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130-140(第5/14页)
们提到过的场所,而他却被留到了最后,余罗害怕了,他怕自己的下场比众人还要更不如。
谁知道窦老汉却转手将他卖给了另外一个人牙子,那个中年婆子是生面孔,应该不是本地人。当时中年婆子捏着他的下巴用腻乎乎的眼神端详了他一会儿,似乎很是满意,然后付给了窦老汉十两银子。
那可是十两银子,余罗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他也从来不知道自己值这么多钱。这一举动,也让他更加恐惧。
后来他就被蒙了眼睛,跟其他被卖的孩童在一起,踏上了漫漫长路。
那些孩子里,有一个人自称叫柳大牛,年纪稍大些,跟余罗是同乡,因此特别关照他,甚至会自己节省下食水来给他用。
后来路上余罗犯了痢疾,几乎死过去,是柳大牛磕破了脑袋求人牙子请了郎中给他看病,余罗才得以保住小命。
经此一事,他将柳大牛看得比亲哥哥还要亲,直到两人一齐被挑进黄府。
作者有话说:
第134章
余罗是个没见识的人, 他哪里见过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到了这种地方, 财富反倒成了次要的, 更令他惊叹的是府内严格的等级划分,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管家婆子,看上去都比大户人家的夫人更加有礼仪。
而他和柳大牛进来后, 居然直接被选为少爷眼前的小厮,说是一步登天也不过如此。
他蛮以为自己只要努力肯干,就能得到少爷的器重, 逐渐在府中站稳脚跟,从此过上好日子, 可没想到他的噩梦也就始于此。
扪心自问,余罗是肯吃苦受罪的, 他来到二少爷院子里后, 每天起的最早睡得最晚,恨不得天天在主子面前晃悠, 少爷的大事小事他都努力做到心中有数, 经手的差事也是尽力做到完美, 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但是他的努力似乎也是白费力气,如果单单如此,余罗并不觉得如何,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同时入府的柳大牛受到的重视远远超过他自己,而其实对方并没有像他这般勤恳, 更甚者对方获得了少爷亲赐的名字,而他却没有。
余罗发现, 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得到夸奖, 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过柳大牛……也就是柳陶的地位的时候, 他生出无尽的嫉妒,在情绪支配下,他做过几件对不起柳陶的事,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些事情被掀出来后,他忏悔过,愧疚过,而柳陶的做法将这些情绪全部一次性抹杀了。
柳陶选择将事情公之于众,让余罗受尽众人排挤,几乎要被撵出这个院子。
他们的兄弟之情到底算什么?柳陶平常看起来沉默寡言的,没想到这么绝情,这根本是在往他心口捅刀子!
虽然不知道为何他始终钉在这个院子里没有挪动,但他跟柳陶的梁子已经结下,两人受上宠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他完全是在熬日子。
“要是柳大牛死了就好了。”这个念头开始出现在他脑袋里,起初他还会对自己的阴暗感到害怕,可是一次次的区别对待让这个念头逐渐扎根在他的脑海。比如现在,余罗在看着柳陶的时候,想的全是如果手中有一把无形的刀可以将对方抹除,那真是世上最令他感到爽快的事情。
柳陶跟着黄嘉年进入屋内,整理好纸张开始研墨。
黄嘉年坐在桌后,用毛笔的另一端抵着额角思索着问:“听说我那姐姐院试没中?”
“是。”柳陶照实答道,他看见黄嘉年的嘴角露出极浅的笑意。
“后日就是父亲大寿,我这姐姐可真是不叫人省心,你们下人也跟着受罪了。”黄嘉年从腰间解下一个荷包,扔给柳陶,“拿去分了吧。”
柳陶搁下墨碇,应诺后拿着荷包出了门。
黄嘉年透过窗户看向院中。
下人们听说有赏,纷纷凑到柳陶的身边,想要分一杯羹。
柳陶按照各人不同身份还算公平地分发银子,直到看见凑上来的余罗,他将手上的一小角银子换成了一把铜板,然后扔在了余罗的脸上。
余罗被砸的发懵,反应过来后,立刻面红耳赤地要挥拳揍人,如今主子还在屋里,其他人不得不拦住了他。余罗似乎也是想到这一点,他竭力压住愤怒,矮下身去将铜板一个个扣起。
而引起争端的柳陶却慢慢挪动脚步,将一只脚踏在了余罗的手背上,并用力捻了几下。
目睹全过程的黄嘉年笑得讽刺:“曾经亲如兄弟的人,也不过如此,柳陶还真是不留情面。”
“黄嘉雪,你今天也能尝尝父亲鞭子的滋味了,想当初你是天之骄女,在你的映衬下,受这罪的可都是弟弟我。如今看来,你也不过如此。但即便你都考成这副德行了,父亲居然还不死心,他是真需要你出仕做官啊……”黄嘉年靠在椅背上,慢慢阖上双眼。
清霖书会重新热闹起来,许清元等女官们将这里作为固定的碰头地点,以便研究关于丁税的事情。
“我明白许大人的意思,如果我朝能够废除丁税,那真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人口一定会大幅度增长,百姓们也会大力声援支持,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悬而未决。”王娴要求加入她们后,并不是单纯为了到时候混个名声,她显然也在积极思考可行性,“丁税的缺口要由哪一项来补呢?”
“原先丁税未曾收归国库,也不曾出现什么问题,如今不过是回到原先的样子而已。”
“哪有那么简单,原来丁税由地方官员把控,又用于地方自身,这样实际上是节省了国库的一部分支出,若按照我们的主张,算来算去都是削减国库进账。”
“那要不然……提高法人的税收?”
许清元立刻否定:“不是这样算的,目前法人的税收尚且还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实属不易,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而一旦在税收上有动作,哪怕只是微小的提高,对于大部分艰难维持收支的法人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邓如玉敲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许大人看来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那就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吧。”
“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许清元的表情实在说不上有把握,甚至看起来有点后悔,不过她终还是说道,“出海贸易,扩大市场,一定能带来非比寻常的财富。”
同时,也极有可能带来残暴的掠夺,但历史的进程是无法避免的,就算她不说,也已经有法人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一切该怎么发展还是会怎么发展。
“但是据我所知,目前能够出海的商队寥寥无几。”邓如玉说。
“会很快的,只要利润足够大。当然,即便快,或许也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初见成效,但发展的方向对我们是有利的,所以我们等得起。”
在按部就班的教书生活的日子里,黄丞相的七十大寿到了。
要说这天的盛况真是世所罕见,早起天不亮,刚刚解除了宵禁后的通临街上,国子监和其他名书院的学生排成九列,他们手中各拿着一卷不同的典籍,边向黄府方向走边整齐地吟诵,到达目的地时,众人话音正好落在“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注]一句上。
今日的所有来客几乎人人都献上了自己的墨宝,将黄丞相奉为老师的不知凡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