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是阎罗(快穿): 60-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女配是阎罗(快穿)》 60-80(第46/51页)

理出适合各个州府的耕种作物和方法,更有专司农事的官员巡视教授百姓。

    为了提高女子的地位与作用,女帝还画出了改良过的纺机、织机,大大提高了女子纺织的速度;纺织出来的布匹百姓可自行卖到商铺,也有朝廷派皇商统一收购,之后再经过其他工艺加工后售卖到其他州府;这么一来,女子也能为家里创造收益,自然也能说得上话。

    而最让大钺百姓高兴的就是女帝进行了土地改革,将大钺的土地重新丈量,根据人口、地形、地域等因素重新划分,划到谁家的土地都有文书;普通百姓原有的土地数目不变,若是人口多地少的,按照新政令补上,还可以开荒增加土地,只不过开荒的土地要缴纳一定的税银,之后文书一样给到家里。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土地,原来他们能拥有的土地少得可怜,大都被世家及权贵占有,百姓们只能租种,但缴完各种税银之后还要被世家盘剥一层,他们能吃饱都算是幸运;现在的新政令颁布之后,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若是你家的地还是不够,你可以继续租种朝中权贵的土地,但租种的价格由朝廷明示,是很公道的价格;若是有权贵私自抬价的,你可以去当地府衙或大理寺外面的密信箱投状纸,自有朝廷的人为你做主。

    其实当初涂一一设立这个密信箱时是犹豫过的,她只记得曾经有人与她说过这些,那位说她当初设立这个是为了监视百官,让百官有自危意识;涂一一对自己的臣属没有那么大的疑心,她坚信水至清则无鱼,臣僚们跟着她起事造反,说白了就是为了地位尊荣和利益,只要他们得到利益的方式合情合理,不贪心不足,那她就不会深究。

    但这种设密信箱的方式又很适合如今刚开国的朝政,所以她还是设了这种密信箱,只允许百姓投递状纸,状告官员的不作为,状告其他盘剥行为;这些密信箱会每半旬更换一批,换下来的箱子送往大理寺,由大理寺核实上报,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有权利打开这些箱子。

    别说,这种办法还是有用,至少现在还没有听到贪墨等奏报;当然,也与新朝新气象有关,人们都知道女帝的能耐与手段,且女帝给的封赏也足够优厚,暂时还没有人违逆女帝的圣意。

    除了这些,涂一一还将原来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是的,上千年来,人们都习惯了巳时用朝食,申时用晚食,若是晚上饿的狠了就垫巴一口点心;涂一一记忆中都是一日三餐,且小崽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从她觉醒后,就一直与小崽子一日三餐;登基之后,她特意下了这一道政令,讲了一日三餐的好处,但并不是强制性的,人们可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改动。

    这一道政令自然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多一餐之后,不必再像以前那般怕饿一顿吃撑了,或是晚间和晨起忍着饥饿做活;其实这样改为一日三餐后,每家每日消耗的粮食比原来也多不了什么,因为知道多出来一餐,人们自然觉得饱腹就会放下碗筷,只能说这样更均匀了一些,但他们明显能感觉到好处。

    就这样,涂一一将记忆中觉得适合现在大钺的和大钺百姓的学识都整理颁布出来,细节甚至渗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还有她建立的男子书院,女子书院,藏书楼等,甚至她还专门建立了教授各种技艺的学院,给大钺子民传授技艺。

    至于鼓励商业发展,及治理河道,甚至保证百姓就医的举措等等事关民生的政令更是多不胜数;这些政令有的会有人提出反对或疑惑的,但大都被百姓接受,几个月过去,大钺的百姓明显感觉的日子的变化,都觉得如今的日子更有奔头,当然会全心拥护女帝陛下。

