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皇太弟》 60-70(第33/48页)

八点钟吧,现在睡确实有点早了。

    亲卫们一般都是后世九点左右睡觉,因此这会儿坐在外面聊天。不过当他们听到安于堂出来说殿下休息了时,大家很有默契地降低了声音。

    “殿下真好,都没有让我们闭嘴。”

    一位亲兵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同伴说道。

    “噤声,不要随意讨论殿下。”

    同伴捂住他的嘴。

    虽然没说赞同他的话,但是心底还是很赞同的。

    昊亲王殿下确实很好,今天赶了一天的路,昊亲王都没作过妖,提出无理所要求,让大家这一路都很省事。

    不仅这两个普通士兵这么想,就连神机营和锦衣使他们也是同样的想法。

    这位殿下太乖了,真不像皇室子弟。

    被大家认为太乖的秦宸,难得做起了梦。

    梦里一大堆的人围着他说话,秦宸对他们的声音听得不是太清楚,唯一清楚点的声音却被大家摁着打,不让他开口。

    不能理解,但尊重他们。

    秦宸想着反正也听不懂,就不如用来睡觉了吧!

    是的,在梦里他也是在睡觉。

    这一睡就睡到了清晨,太阳刚刚露头的时候。

    用安于堂端上来的水洗漱完,趁早餐还没有做好,他下马车解决了一下生理问题,顺便在营地周围散了个步。

    早餐后,秦宸便回了马车。

    他会在遇到亲卫们时与他们亲切交流,也会在赶路的时候不发一语,把事情交到亲卫军的将领手中。

    他是外行,就不指导内行了。华夏史上喜欢微操的皇帝很多,往往结果都很惨。

    秦宸并不想因为这件事被记录在史书上,他还要脸的,不想丢到千年后让后人笑话。

    赶路时秦宸偶尔会下马车骑马,平时就待在马车里打坐,也就早上和晚上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他们这支队伍,虽然行李多马车多,可一路行来还真没人敢打主意。

    是那些人不想吗?

    非也,这么大一支队伍,换成任何人都是被人盯上的目标。

    这队伍一看就是肥羊,但同时也很扎手。很多拦路劫匪在这支队伍来之前就收到了消息,远远避开了。

    只有赵县,这个小县城出现了意外。

    一支足足有一百多人的中大型劫匪队伍,出现在了赵县到安顺城的官道上。

    就在他们以为这一次打劫可以肥了自己的荷包时,他们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特别是当他们看清楚前方的旗帜时,想跑也来不及了。

    对方骑着快马,截住了他们逃跑的路线。

    于是离京不到十天,他们抓到了一批劫匪,不得不稍微绕了一点路,把人送到了县衙。

    赵县的县令高兴坏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啊,虽然抓住劫匪的人和他关系不大,但是这里归他管辖,亲王殿下要是在他这里出了事,那他全家就惨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仇也终于可以报了。

    幸好昊亲王的亲卫们很给力,对方还没现身就被亲卫们一锅端了。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我们错了,我们以后一定改正,好好做人。”

    劫匪终于看清林旗帜,是属于大秦亲王的旗帜,可这时真的来不及了,抓捕、审问一条龙,简直不要太丝滑哦!

    秦宸骑在马上,看着跪了一地的劫匪。

    “送去县衙,交给当地的父母官处理。还有提醒对方,那些被抢走的女子单独安排,别送回家里了。”

    秦宸和劫匪一句话也没说,他根本就不相信劫匪的话。

    如果他们真要改,也不会上山做无本的买卖了。

    他们不仅抢劫杀人,还专门下山掳女子回去给自己宣泄。

    因此秦宸极厌恶这些人。

    这些劫匪人事是一件也没事,不当人的事是一件接一件啊!

    秦宸也懒得理会这些人,连话都没和他们说一句就吩咐道。

    “是。”

    亲卫统领站出来,分了一队人马出来,把劫匪们押送去县衙。

    听到自己要被送去县衙,劫匪们的脸都绿了。

    此地的县令和他们是仇人,他的父母就是他们杀了,这么多年来对方一直在找机会除掉他们。

    要不是他们人多势众,县令几次组织人手剿匪都不顺利,早就被消灭了。

    现在落到县令手中,他们肯定是没好果子吃的。

    在把劫匪交到县令手上前,秦宸也看完了县令的资料,祖籍不在当地,而是在隔着千里之遥的蜀省。

    他上任时带着父母,却不想就在快要到县城时,一伙劫匪跑了出来,杀死了他的父母,而他也受了重伤。最后抢了马车上套着的马才逃出生天。

    秦宸看着他在父母死后,没有沉沦在悲伤中,而是很快振作起来,组织人手上山剿匪。

    幸好大秦守孝不需要丁忧,只要在吃食和行为上注意一下就行了。

    如果每一个官员都因为守孝而丁忧,那岂不是耽误国家大事,毕竟每个人负责的区域不同,丁忧就要把手上的工作转给别人。有些人根本不会做,转给他们只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太祖本来就对三年守孝需要丁忧的事不怎么赞成,这三年时间官员能干多少活了?

    孝不孝不是看丁忧,而是看父母在世时儿女有没有照顾好他们。还有一点就是那些有本事的官员,皇帝根本不想看到他们丁忧。特别是朝中某些改革,一旦停下再想继续就难了。

    因此想也不想就改了这条不算法律的法律,以后再也没有人参那些不丁忧的官员不孝了。

    明朝的张居正,就因为改革离不开他,于是夺情处理,结果等他去世后,这也成了他的罪名之一。

    这让秦宸对明朝的皇帝感观都不太好,少数几个感观不错的,又死得早。

    知道明朝的皇帝不做人,深度了解后,发现做人的死得早,不做人的都活得久。

    太祖这一决定,对官员们来说其实是件大喜事,虽然明面上他们象征性地反对了一下,实际上暗地里都支持。

    谁想当官当得好好的,因为父母死亡而丁忧在家,三年后回来朝中什么坑都被占完了。

    除了老古板,无须丁忧居然是最快通过的律法。

    不过太祖也规定了,虽然不需要丁忧,但是父母去世你得回去奔丧,大秦会根据家乡的远近,给官员十五天到三个月的假期。

    如果不能在假期内回来,那么你的位置只能由别人代替了。

    为了不被人代替,每位回家奔丧的官员都提前回来,从没有逾期未回的事出现。

    因此这位县令虽然父母去世,但是他没有丁忧,而是继续当官,并且与这些劫匪死磕。

    哪怕三年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