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庶女后宅升职记》 120-140(第28/33页)
榻上翻了一夜的身,想来蒲草也是这般,偏姑娘睡得香喷喷的,还打了好几次细鼾。”
秦芬还是那副不动如山的样子,听了桃香的话还点点头:“这次的事情是我做错了,有过就该罚,你们在外头,脸上可不许露出什么来,太太已是很宽厚的了。”
理是这么个理,可是闺门里的姑娘们面子娇贵,哪里能这么罚。
蒲草勉强一笑,正要说什么,却见婆子们送了早饭来,她连忙上前查看,见果然是少了一个碟子,脸上的笑,就更勉强了。
婆子们也不似平日那样没话找话地拍马,规规矩矩上了菜,又恭恭敬敬行了礼下去。
桃香帮着摆碗箸,又掀开碗碟上的盖子,看了倒又笑一声:“平日我们老埋怨姑娘对下头太宽厚的,今日倒看出好处来了。”
蒲草往桌上看一眼,立刻明白了桃香的意思。
灶上确实是给姑娘这里减了个碟子,可是那包子烧麦拣成的拼盘,却也可抵过两样了,若不是素日里姑娘和徐姨娘待下头人好,她们此时也不能这样关照。
这么想一想,蒲草心里才高兴些,正要说些什么,却见四姑娘带着兰儿风风火火地进屋了,她连忙行礼退在一边。
秦芬回头,还未来得及起身问好,便被秦贞娘喜气洋洋的声音打断了:“五丫头,贵妃娘娘产下公主,赏了喜饼出宫,娘叫我带两块来给你呢。”
这话出来,一屋子人都是又惊又喜,昭贵妃平安生产,如今是宫中唯一育有两位皇嗣的妃子,身份的贵重,可想而知。
哪怕秦芬心里有事,也忍不住喜气洋洋地说几句吉祥的大俗话。
她此时方知,这些大俗话竟是备着这时候用的。
桃香和蒲草两个丫头先是替昭贵妃高兴,接着又互相看一眼,悄悄替主子高兴起来。
三姑娘当初禁足,可是一个月不曾拿满份例,太太昨儿才吩咐姑娘禁足,今儿又赏了东西,且还是宫中赏出来的喜饼,这里头的意思,便是个傻的也猜出来了。
太太念着姑娘平日的懂事,还是打算轻轻放过了。
秦芬知道秦贞娘定是使了力的,这时也不虚客套,动手替秦贞娘盛了碗粥:“四姐来得急,一定还没吃饭,请先在我这里将就两口,等你的早饭来了再吃就是。”
秦贞娘看一看桌上那碟拼盘,笑着摇摇头:“这帮婆子还真是会做人,不过也忒小气了,一样才拣了一个。”
秦芬知道秦贞娘爱吃烧麦,便夹起那包子咬一口,却是玫瑰细沙的,这咬过的东西,却是不能再换给秦贞娘了。
秦贞娘知道秦芬不爱吃甜的,笑着道:“我说的可不错吧?一样一个,怎么够吃?”说完便回头吩咐:“等会我的饭送来五姑娘这里,我们一道吃。”
蒲草和桃香互相看一眼,心里均是欣喜,姑娘受罚是不得已的事,太太和四姑娘这样关照,也算是好坏相抵了。
不一时秦贞娘的早饭送了来,姐妹俩吃完,秦贞娘一挥手:“你们出去,我和五姑娘坐着说说话。”
秦芬轻轻啜一口茶,龇牙咧嘴,原来今日看秦贞娘来访,两个丫头给茶里搁了足足的玫瑰酱,甜得人牙都倒了。
秦贞娘却没被秦芬这副怪样子逗笑,眉头拧在一处,捧着茶好半晌也没喝,良久才道:“五丫头,我给你说个故事吧。”
无缘无故的,说什么故事,秦芬与秦贞娘到底也是多年姐妹了,这时立刻想到秦贞娘是有事要说与自己听,她心里不由得打起鼓来,究竟是什么事,还得假托故事的名头才能说?
