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 35 章【VIP】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 35 章【VIP】(第4/4页)

上头一个带把的铁制弯头一扭,哗啦啦就流出了干净的水。

    她将海蛎用盐水泡上,没看直播间,又忙去切香菇了。

    明,洪武年间。

    “后人是怎么做到能将水引入家中的,还能随时开关汲水!”朱元璋几乎要趴在屏风上,恨不得能钻进去一探究竟。

    不仅仅是明朝,历朝历代,在建立都城或其他重镇时,选址的首要条件便是:获取水源!

    比如十三朝古都长安,虽然位于关中平原,地势易攻难守,经常被攻破导致“天子九逃”,但它的四周被众多河流环绕:南面的滈水和潏水、北面的泾水和渭水、西面的沣水和涝水以及东面的浐水和灞水等。

    充沛的水源,这也是长安被历朝历代皇帝青睐的原因之一。

    而明朝不论是皇家还是百姓,都依赖基本的水渠、水井和家中储水的水窖来获取日常用水。

    但不论是哪种方式,一旦水源被污染,都将造成大问题。

    忽而即便身处临近长江、降水充沛的南京,朱元璋也忍不住了,立刻发问:“林小姑娘,你这屋中之水是从何而来啊?”

    林菱已经烧水准备用虾糠包做面线糊的汤底了,一瞅手机就看到:

    【棣子,开门,是爹地:主播,你家自来水怎么来的?】

    林菱一头雾水:“啊?村里统一接的啊!”

    随后她想到,是不是她之前说家里都用的山泉水,不交水费,所以导致直播间网友误会,于是解释道:

    【之前我说我们家用山泉水,不是代表我们村里还没通自来水,我的意思是我们这水源特别好,我们周围山上流进村子的河流就有好几条,还有好几个水电站呢,所以日常用水也是水管接进来的,很干净。】

    【明摄宗:怎么接进来呢?】

    林菱没认真想,她飞快做菜,随口说道:

    【我母鸡啊!反正村里集资建了个水厂,搭了个很高的水塔,然后在地下布水管,水厂造了个大水泵把水往每家输水啊,我记得我爷爷说过,当初也就是集资建水厂的时候每家每户出了点钱,后来用水都不怎么收钱了,而且自来水还有啥好问的,不是每家都有啊。】

    水厂?水泵?水塔?水管?水电站???

    诸朝古人们大多数都没弄明白林菱在说什么,唯有少数例外:

    比如,宋朝。

    沈括举目望向远处。

    在他居住之所不远处正好有一条河,河边耸立着一只竹制的大水车,有许多妇人聚集在水车附近抬水、浣衣。

    他好像……

    有点明白了林菱究竟在说什么。

    是水力……也是水利。

    作者有话要说

    注:

    张居正二十岁第一次考进士落榜,很多年后给儿子张懋修的一封信里反思道:

    “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意思大概是,第一次考科举的时候天天看课外书,忽视了八股文的本业,导致落榜。后来他就知道在八股文上努力下了专研功夫,就考上了。

    然后以此激励自己儿子。

    不知道为啥,查资料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了张居正作为天才的那种凡尔赛。

    多少人毕生不论怎么苦读都无法考取的进士(比如张居正他爹考了一辈子,连举人都没考上),在他眼中就是“多多复习一下八股文”就好了,还将这种学习经验传授给儿子23333

    张懋修可能心想:谢谢老爸你无用的经验,可我不是天才啊!!

    古人:主播你好,你糊窗户的纱好高级!请问什么材质?绫罗还是绸缎……

    林菱:人造聚酯纤维

    古人:啥?

    林菱:塑料啊!塑料!!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