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上亿,满朝文武跪求我别死: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欠债上亿,满朝文武跪求我别死》 130-140(第20/29页)



    容昭拿出章程,厚厚的一本折子,从太子手上,传到百官手上。

    众人:“!!!”

    嗯?

    不就是考一下举荐之人吗?

    怎这般复杂?

    所有人都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那所谓“科举细则”。

    什么县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套下来,岂不是要将整个天下想要做官的人,都纳入其中?

    还有题目类别,五花八门。

    这么多场考试下来,他们家族的年轻一辈,还能轻松做官吗?!

    这不就成了和全天下人一起争夺?

    给了那些非世家大族、官宦子弟的人机会?

    满朝文武全都傻眼了。

    上首,裴怀悲点点头,似乎十分欣赏:“这法子好,这样就不担心选中的官没有真才实学,从整个天下选拔人才,长此以往,大雁必兴!”

    他是真心感慨。

    这科举之法,裴怀悲同样是第一次见。

    昨日容昭提出以考试选官,他便知晓她心中有了想法。

    早有准备,却依旧吃惊。

    这科举之法完全就是打破如今官宦和世家垄断方式,给了下层人做官、出头的机会。

    而长此以往,始终延续的世家、后继无人的官宦家族,全都要被新崛起的势力挤下去,改变整个大雁局势。

    没有皇帝不喜欢科举。

    从他手上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些从下层人民当中被他选出来的官,支持的是他还是身后家族?

    裴怀悲呼出一口气,心跳得有些快。

    他看向容昭,眼神如一汪水,能将人溺在里面。

    科举诞生,必然遭受反对。

    昨日还赞同的官员,今日许多都变了脸,当即就有人跳出来,大声道:“容太傅,此法恐怕不妥,一次次考试,一层层选拔,岂不是耽误时间?”

    另一人接话:“普通百姓,哪有才干?”

    又一人道:“是呀,如今朝廷正缺人,如何来得及等着你这所谓科举?依我看,这东西不靠谱。”

    容昭早就知道会有反对之事,她依旧立在那里,微微笑:“臣只是提出科举一事,既要扩大范围,整个大雁朝不是更显得公平?”

    “至于这第一次,便直接从会试开始,这应当不浪费时间吧?”

    如今就算扩大到全天下,底层没有经过学习,同样考不上来。

    那这一次,不如就动静小点,开先河才更要紧。

    “从天下选人,终究麻烦。”有人回。

    裴怀悲缓缓道:“和选出好官相比,麻烦些就麻烦些,再者,就算从全天下选,那些普通百姓,未必比得上官宦、世家出身,扩大范围,不过是找寻沧海遗珠罢了。”

    他这是宽慰。

    但也是事实,有先太子的推行,虽然不至于文化掌控在大家族手上,可也依旧被大家族垄断。

    贫寒出身想当官,根本没有渠道。

    世家、官宦家族的孩子,到了年纪,扬了名声,自然而然就会被选入朝中为官,阶级固化严重。

    太子这样一说,官员们稍稍放松了些。

    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读书识字,耳濡目染,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

    容昭这时笑道:“那这次选官,便从会试开始?发出公文,招有才之人,入京考试、选官,如何?”

    裴怀悲点点头,又随口问了句:“诸位以为呢?”

    百官迟疑一瞬,到底没有反对。

    考一考推举的官员,这是他们昨日都同意的。

    太子说扩大氛围,他们也都同意了。

    此时若是再说出反对,到底不妥……

    于是,所有人都点头同意。

    裴怀悲再次看向容昭:“此事便交给太傅负责。”

    容昭抬手行礼,恭敬道:“是。”

    她再次抬头,眼中隐隐笑意,面上虽无波无澜,心情却很是不错。

    科举这种东西,换成一年前,换成永明帝,换成朝中势力驳杂……她提出来,一定都推行不下去。

    但如今已然不同。

    容昭从两年前走到现在,从容侍郎走到容太傅,从户部到明州治水,结交了许多人,也得到了许多人支持,她提出的东西,极受人重视。

    而且,如今时机正好。

    朝廷缺许多人,不是只缺一两个,而是许多。

    这些官员不担心自己想要举荐的人入不了朝,自然就不会那般紧张。

    三位皇子刚刚被打下去,朝中风声鹤唳,官员们都正是紧张时候,生怕再一个浪尾打到自己。

    皇上病重,太子即将登基。

    所有人都忙着抱他大腿,想要在新皇手上,依旧被器重。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太子。

    容昭的目的是抛出科举,开个先河。

    永明帝老了,不想折腾这种需要长时间拉扯的事情,但裴怀悲是新皇,未来还有许许多多年。

    容昭把科举带到了他的面前,他就一定会心动,会花时间去推行。

    而这,就满足了她的目的。

    下朝后。

    裴怀悲将容昭叫到书房,两人关于科举聊了许久。

    面前茶几上,依旧摆放着容昭喜欢喝的茶、喜欢吃的点心。

    容昭:“这并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做到的事情,而且,还要注意选出来的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

    裴怀悲点点头,给她倒茶:“我知道,慢慢来吧。”

    容昭没有再喝,而是道:“殿下,臣该说的已经说完,便先行告辞。”

    裴怀悲微顿。

    随即,他抿了抿唇,轻声道:“虽说如今还不会推行完整的科举制度,但是,应当让百姓们早日准备,你所说学堂之事,也当告知百姓……”

    就算这两年还不会推行科举制度,但未来一定会。

    提前告诉百姓,他们就会提前准备。

    容昭点点头:“臣会发在报纸之上。”

    顿了顿,她又补充:“不过,若是提前在报纸上说了科举与学堂之事,恐怕满朝文武都会有意见。”

    只是科举已经让他们不满,再提出学堂一事,百官们还不得炸了?

    裴怀悲摇摇头:“先父推行过学堂之事,如今不过是旧事重提。”

    其实不一样的。

    学堂和科举搭配,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是等于无穷,能改变整个大雁朝格局。

    官员们被侵犯利益,必然大力反对。

    不等容昭指出,裴怀悲便道:“如今只是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