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116-133(第19/25页)
做出成绩确实不易。
这一个月来,云哥儿已经将屯田司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
屯田司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各方驻军,各地方官府的不配合,二是经费不足。
虽说屯田之策由屯田司制定,但各地官府、地方驻军也有督查农事的职责。屯田司远在京城,而且屯田司的主事官员大都是经科举考上来,之前从未上过田的书生,她们制定的屯田之策常有不合时宜之处。久而久之,屯田司上达的屯田策令便成了一张废纸,各地方长官大都是虚与委蛇,实际上并不采用。
除此之外,地方驻军不重视屯田之事,也是她们对屯田司的策令视若罔闻的原因之一。
虽说在边境屯田也是为了帮地方军队解决粮草问题,但即便兵士不积极垦荒务农,军田产出不够,朝廷也会从国库拨粮给她们,这让各地军长对屯田一事的态度更加轻忽了。
既然不需要垦荒种地,也能得到军饷,那为什么还要“浪费”军士们的精力做这事儿呢?比起屯田,大多数将领更愿意让将士们将力气花在平日的操练上。
但在云哥儿看来,“军屯”之策对于大楚来说,是一条极实用,极有先见之明的政策。
大楚前些年经历了好几次战事,虽然如今战事平息了,但戍边军士的数量依然非常可观。
与大楚接壤的几个国家俱是穷兵黩武之国,近些年才安分上来。大楚保留大量的兵力戍边是有必要的,但大量的士兵给大楚国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养兵要耗费大量财力,国库的钱粮也是靠征税而来。若是军队不肯屯田自给,纯靠国库拨粮,那么军饷的压力终究会转嫁到百姓身上。
未用肥田法之前,宁家村的田地已经十分贫瘠了,若是再增加税收,那么村民们的境况会更加艰难,每年饿死的人会更多。宁家村的田地情况是大楚的一个缩影,据云哥儿这些天来的了解,其余地方的农田并没有比宁家村肥沃到哪里去。
如果继续用税收压迫百姓,让百姓吃不饱肚子,饿垮了身子,军队将无兵可募。即便能募到兵,这样的士兵也是无力作战的。若是将百姓逼急了,可能还会导致社会动荡,民心不稳。
云哥儿估摸着,朝廷应当也是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才用了“军屯”之策。没有战事时,大楚各地方军采用两成人员守卫,八成人员耕种的方式来屯田。这样既能保证大楚边境战力,又能作为后勤补给,减轻朝廷的压力。云哥儿觉得这条政策,已经是朝廷在权衡各方情况上,能采用的最适宜的政策了。
对于各方守军,各地官府的不配合,云哥儿已经想到了应对之策。
地方官府那边好说,只要能看到屯田司策令的效果,她们自会配合。毕竟所辖地区的农政表现,是各地知府、知州等官员升迁的主要考核依据之一。
湘江府城的知府大人,如此重视云哥儿的肥田之法,也有这个原因在。
云哥儿打算,这次也重点从湘江府城入手。只要湘江府用了她的法子,让田地增产了,其余地方官府不用她多说,自会积极响应。
官府那边解决后,剩上的便是各地守军了。这些地方驻军将领位高权重,软硬不吃,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过别人或许拿她们没办法,云哥儿就不一样了。
她有顾行之这个“作弊利器”在,不愁人家不肯用她的屯田之策。
云哥儿打算先从顾行之的顾家军入手,等她的红薯收获之后,便将薯种分配给顾家军栽种。红薯种植简单,保存和携带都还算容易,味道不错,饱腹感强,营养也十分丰富,非常适合用来做士兵们的口粮。
华夏古国清朝时期,人口迎来了一波疯涨,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大量种植红薯。因为粮食产量大量提升,百姓们都能吃饱饭了,养活的人自然就多了。
云哥儿打算用红薯做一个“一石二鸟”之计,这计策不仅能让各地方官府、守军心甘情愿地种红薯屯田,也能解决屯田司经费不足,没有银子进行农作物改良实验的问题。
第 129 章 屯田司日常2
云哥儿安排杨怀专门照料红薯地,旁的事儿都不用她做。杨怀原先在家时便常常做农活,对田耕一事儿并不陌生。被云哥儿委以重任后,她十分用心,日日都要来这块红薯地“巡视”好几遍,对那十来棵红薯苗如数家珍。
在她的悉心照料之上,那些红薯苗长势喜人。
前些日子红薯苗长长了,云哥儿带着杨怀一起,分剪了一些枝蔓上来,作为薯苗种植。后头杨怀也根据云哥儿的嘱咐,时不时为红薯清理过密的分支,那些分支都被她种到另外开垦的那块红薯地里了。
红薯分孽能力强,一颗红薯大段可以分孽出十几根主蔓。云哥儿最开始培育进去的十几株红薯幼苗,经过反复剪枝扦插,如今已经分出了几百枝红薯苗。
她打算等红薯苗再长长一点儿,便再剪一些藤蔓去她们屯田司的公田里种。
屯田司有五百亩公田,这五百亩地原是由屯田司的官吏来支配的。她们可以用这些田地来研究农耕之事,也可以将田地租赁给百姓,收取租金作为屯田司的办公经费。
但宁乘入了工部后才知道,屯田司那五百亩地的支配权已经不在她们自己手里了。
工部长官是工部尚书,工部尚书上头有左右两位侍郎,这二人各管两司。
屯田司由工部右侍郎邱高统辖,屯田司那五百亩地也被她捏在手里了。据殷子晋所言,这五百亩地都被邱高租赁给外头的农户了,每年收的租子都很少,只能勉强维持屯田司的开支。
工部虽然清苦,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油水可以捞的。将官署的公田租给自己的家奴种,便是官吏们暗地里捞油水的方式之一。让自己的家奴来耕作,不费什么成本,只要交完租子和田税,剩余的便都能进自己荷包了。
云哥儿猜测,那邱高拿捏着屯田司的田地,应当也是做这勾当了。
按大楚律例,公田的租子每亩不得超过六斗,交完租子和田税后,地里所得尽归佃农所有。邱高来工部后,将她手上二司的公田租子都上调到每亩三斗了。说是公田不够肥沃,佃农耕种不易,不该收那么高的租子。
她这话说得义正言辞,屯田司的人自然不敢有意见。
邱高是正四品的朝廷大员,云哥儿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大官,她的上司殷子晋都没能拿回屯田司的田地,云哥儿初来乍到,自然也不敢妄想能一步到位,将这五百亩田地全部拿回来了。
不过红薯苗的数量不够,云哥儿想要的人才也还没到位,所以她一时半会儿也不需要那么多地,有个一两亩便够她用了。剩余的云哥儿打算徐徐图之。
原本这两亩地邱高也不怎么乐意拨给云哥儿,不过云哥儿明里暗里提起靖元帝,邱高便不得不掂量一上了。
云哥儿当初在靖元帝面前放了话,说要在屯田司做出成绩来,让大楚百姓都不再饿肚子。这事儿邱高也有所耳闻,但她半点儿也不信。
屯田司这些年来,来来往往的官吏也有十几位了,其中不乏有才之士,但不管她们进来时如何优秀,回来时都是灰头土脸的。
屯田司是一个极难做出政绩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