    至于其他三州的人笑话大钺百姓安于被一女子统治,说他们没有血性等等,大钺百姓都嗤之以鼻;他们只关心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至于统治这片土地的是男是女他们根本不在意,至少还没有哪朝的帝王能做到如今的女帝这般,为百姓想的这样周到。

    而科考之后,涂一一殿试取中百名,果然按照他们的能力一一授官,还特意令丞相李青组织了短期培训会,涂一一这个女帝还亲自给他们授过课,讲述为官之心与为官之道,半个月后,大钺第一批科举取士的官员正式往各地赴任,也让一直观望的人们看到了女帝的言出必行,更看到了改换门庭的希望,一时间民间盛行起求学之风。

    至于来参加贡试没有被选中的举人们,朝廷给了他们几个选择,或回到原籍继续读书,等待下一次科考;或花银子捐官,但官位都是七品以下的副职或主簿,他们一样参与朝廷考评,若是做得好了,依旧可以升迁;或家里贫寒的,可以留在王都藏书楼,通过劳力换取吃食与读书学习的机会,等着下一次科考;还可以去王都的书院任教授课,赚些束修银子,还可以在休沐时来藏书楼看书提高学识···

    不用说,这一举措让儒生与学子们倍感慰贴,大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而他们也将这一消息传信告知自己在其他三州的友人知己,劝说他们来大钺······

    第79章 小反派的恶毒娘(20)

    就在涂一一稳定朝纲, 带领大钺百姓热火朝天搞基建的时候,中州刘氏王族与各世家因为平叛调兵的议题依旧争吵不休;大钺都做好了备战准备, 却迟迟不见中州有动静, 天下人忍不住的议论纷纷。

    大钺百姓如今日子眼见的蒸蒸日上,开始还担心荣朝反击来着,怕他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生活又置于战火之中, 然而他们这边都快要秋收了,中州却没有任何动静;这下子大钺百姓有了底气, 腰杆子也挺直不少,都笑话中州的刘氏王族与世家只怕是吓破了胆子,大钺的女帝陛下果然厉害。

    还有已经投诚的北州崔氏,主持过大钺第一次科考之后, 他们亲身经历过女帝对儒生与学子的重视, 也亲眼见证了第一批寒门学子进入朝堂,为大钺吏治发挥才能与学识, 自然也明白了女帝的远见卓识;崔氏家主崔琰与上一任家主崔老爷子纷纷著书,将此次见闻与感悟用辞藻华丽的诗词表达出来, 他们还自己出资拓印出不少,逐渐流传出大钺之外的其他三州,在天下儒生与学子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有了崔氏的推动,其他三州的人都对荣朝及世家渐生怨言;有气节的痛恨朝廷不作为, 明知大钺是违逆开国, 为何这么久了不见朝廷平叛,这样的朝廷还有何气节可言;儒生与学子们的意见也很大,出身世家的贬斥大钺启用寒门学子, 认为寒门学子根本就没有政治见识, 便是入仕了也是胡闹;而出身寒门的则对大钺的科举心向往之, 苦读多年,谁不想一朝成为人上人改换门庭,眼见朝廷没有作为,很多寒门学子起了心思想去大钺一试究竟。

    三州百姓们更不必说,有的听说了大钺的新政令,得知大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谁不眼红;而紧接着荣朝又增收税银,说是要征兵伐钺,三州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对王族与世家的不满达到顶峰。

    就在此时,东州裴氏悍然出兵,先是攻下中州,废庆武帝,扶持仅两岁的帝子登基;原来的尚书令裴寂自封摄政王,总揽朝政,号令各世家与权贵,有不服的当廷斩杀。

    因为裴氏出兵奇诡,刘氏王族与各世家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到裴氏收编了原本的禁军与中州附近的城防军之后,便是世家们联手也不是其对手,只好遵命行事;而原来的刘氏王族,除了新立的陛下与其母妃裴氏留在中州,被废的庆武帝及其余宗族尽被迁往东州偏僻之地,有裴氏的护卫监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