞马呈递入京,照理来讲即便朝会尚未议事,从天子到朝臣也应当心中有了底,余下的事皆有法可循,没什么可争议的,若真要有,那也是温明裳这个人。

    “不必担心,不是什么坏事。”温明裳笑笑,“若陛下不把我接入宫,恐怕我入城刚下马车,便有人要把我带入府中了。”

    她话音稍顿,意味深长道:“算算时辰,入城时恰好朝会散去,还真是赶了个好时候。”

    这话里说的是谁自然不必言明。赵君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我随你一道,在宫外等你。”

    “不必。”温明裳道,“小若,你是大理寺的官差,又不是我府上的护卫。陛下的意思是,除我之外尽皆散去,这便是摆明了非公,你即便是去了,羽林也会让你回来的。”

    “可若是有人在你出宫后刻意相候,你又该如何?”

    “若是今日不入宫,那自然是有人来堵我。”温明裳接着道,“但走这一趟,恐怕就未必了。”

    召请入宫而未在朝会上言明,咸诚帝这一手的意思也很明显,便是在告诉柳家人切莫乱动,这人虽是出自你家,但此刻是天子之臣,君在臣前,柳家无权先行管束,而之后该如何又是另一事。这是个恩,因着这一行于明她有功,于暗还给天子递了封铁骑的动向,于情于理,身为主君都不会放过这一个施恩的机会。

    要用人也需试人,给了机会,也得温明裳自己会用。

    宫墙巍巍,阶前新栽的花木还挂着霜,日出也未消融。只是时节不好,人也懒怠,反倒瞧着宫门前有些空荡。

    温明裳下了马车,余光在门前日晷上一扫而过。不多不少,恰好定在朝会后半个时辰停于宫门前,若说沈宁舟不是刻意为之,抑或是咸诚帝没有特意嘱咐,她自己是不信的。不过信与否不适合表露在外,心里知道便好。

    这一回领路的不是宫中宦官,沈宁舟下了马,刀甲未卸利落抬手。

    “少卿大人,这边请。”

    这便是亲送之意。

    温明裳轻轻点头,稍落后半步同行。宦官来迎,可说成私诏,可让羽林来,关上宫门究竟谈什么,那便要好好揣摩一番了。

    也唯有在此时,她才会认定这位大梁天子昔年师出阁老门下。这等精于人心算计,却又暂且没把自己算入其中的制衡术道,当今天下只有崔德良教得出来。

    殿外寒意逼人,内里却显温暖。咸诚帝身上的朝服还未换下,就着眼前晃动的珠帘批着折子,里边只有随侍的内宦。温明裳垂着眸,在沈宁舟于身侧止步后对座上天子叩首行礼,未等问询便将早已定册的案宗逐一禀明。

    “羁押者尽数归刑狱,听候陛下指明发落。”温明裳没起身,字句明晰地做了结,“火铳一事,经审嫌犯与事涉官吏,微臣以为并非兵部之过失,乃地方瞒报所致。”

    咸诚帝在她开口时便搁置了折子,直到此才缓缓颔首,道:“事有条理,惩戒有度,皆为有法可依之论,温卿辛苦。你所写的卷宗朕已看过,现下披红交付内阁,不日便有定论。朕听闻温卿在济州还病了一场,而今天寒,先起来吧。”

    “谢陛下。”温明裳拱手再拜,这才依言起身。

    “沈统领。”咸诚帝微微侧目,“还有殿中余下之人,不必侍候,先出去吧。”

    沈宁舟倒是没有丝毫犹豫,一拱手便退了出去,还顺带着阖上了厚重的殿门。

    “我大梁唯一一支入殿不卸甲兵的军队,便是这东湖羽林。”咸诚帝虚虚一点紧闭的殿门,“温卿是聪明人,可知为何?”

    “羽林乃国之臂膀,东湖更是直属陛下,主君在上,绝无二心。”温明裳点头,如实答道,“用人不疑,乃明主所为。”

    “明主与否,后世定论。”天子淡然一笑,道,“沈统领并非京中人,更是在荆南做了数年守备,可知为何朕两年前提她入京担此要职?”

    温明裳道:“微臣不知。”

    “太宰年间,武举初中,可先帝暮年所犯之错,致大梁数宗不明之案。”咸诚帝似是同她忆起了昔年往事,“武人不谙谋算祸福相依啊,可既为良臣,朕岂能不拉上一把?荆南数年磨砺,方见璞玉真章。如此算来,以口舌一句知遇之恩换来一个东湖统领,还是朕得益甚多呢!”

    这番话可不是什么当真在回忆往昔,谁都知道当今天子是如何坐上那个龙位的,太宰暮年于他而言恐怕不是什么可供追思的时候。这话的重点不在往昔,在沈宁舟的知恩图报,咸诚帝予她恩,换来如今的忠,而今日,他也是在变相地告诉温明裳,他要她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