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230-240(第17/17页)

皇位又被废黜的,却少之又少。

    刘邦微微一怔,再次对他刮目相看,“小老弟儿说的挺对,做太子的确是没有做皇帝来得安稳畅快。”

    他又问:“不过你可想清楚了,真的要把这个机会让给你那二哥?”

    胤禛没搭理他,只是自顾自地说:“今天晚上你,再按照从前那样,装神弄鬼一回。我会让鄂伦岱和钟大师留在这里,明天早上他们两个就会带你去面圣。到了御前怎么说,邦哥应该比我知道,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放心,放心。”刘邦连连应承。

    胤禛道:“从这件事了结之后,我就会兑现承诺,把你的魂魄换到一块儿灵气极足的玉佩里。

    这个茶壶虽然是骨瓷,却毕竟是烈火里头烧出来的。烈火克妖邪,你在这里面想要成道,基本不可能。”

    不管刘邦表现出来的态度,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事关他自己的前途,胤禛相信,他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所以胤禛在他面前极为坦诚,充分展现自己的诚意,而且不怕他中途反水。

    反正刘邦就觉得,这个小老弟,能处。

    他之所以会想到让刘邦去教导太子,看中的并不是刘邦的人格魅力,而是他的没心没肺。

    若论才华,太子在诸位皇子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若论容人之量,自小就接受储君教育的太子也从来都不缺;若论治国手段,只看他前世几次监国都备受赞誉,以至于让康熙对他心生忌惮就可见一斑。

    所以,人格魅力太子是从来不缺的,他缺的只是一副不太重情的心肠。

    “邦哥到了我二哥身边,请教他凡事务必以自己为重,不要什么事都压在自己心里,该舍弃的感情就要果断舍弃,不要因情伤己。”

    刘邦沉默了片刻,突然用他那不特有的,大正经的语气问道:“如果形势所迫,需要他舍弃的是你呢?”

    “那就舍了!”胤禛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刘邦感慨道:“有弟如此,夫复何求啊!”

    他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虽然他对刘盈不大满意,认为他的性情过于软弱,不是仁君之相。

    可他却也不得不承认,刘盈对自己的兄弟们还是很好的,哪怕是被备刘邦宠爱的刘如意,刘盈也不曾嫉恨于他。

    “哎,对了小老弟儿,我问你个事。”

    “什么事?”

    “我死之后,我那少子如意可还好?”

    这个话题,真就挺尴尬的。

    胤禛笑了笑,没说话。

    但这一笑之间,却又表明了太多。

    刘邦瞬间暴跳如雷,“吕雉这个毒妇,一个戚姬还不够她泄愤的吗,为何还要害我的儿子?”

    刘邦临死之前,只安排了赵王刘如意回封地不必奔丧,却对戚姬没有任何交代。

    明眼人都知道,他这是要把戚姬送给吕后泄愤,换得吕后饶过赵王刘如意。

    只是刘邦却不明白,一个女人的怨恨,能够强烈到何种地步。

    其实严格算起来,吕后并不是一个善妒的人,也不是一个不容人的大妇。

    在刘邦死后,吕后把有子的嫔妃都放回了各自儿子的封地,让他们做王太后享福。

    只除了戚姬。

    戚姬与吕后之间的恩怨人尽皆知,大家都知道,若是戚姬得势,吕后必然也讨不了好。

    所以,朝野内外对于吕后折磨戚姬的事,也都三缄其口,权当不知道。

    甚至在那些权臣们看来,太后是一个纠结于私人恩怨的,缺了几分格局,对他们还更有利呢。

    戚姬的下场十分悲惨,一方面是因为吕后恨极了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当时的刑法大多都很残酷。

    只怕刘邦决心舍弃戚姬,以保留如意的时候,对戚姬可能会有的下场已经预料到了。

    所以,在得知吕后连刘如意也没放过的时候,他才会如此震怒。

    对于这个话题,胤禛不想发表意见,也说不清谁对谁错。

    于是,他只能另辟蹊径的安慰刘邦。

    “其实吕后也没讨得了好,最后传承你大汉江山的,是你的第四子刘恒。”

    ——刘如意很惨,害了刘如意的吕后也没得偿所愿,你听了之后,心里是否好受一点了?

    至于吕后掌权二十年,在史书上有单独本纪的事,他就不说了。

    刘邦表示,他并没有被安慰到。

    他的关注点和胤禛想的一点都不一样。

    “刘恒是谁?”

    刘邦表示,对于这个儿子,他根本没什么印象。

    胤禛无语了片刻,提醒道:“他的母亲是薄姬。”

    如果刘邦要再问薄姬是谁,胤禛也说不出来了。

    但出乎意料的,刘邦对刘红这个儿子没映象,但对刘恒的亲娘薄姬却很有印象。

    “哦~原来是她的儿子呀。怪不得都说她有福气呢。老子只幸了她一次,她便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还做了皇帝,果然是有福气的。”

    胤禛嘴角一抽,“邦哥对美人就是不一样。”

    ——儿子都记不住,倒把儿子他娘记得一清二楚。

    刘邦“嗐”了一声,说:“薄姬算什么美人,姿色平平而已。若不是她连死了两任丈夫,命格贵重,普通人压不住,也不会被送进宫里。”

    他之所以对薄姬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幸薄姬的原因比较特殊。

    是因为他怜贫惜弱的性格。

    当年薄姬入宫之后,因为姿色平平,又没有靠山背景,一直没有得见君颜。

    后来,薄姬买通了刘邦身边的人,把她一心盼君恩却不能得偿所愿的事,透露给了刘邦。

    于是,刘邦就去宠幸了她。

    对,就是这么狗血。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薄姬,她被刘邦宠幸的事文中基本属实,但她是因为死了两任丈夫才被送进宫,是作者菌自己揣测的。

    史书上记载的,薄姬之所以入宫,是因为高人相面说她有贵人命。

    但以薄姬当时的家世,会有像是专门给他相面的可能性不高。

    但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如果死了丈夫,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这个女人命格贵重,她的死鬼丈夫压不住,二婚的行情会更好,会有家室更好的人来求娶。

    如果二婚的丈夫也死了,就会被送进宫里,因为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这个女人的命格太贵重了,只有皇帝才能压住。

    所以作者菌才会由此揣测,一家之言大家看个乐呵,千万别当历史。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