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子: 6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小皇子》 60-80(第26/68页)


    郑锡闭门不出三日,出来后胳膊缠了黑纱。

    纪伯大度,自然默许这种行为。

    跟郑锡最有关系的郑伯一走,他更是死心塌地在纪国当大学士。

    再说哀悼旧主,这又不是错处。

    郑国那边,也有人提议不该叫郑愍公,该叫郑灵公,这便是恶谥了。

    还是纪伯念及郑锡,派人送信定下愍。

    郑伯从出生起一生顺畅,为人聪明,祖父是国君,父亲是国君,自己也是。

    要说他的本事也算不错,只是有个郑锡太为厉害。

    他若是个大度的,郑国现在已经占了赵梁九城,又怎么会被人欺辱。

    之后后悔,不仅晚了,还让郑国的局面十分尴尬。

    可他走之前,又以名士会挽回些颜面,平稳度过立储之事。

    死后称愍,也不为过。

    新上任的郑仲,郑伯,本就不在意这些,能卖个好给纪国,还是无所谓的。

    同时他也没有请回郑锡的意思。

    一个是知道郑锡不会离开纪国,另一个是这位以前支持的是他庶哥,这种情况下,他就算装装样子都懒得做。

    郑锡这种聪明人怎么看不出来,不过心里没什么波澜。

    在纪国这些年,他早就事事以纪国为主。

    不过之前的郑伯走了,那有件事他要拿回来。

    名士会。

    这东西既是他一手创办。

    那拿回来也不算什么吧?

    再说,国子监专门开辟的一处,不就是给名士们准备的?

    他们纪国要把十年一次的名士会,变成年年有,月月在。

    十年一次,一次三个月?

    这怎么够!

    在小公子纪凌把国子监讲学台扩建的时候,郑锡就明白意思。

    现在终于能做了!

    以纪凌的视角,他自然举双手同意。

    名士会上虽然乱七八糟的事很多,但彼此交流真的能促进大家的长进。

    他那个世界稷下学宫名垂千古。

    这种好事,纪国肯定要有!

    在新任郑伯还在熟悉权利的时候,纪国发出不少邀请。

    说是纪国官学国子监新修了讲学台,请天下名士前去讲学,同时他们纪国还有天下四公子之三,也会上台讲解。

    更有纪叔公,耘先生等人,还有造纸术的一点见解,全都会分享出来?

    天下四公子之三?

    纪叔公的冶炼?

    耘先生的教育学?

    造纸术?!

    这几项列出来,刚刚回国的名士们瞬间心动。

    毕竟那么多的成果,怎么可能在三个月内就交流完。

    更别说后面还有个造纸术交流。

    造纸术!

    人人都知道是用竹子做的,也知道用水泡,甚至能做出来粗糙的纸张。

    但是纪国的纸张不仅精美,做的时间还短。

    这就厉害了。

    这下,就算有些国君不想让名士去纪国,都不得不去了。

    甚至还要亲自派人过去。

    那可是造纸术。

    纪国收割天下财富的利器!

    虽然大家都知道,就跟纪国现在少部分卖恶金一样,本质是人家造出更好的钢铁,所以不介意卖出低等货。

    但这就够了啊。

    人家随便给点东西,就够他们吃的了。

    邀请函发出去的时候,国子监的东面再次修缮。

    此处的讲学台位处中间,四面都可以坐人,可容纳上万人。

    讲学台附近还设置了回音壁,可以让中间人的声音扩大传播,好让更多人听到。

    白玉般的石板铺成简洁的露天讲学台,已经能看出穿着宽袍大袖的名士风骨。

    上面是诲人不倦的老师,下面是孜孜不倦的学生。

    隔壁还有小礼堂一般的室内讲学台,大约能容纳两千多人,那里的环境更好,虽不如室外宽敞,却适合静心讲学。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容纳大部分名士们的讲课。

    而且这边几乎是国子监单独的一部分,以后不归国子监管,有专门的人负责。

    住在这里的名士既不受纪国国子监任派,也不用管纪国的看法。

    这里就是专门用来讲学,谈论的地方。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纪国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提供一个地方,让大家能在这安心交流!

    他们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最后说了讲学台开始的时间,就定在九月初九。

    九在上古奇书《易经》里为阳数,双九便是重阳。

    这种好日子,赏菊讲学,再好不过。

    重阳赏菊虽然已经形成,其实还未形成风俗,可依旧是风雅之事。

    而且现在的菊花也不如后世的多样漂亮。

    但没关系!

    以后重阳赏菊就是风俗了!

    刚刚回家的名士们,又陆陆续续出发。

    幸好现在各地离得都不远,放到后世的华夏面积,别说给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算给半年也凑不到一起。

    不过名士们大多很兴奋。

    探讨学问这种事,本就没有止境。

    跟有学问的人多聊几句,对自己的学问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郑伯发现,他刚登基的风头还没过,似乎大家的目光又放到纪国。

    而且讲学台?

    邀请天下名士?

    怎么听都有点不对劲。

    现在的年轻郑伯有点不懂,但他外祖仉选懂啊。

    这不就是名士会的加强版?!

    而且还建了专门的场所?!

    仉选立刻道:“若他们的讲学台成了,以后就没用人来名士会。”

    可下一次名士会什么时候?

    十年后。

    好像又没事了。

    其中一个官员开口道:“其实郑锡在的时候说过,最开始的名士会时间长,其实后面时间慢慢缩短。”

    若当初郑锡没走,其实四五年,三四年就会办一次。

    不过那时候郑国事多,然后他又被逼走了,所以才真的成了十年一次。

    依照郑锡的规划,名士会就会跟纪国的讲学台一样,以讲学为名吸引天下饱学之士,更给本国广纳贤才的机会。

    现在兜兜转转,全是纪国的了。

    但郑锡明白,就算没有他,纪凌自己都能操持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