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 第126章 126(第1/5页)
骆常庆这趟出来时间有限,十天内赶回去最好。当然,多缓个几天也行。
运动风兴起的或许没那么快。
他回忆着上一世村里和镇上满眼运动装的时间好像是…中秋前后。
但他们那边的流行趋势相对省城和市里要慢很多。
不过抢占先机嘛,宁可早点把市场铺开,把噱头搞起来,也不能等着大家都上的时候再竞争。
家里那边已经安排好了,跟成大发也打电话沟通了一下,还让他往齐城那边发了一批运动服。
这批运动服除了自己这方搭配出来的颜色,骆常庆还提前查了体育队队服的颜色跟款式,同款的量是大头。
其他颜色款式占的比例较小。
现在就是专心在这边采购。
这趟出来,怀里多了一张市委招待所的介绍信。
经过王主任的努力和坚持,他在市委招待所挂了个临时工的名。
临时工也行,他又不用招待所开工资,有紧俏物品也优先考虑招待所,给他们的价格也会别供给其他地方低。
就是偶尔让他们配合一下自己的工作就行。
这一点基本上用不着,所以招待所那边衡量下来都觉得非常划算。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骆常庆给他们单位抹黑。
所以,也是让骆常庆再三保证,绝对不会做违法的勾当,绝对不做有损招待所声誉的事。
骆常庆也不墨迹,找客流量不错的私人饭店,除了消费让老板赚钱,就是利用身上的小玩意儿来吸引旁人的注意。
比如打火机,比如从包里掏出一支人参在那儿打量。
都不用他主动说话,旁边就有那好奇的过来问,一来二去就聊上了。
聊痛快了还跟人家两桌并一桌,最后他一块儿付了账。
收获就是知道菠萝哪儿收最便宜,荔枝从哪儿收最划算。
跟一起吃饭的聊完再跟老板聊,还批发给老板几十只打火机,满意的离开。
之后再去附近的供销社,看看人家这里没有啥而恰好自己又有的,最后出了一批款式新颖的衣服,还说服人家进了一批运动服。
倒是没提奥运会的事,也是供销社的人瞧着那颜色精神又鲜亮,挑了几个颜色,每种就进了二十套。
骆常庆笑笑,给他们留了成大发的联系方式,道:“如果再要,直接从穗城往这边发货,进价兴许就不是这个价了。”
对方也没当回事,接过来随手就扔到了抽屉里,价高就不进了呗,卖啥不是卖?
但是跟骆常庆相对熟络了些,对于骆常庆打听的事自然也提供了不少信息。
骆常庆的采购清单上除了菠萝和荔枝,还添加了桂圆肉、三花酒、本地啤酒、菠萝汽酒、蝴蝶牌速溶豆浆晶。
如果不听本地人介绍,骆常庆都不知道这时候就有速溶豆浆,还是非常方便携带的小包装。
其他还有六堡茶,根据当地人介绍,这种茶越放味道越醇厚,放三年最有会有淡淡的松烟香。如果制作工艺好,存放超过十年还会有淡淡的槟榔香味。
除了六堡茶,当地产的桂青茶、大叶青茶都不错。
采购价,还得他自己去问。
除了以上这些,这边的黄麻、苎麻卖的最是火热,但骆常庆没打算出手,就两个原因,一是他不懂;二是抢不上,各个厂家的人都不知道在这边盯着多久了,他也无从下手。
再者,听他们议论生麻、熟麻、刮皮麻,光等级划分就饶的他头晕,遗憾的放弃。
大致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骆常庆就开始了疯狂烧油的路程。
能坐公共汽车就坐车,不能坐车就骑三轮,三轮不好走的地方还有摩托车。
好在他存的油多,不怕耗。
赶路也不算特别闷,这边的风景好,他就是遗憾没把相机带过来,没跟这边的美景合上影。
除了自己去找门路,还跟当地的供销社合作,他提供一部分这边少见的花色、款式的布料和服装,换来供销社主任的热情招待。
帮着他收货。
今年国家放开了不少物品的价格,收购上相对容易些。
有些未放开价格的物品,骆常庆就以市委招待所的采购身份,以给单位采购的名义购买。
先采购了一批桂圆肉,进价要四块八。
帮他收货主任尽量放慢语调,以保证骆常庆能听懂,跟他感叹:“也就是从前年才涨起来,以前一两块一斤,现在采购价涨到四块多咯……”
骆常庆多敏锐啊,一听价格翻的这么猛,忙详细问了问去年和前年的行情。
桂圆价格是前年放开价格后才涨起来,涨势凶猛,一年一块钱的趋势往上涨。
吓的骆常庆又多加购了一万斤。
这边的供销社主任也吓到了,一直都在琢磨他刚才说什么了啊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多掏了几万块钱。
不过能一下卖出去这么多,给这边的老百姓创收,他也挺高兴,积极的给他推销其他产品。
骆常庆又采购了一批黄花菜,晒干的黄花菜价格也不便宜,跟桂圆差不多的价。一度还让他产生了怀疑,对方是不是在坑他?
自己拉着货出来找地方收的时候暗搓搓跟当地老乡打听了一句,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这时候的人大多数还是很淳朴的,没人坑他这个奸商。
骆常庆最终还是没能控制在十天以内赶回去,倒是把这边的各个区跑了个大概,筛选出了不少能采购的东西,前段时间挣的钱又一袋子一袋子提出去了。
11元一斤的六堡茶买了两千斤,封个十年拿出来闻闻香不香,能喝到老;青茶也买了点,能卖就卖,卖不出去就自己留着慢慢喝;大叶青茶稍微贵点,13一斤,要了个几十斤,回去抽空分出来跑关系送人的时候能拿出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这边的荔浦芋头很有名,进!
菠萝从前年开始又有新政策,也是为了提高菠萝产量吧,制定了收购基数,基数以外的,果农可以自行对外出售。
今年的产量不光提高了,价格也比去年每斤涨了一毛多。
听说他大量收购,第一个跟他合作的果农热心的跑前跑后帮他联系货。
荔枝原产地的采购价就不便宜,难怪零售能到三块多。
采购荔枝就没有菠萝那么畅快,但也搞到了几千斤。
还从这边买了点罗汉果、田七、白果、晒干的蛤蚧、野生和家种的砂仁等等,各进了一批,这些等着再去同仁堂的时候卖给他们。
收砂仁的时候听这边的老乡说,去年价格高,去一年一斤最高的时候到了四十,今年因为从香江那边的进口量提升,导致他们这边的价格又降下去了。
但也能卖到二十几,最高能到二十五左右一斤。
当然,能卖给同仁堂还不止这些,有种调味品也能入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