第138章
蒲草和桃香出得门来, 满脸都是喜气,她们两个一夜不曾睡好,只担心姑娘失了宠,如今太太赏了昭贵妃的喜饼下来, 便是雨过天晴了, 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二人望一望太阳,都道恐怕是个热天, 正商议着去耳房给秦芬煮一壶薄荷饮子, 却见梨花急急忙忙赶来, 二人连忙拦了,指一指屋里:“四姑娘在呢, 梨花姐姐请稍候。”
梨花赶得火急火燎,听见秦贞娘在, 头脑倒冷静一些了,她知道五姑娘如今受罚,凡事都不能招摇, 也不急着开口询问, 慢条斯理取出帕子擦擦汗,说句不相干的:“这大热天的, 我们进屋说话。”
进了耳房,梨花才低声问一句:“姑娘怎么叫太太禁足了?姨娘昨晚就听灶上婆子说了, 只不能露出急相来,操心了一夜,一大早就催着我来请安了。”
桃香笑着摆摆手:“罢了, 里头的事情, 姐姐也不必多问了,姐姐请回去告诉姨娘, 贵妃娘娘诞下公主,太太把宫里的喜饼赏了姑娘两块呢,四姑娘又来陪着姑娘,姨娘可千万别操心,都没事了。”
从前在梨花面前,桃香且得低头做人,如今秦芬身份高了,梨花对桃香也得避让三分。
譬如这时候,梨花听见桃香说话露一半藏一半,也不来多问,只点头应了,又说一句家常:“方才听见你们要煮薄荷饮子,里头搁些紫苏叶,更出味呢。”
说了这句,梨花也不提来做什么的,急匆匆地又往回赶。
徐姨娘连早饭也吃不下,扶着门框不住眺望,看见梨花回来,赶忙出来问一声,梨花摆摆手:“四姑娘去看姑娘了,给姑娘带了两块贵妃娘娘的喜饼,应当是无事了。”
“阿弥陀佛。”徐姨娘长长松口气,忽地又问,“什么喜饼?”
梨花把昭贵妃产女的事情说一遍,又问徐姨娘,“太太和四姑娘对我们一向都是好的,咱们要不要做个什么,给贵妃娘娘送去?”
徐姨娘摇摇头,巴结昭贵妃,那是主君和主母的事,她只要巴结好家中的主子就行了。
“想来四姑娘的婚期也不远了,咱们给四姑娘做个大斗篷。”
外头还是一派家常,屋里姐妹俩却打起机锋。
秦贞娘诗书皆通,讲起故事自然引人入胜。
不知道哪年哪月,坊间有一乡绅,家资颇丰,坐拥良田千亩,家里生了七八个儿子,个个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大儿子力气最大,和邻居争起田来最敢出头;二儿子是大老婆生的,自幼得父母厚望;三儿子是个残废,虽然能干,却不能继承家业;四儿子最稳重,办起事来钉是钉铆是铆。
后头还有几个儿子,都各有本事,不必多说。
老爷子原本是要把家产都交给二儿子的,谁知这个二儿子拿着家里的钱财挥霍赌博,老爷子自然不能自毁家业,便给了大儿子二十亩田,叫他自立门户去了。
剩下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大老婆生的,也不讲究什么出身了,老爷子挑了个最会办事的四儿子,把家业传给了他。
四儿子办事着实是一把好手,可是为人呢,却有些疑心病,他知道二哥对自己始终是个隐患,还听说这二哥时常对自己破口大骂,便想了个法子,要除去二哥。
他编了个谎话,说二哥家里藏着强盗的凶器,往县老爷那里去告状,县老爷使人一查,果然在二哥家里搜到了刀子、匕首等利器,于是便下令将二哥捉拿归案,以待秋后问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