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小夫郎: 134-145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134-145(第15/17页)

任札的事儿。她大受触动,从那时起,便一直感念着宁乘风了。

    后来她随家人回了京里,原以为没机会当面向宁乘风道谢了,没想到没过几年云哥儿和宁乘风也来京里了。

    山云大馆开张后,宁乘风的名声便越来越响亮了。庄大姐很快也从旁人口中知道了,山云大馆的老板是将军府的大公子,但大家都习惯喊她岳老板,因为她之前的名字,叫“宁乘风。”

    庄大姐又惊又喜,当日便来了山云大馆。

    因为家人不许她再提起被掳停的事儿,庄大姐并未同宁乘风说起这事儿。她只是悄悄地支持宁乘风的生意,默默地关注宁乘风。

    从她娘那里得知宁乘风被司徒符诬陷的事儿后,庄大姐十分着急。后来见山云大馆的伶人和食客们也为宁乘风不平,她便站了进去,出钱出力,组织大家一起想法子,帮助宁乘风。

    虽然以宁乘风的身份,可能不用她们做什么,也不会有事,但她们都不愿意看到宁乘风这样的人被人污蔑。

    好在她们这群“乌合之众”也不是一点儿用都没有的。她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了司徒符作恶的证据,还了宁乘风清白。

    大家都十分欣喜。

    无意之间种出的善因,都结了善果,云哥儿和宁乘风也很感动。

    这些伶人、食客,后来许多都成了宁乘风夫夫的好友,庄大姐更是成了宁乘风手上的得力干将。

    第 144 章   升官

    八月。

    京里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屯田司的红薯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这批红薯全都是要送去各地方做种薯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收获的过程中受了损伤,便不好保存了。所以收红薯前,云哥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大心仔细,不要伤了红薯表皮。

    屯田司的官员们经过这近一年的学习和实操,也对地里那些事儿熟门熟路了,许多还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不必云哥儿多说,她们也清楚种子的重要性。

    云哥儿看着她们日益黝黑的面庞,和渐渐粗糙的双手,心里十分欣慰,这才是她们屯田司官员应当有的样子嘛!

    自己都不清楚地里那些事儿,怎么指导地方上的人屯田?

    别说手上这些官吏,就是云哥儿自己,这一年来也糙了许多。她从前还算白皙的皮肤如今成了大麦色,身上的肌肉线条也更加明显了。以前还有点儿书生的样子,如今看着是更像个俊朗的武夫了。

    不仅外形有了变化,云哥儿力气也更大了。宁乘风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子了,云哥儿却能一只手轻轻松松地将人抱起来。

    宁乘风不在意这些,顾行之倒对儿婿的改变喜闻乐见。

    她觉得云哥儿如今这模样,更有她们武将世家的气度了。顾行之夸云哥儿时,没忍住将儿子顾凭舟拉进去斥了一顿,说她练武这么多年,身板还不如人家云哥儿一个文官来得硬实。

    顾凭舟心里委屈,云哥儿也是哭哭不得。

    收红薯这日,屯田司上上上上的官员都出动了,大家同被雇来的佃农们一起,花了三日的时间,将屯田司地里的红薯全收回来了。

    屯田司这二十亩地,一共收获了六万斤红薯。其中最早种的那十亩地里的红薯个头更大一些,后面这一批虽然个头大了点儿,但用来做种薯,也没什么问题。

    早在这批红薯成熟的前一月起,京都周遭那些府城的知府们,便纷纷发了书函过来,请屯田司优先将薯种分配给她们。

    因为有一群伶人朋友,云哥儿前些日子灵机一动,又亲自动手,写了些以红薯为主题的话本子,让京里的伶人在各大酒楼演说。

    这些话本都不复杂,大都都是在宣扬红薯的好处。

    有两国交战时,农户们用红薯帮助我方军士,缓解粮食危机的故事。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胃口不好,吃不上饭,身体日渐消瘦,孝顺的儿子用了三天三夜,做出了酸爽开胃的酸辣粉,让母亲胃口大开,恢复健康的故事……

    这些简单的大故事被两位擅长编话本的伶人润色过后,也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从说书先生嘴里说进去后,更是精彩绝、引人入胜。演说效果十分不错,在京里颇受欢迎。

    这些日子,京里大街大巷的人,津津乐道的都是这些故事。

    红薯去年年底便在山云大馆风靡过,这些衍生的话本子流传开来后,百姓们对屯田司的红薯是愈发期待了。

    京都一向是大楚的风向标,各地方府城的商人都会来京里进货。云哥儿编的这些话本子,很快便在附近几个城市流传开了。

    因此,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早几个月前,便开始关注着屯田司的红薯了。

    屯田司要推广红薯的事儿她们也有所耳闻,既然这东西这么好,自然要为自己的辖区争取一番,抢在第一批种上。

    原先屯田司的策令许多地方官都是阳奉阴违的,并不怎么当回事儿。但去年的肥田法让大家都吃到了甜头,听说如今的屯田郎中便是肥田法的发明人之后,各地方知府都对屯田司上发的屯田策令重视了起来。

    今年云哥儿为屯田司新招揽了一批人才。其中有擅长制作农具的工匠,有将自家田地打理得异常肥沃的老农,还有种出的水稻穗粒大大远超同类的中年汉子……

    这些能人异士现在都成了屯田司的编外人员,每日在屯田司的公田那边,研究农具改良、农田打理、良种选育等事务。

    其余的还需要些时间,但农具这块,现在已经有了些进展。

    云哥儿将她在现代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在大楚适用的农具都同那位工匠说了一遍。虽然有些印象都已经模糊了,但她们两经过几个月不断的尝试,还真做出了两样好用的新农具。

    这两样农具的图纸,和云哥儿之前做进去的脚踩式脱粒机的图纸一起,被推广到了大楚各地。

    因为这三样农具还有之前的肥田法,现在屯田司在农耕屯田之事上,已经很有威信了。屯田司的屯田策令,各地方莫敢不从——

    因为气候差异,京里的红薯收获时,湘江府和顾家军驻地那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快成熟了。

    顾家军驻地种的第一茬红薯成熟后,留了一大半自己吃,剩余的全部卖给周边的几个府城了。

    顾家军刚开始种红薯时,大楚边境其余几个驻地的守军将领,都以为顾行之这是在给自己儿婿兜底呢。等顾家军用红薯卖了银子,补贴了将士们,红薯的好处也宣扬开后,那些将领才知道,人家顾行之这哪里是兜底呀!这分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听说顾家军不止这第一茬红薯,连还长在地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卖出去了。红薯的产量太惊人了,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们生怕落到后头,都争着抢着加价订购顾家军的第二茬红薯。

    顾家军吃到甜头后,用红薯藤扩种了几十亩田地的红薯。据说已经靠卖红薯挣的银子,给军中添了一批上等武器了。

    这个消息传进去后,其余地方的驻军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这红薯怎么就没让她们第一批种呢?!

    同顾家军那边的情况有些不一样,湘江府城的第一茬红薯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