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90-100(第1/13页)
第91章
吴隆昌的话随着风一起灌入了大家的耳朵, 他们听着熟悉的王将军,绝望的眸子微微动了动,似乎不相信的动了动嘴, “是王将军, 是我们的王将军吗?”
声音如此小,却让所有人都心都活了过来,一瞬间眼睛亮得吓人的盯着前面骑马的人问, “是王将军回来了吗?”
身后的骑兵放缓了马步,大声地回答:“是将军,是王将军让我们来接大家离开了。”
听到王将军,瞬间许多人的眼里就流出了眼泪。
“将军啊, 我的儿,你为什么不等等,将军来接我们了。”
一个老妇抱着罐子忽然嚎啕大哭,这一声呼唤把麻木的人们都唤醒了一般, 队伍里开始出现低声抽泣, 接着便是一阵阵凄厉的悲号。
茫茫戈壁滩中,多少人的血泪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跟着前面的人走, 不知道去处。
吴隆昌接到了人,立马给岭南去信。王定武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就找到王怀玉。
“玉奴, 西北的第一批百姓已经过来了, 要是快的话, 今年年末应该能到。三万多人, 你想好要怎么安置了吗?还有后面十万人左右, 你要是全接过来, 可要早点做好准备。”王定武提醒道。
不是他不信任自己女儿,而是苍梧五个县加起来也才十万人左右, 一下子迁移那么多人过来,势必会形成本地人和外地人对峙的局面,这可对她的管理不利。而且那么多人,前期都要岭南来供养,这实在是一份很大的压力。
“父亲放心。我已经给桂州的邓知府去信了,苍梧这几个县最多再安排四万人,剩下的分散到桂州,正好那边撒谎山多人少,可以安置得下来。”王怀玉胸有成竹,王定武便撒手不管了。他只负责将人安全接到岭南来。
然而。这是个迁移只能考双腿的时代,哪怕有岭南军在前面领路,也有很多人走到中途便走不动了。有人是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有人是看不到尽头便留在了招收流民的府城。三万人,真正能从西北走到岭南的不到三分之二。
而为了这些人能平安到达岭南,王怀玉甚至送去千金给沿途的府城,只为当地的官员、封王为他们行个方便。不然几万的流民没有人敢让他们从城市里穿过,如果不能从城市穿过,就意味着这些人需要翻山越岭走小路。
王怀玉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排除前往岭南的障碍,但这路却是缩不短。好在这一年的时间,也可以给她做更多的准备。
王怀玉找到邓蛮生,将西北一事同他简单的说了一下道:“情况便是,现在已经有三万西北百姓南下,知州大人若是愿意,便交一半给你安置。”
人口,一向是岭南的痛点。尤其是桂州。桂州的人不多,有一半以上还是少数民族,基本脱离朝廷的管教。在日常生活中,汉人和少数民族发生矛盾了,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来,压得当地汉人几乎翻不过身来。但如果西北的百信过来了,别管他们是流民还是啥,反正只要不是少数民族,不和他们抱团就行。
邓蛮生明白王怀玉的意思,心里也有了想法。
要是这些人过来,应该会比少民好管教一些。不过几万人,他哪里来那么多地方安置?邓蛮生眼馋这些人,但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在那里。
王怀玉知道他要说什么,截住他的话头道:“田地的问题不用担心,只要是我手里几个县有的,不管是梯田,还是种茶养蚕,只要大人愿意来学只管让人来学。或是要我们派人去教的,我也绝对配合。你只需要吧哪些无主的山地坡头分给他们即可。”
“百姓的生命力比我们想的要顽强,只要第一年我们提供点粮食,给他们一块可以耕种的地,第二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邓蛮生合唱不知道呢,但他还是不敢担下几万人的生命,思虑了一下还是谨慎道:“桂州现在安置一万余人是可以的,但多了还望郡主另做考虑吧。”
王怀玉表示理解:“没问题,等第一批人过来了,知州大人尽管过来挑。若是后面觉得还需要,还有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把第一批的三万人安置好,接下来的人就能一点点规划下来。想到之前岭南养活了近亿人,王怀玉不信她连这几十万人都养不活。
她不但要养活,还要养好!
豪言壮志许下,该如何实现却又是另一回事,王怀玉绞尽脑汁忽然想起大齐旁边的南诏似乎有一种高产的水稻?
想起了这一线索,王怀玉怎么也不肯放过,不惜把自己身边的隐卫派出去。
隐卫穿梭于大山之间,三天便越过了两国边境,他们拿着大齐这边的水稻穗子在南诏来回寻找。郡主说了,只要和这个稻子差不多分量的、长得不一样的、比它还要多稻子的都要重点关注。
然而现在只是插秧的时候,还看不出到底哪个才是他们想要的,也拿不到种子。这也注定是一次长期的任务。
岭南,王怀玉抓紧时间给各个县下开荒的令,苍梧几个县的百姓,才种完水稻就要紧赶着期去种黄豆、绿豆、红豆、饭豆这些东西。还有家里的菜园子、田间地头的犄角旮旯都让种上了冬瓜、狗爪豆这些可以顶饱,产量又高的蔬菜。
“现在这活是一天比一天多,从开年到现在,都没有能闲过一天的。”林清风嘟囔道。
别看是苍梧县的县令不用自己下地,但县里的四季农时可都是他抓的,开年到现在每天都是睡在各个村里农户家!
“谁不忙?现在有谁不忙?”王怀玉手里还拿着宗卷,头也不抬道:“忙起来才是有事情干,有奔头。要是一天天无所事事,那也就完了。”
同样的话,出现在王屋村的王老头和孙子上,看着漫山遍野才开垦出来的坡地,王老头一个用力,又是一锄头,将面前板结的土地翻出一块泥土。
“现在有地有种子还有这么好的农具给你,你还怕这怕那的。这要是放在以前,让你用石头在这里刨,你就知道哪个辛苦了。”王老头颇为嫌弃道:“现在有吃有喝的,开出来的地是我们的,种出来的东西也是我们的,你还不乐意?就该让你去服劳役了,才知道这是什么好生活。”
王顺得也是无言在后面拿着爬犁动作不停,“爹,我就是那么一说,谁家老爹盼着自己孩子去服劳役的。”
“咱们家十亩水稻呢,就是交了税也够我们一家吃上一年的,下半年又有秋季稻,怎么还种那么多豆子。有这个功夫,还不如让我到县里工厂去做活呢,好歹也能赚些钱回来。”
“钱钱钱,我看你就是掉钱眼里了,这钱能有粮食重要吗?粮食可以换钱,但是钱就能买到粮食吗?真是什么都不懂的二愣子,钱能有粮食重要?”王老头气得拿锄头把锤了一下这个憨儿子。这才过了多少天好日子,就不记得没有粮食吃的苦了。
民以食为天,有多少钱在他们眼里都不如手里有粮食,尤其是经历了十几年前那次灾荒的老人们,更是对这个道理深表认同。在得知王怀玉要求他们开荒种地,多种粮食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有了铁农具,苍梧几个县最后还是各开了一间铁铺,里面售卖常用的农具、也做修补农具的活。不过进去买农具的人,都要拿上身份户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