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穿越重生后我富可敌国》 110-120(第32/36页)
这话,实在是让百姓太心动了。
免费读书啊,他们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他们的孩子呢?
他们也不想孩子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
“好了,本侯给大家一个时辰商量的时间,决定好了之后到前面来登记,要去村里的,大家也别担心,本侯派了牛车送大家过去。”
可谓是安排得十分周全了。
祁秋年说完就转身进了城,不过他也没回家。
就一个时辰的时间呢,他上了城墙,晏云澈也已经在城墙上。
守城的官兵还是李家军,但是目前他们没有了将领,都是一群散兵。
晏云澈毕竟是太守,想上城墙,他们自然是没有阻拦的道理的。
祁秋年上去刚坐下,一杯热茶就递了过去。
他抱着咕嘟咕嘟就好几口,简直是牛嚼牡丹,“刚才话说太多了。”
今天的阳光和煦,北方的冬天也过去了,积雪消融,一阵春风吹过,阵阵春天的气息。
晏云澈眉目温柔,问:“感觉如何?”
他问的是感觉会有多少人愿意留在城里。
祁秋年看了一下城墙下的百姓,说:“其实我觉得绝大部分还是愿意留下来的,毕竟这一批人应该算是先来探路的。”
所以来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身上没有那么多负担与压力。
再说了,他这个免费上学的条件摆在这里,但凡家里有个孩子的不都得心动吗?还没孩子的年轻夫妻,不为了以后的孩子考虑吗?
老百姓,不懂什么开民智的大道理,但是他们知道,读书可以考科举,自然也知道读了书,以后也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不像他们现在这样,只能靠做修路这种苦力活,要么就是只有种地,才能养活老小。
而且这学堂是免费的,男孩女孩都收呢。
他们可都听说了,小侯爷的工厂管事,是有女子的。
大部分女子的体力本就不如男子,如果能做个管事儿,那不也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了,有收入,即便是家人,也会被婆家高看一眼的。
这里穷,反而没有京城里那么多的酸腐,有上学的机会,对他们就已经很不得了了。
对于祁秋年来说,教育,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
还是老样子,他也不奢求孩子们能考科举做大官,至少不要做个睁眼瞎就好。
有了京城的前车之鉴,再加上不少百姓又是从京城那边回来的,对祁秋年的推崇与信任,几乎是到达了顶峰。
晏云澈琢磨了一下,“那城里的孩子也收?”
祁秋年点头,“如果在我们这里做工的,孩子上学免费,没有工人家庭的,上学还是要收一点费用的,不过也不高,肯定比私塾要实惠得多。”
晏云澈颔首,“教书的先生,我来想办法。”
现在学校都还没建设起来呢,教书先生,也不是那么的着急了。
再说城墙下的百姓。
从祁秋年的私心上想,他也是更愿意这一批暂时留在城里的。
毕竟要在城外修建一座新城,要是这新城修好,都没百姓居住,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一个时辰过得很快。
祁秋年在楼上就能看到楼下分出来的阵营,如他想的一样,想去村里生活的人不多。
大概只有五分之一左右,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批人里,有不少都是老人。
祁秋年能理解,老人家嘛,觉得还是土地更实在。
而且他猜测,这一部分百姓,应该想的是到时候在村里头有房,进城打工的儿女住在宿舍。
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就伺弄一两亩的庄稼。
这日子,不也就慢慢地红火起来了。
是这个道理。
既然分好了人数,祁秋年也没马虎,也不耽搁时间了。
这是第一批,都是分在了北宜周边的村子,不算远,基本上当天就可以来回。
祁秋年也是先让他们抽了签,抽到哪个村子,抽到那个房子,都是各凭运气。
为了防止他们在村子里抱团,也要防止其他的村子里排外,每个村子送过去的人大概三到五户人不等。
这个人数,让他们不至于被村里的原住民欺负,即便是抱团取暖,也无法欺负到原住民。
这个平衡就刚刚好。
祁秋年站出来,“诸位,你们去了村子,今天就应该能到,明日收拾一天,后天就一定要赶过来,咱们后天就要开始动工了,大家早一天上工,也就早一天拿工钱嘛,大伙儿说是不是?”
祁秋年的平易近人,让百姓们都很窝心。
除了分房子的问题,他们关心的,也就是上工的时间了了。
听到后天就能直接上工,顿时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那些要去村子里的,都立马坐上牛车,拉上行李出发了。
决定留在城里的,现在也是立马要分房。
祁秋年也没磨叽,他先是将这部分人再进行了区分。
有的家庭,只有两三个人,有的家庭,却有七八个人,总不能都分一样的房子。
所以五个人以下的,五个人以上的,又做了个区分。
“诸位,城里的房子,本侯也给大家找好了,在城外楼房建起来之前,确实是要辛苦大家一段时间,挤一挤,不过大家都是老乡嘛,互相扶持的,平时大家白天也都在上工,也就是晚上回去睡个觉的功夫。”
家庭人数少的,分到的院子就小一些,家庭人数多的,分到的院子就稍微大一些。
每家派上来抽了一个签。
祁秋年还是比较公平的。
那些找好的房子,他其实也提前找人去修缮过的。
总不至于破破烂烂的,都是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
抽完签,分好房子之后,祁秋年就派人带他们去安顿了,同样也通知了他们后天开始上工。
百姓们抱着忐忑,找到了自己的屋子,却发现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好很多,至少比他们在肃北的时候要好太多了。
一想到他们之后也要分砖瓦房,那红砖房子瞧着多喜庆啊,各个都干劲十足。
而且,以后还能有稳定的工作,光是一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的。
大家休整了一天,也有不少人趁着这个功夫,去城里打听了一下。
结果才得知,城里已经开了好几个工厂了,有不少人本地人都已经在上工了。
也正是因为本地实在招不到工人了,小侯爷才迫不得已去肃北招人了。
然后,他们又邻里之间互相打听了一下,那些已经在上工的,问他们条件如何?
结果却让他们知晓了,这天底下原来还有这么能吃的老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