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 240-258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风起长安》 240-258(第19/28页)

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这些话术,出自女诫,由女子所编,李忱自然看过,如今从男子口中说出,变得更加理所当然,李忱只觉得刺耳。

    这还只是新政的初步试探,却不曾想这群得利者的防备之心竟如此之强。

    新的思想,与自由的气息,似乎绝不能够在这里出现。

    一但更改制度,世间原有的秩序便将被打破,那些由既得利益者所定的规则也会被颠覆,利益便将受损。

    所以他们反对,而他们反对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所定的教条被颠覆后,便失去了主导。

    人性的贪婪,使得到利益的人,永远不会止步于眼前之利,他们不断的索取,想要得更多,又怎会做出让步呢。

    当第一个儒生不畏惧生死而站出来反驳与理论时,那些年轻的儒生也都站了出来。

    他们抱成一团,用所学的儒家经典来争论,用所谓的道义来保全自己的利益。

    李忱坐在御座上,就连作为帝国的实际掌权人,她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窒息。

    可这样的压迫已经持续了上千年,李忱用了三十年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上,现在,乃至以后,数百年上千年,恐怕都不会再出现,有如此地位,且想要为女性开辟一片天地的人了。

    李忱深知,如果她无法坚持下去,那么处在这片天空下的女子,将永远无法看到朝阳。

    她们活在,并遵守着男子定下的教条之中,只能够认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反声。

    久而久之,这种不公平就变成了理所当然。

    面对群臣的言论,皇帝的脸色很是难堪,而令狐直与刘曾儒两位在朝中有地位的皇权派臣子,在此时也不敢发声了。

    一是争论不过,二是他们从心底也不赞成皇帝的做法,只不过碍于皇帝对他们的恩宠,便不敢说出自己的立场罢了。

    裴宁身为左史,位御座左侧,他看着被众臣抨击得快要气昏头的皇帝,深知新政的试探有些操之过急,毕竟皇帝刚刚登基没有多久,除了令狐直与刘曾儒以外,在朝的文官中,并没有多少心腹与亲信。

    而武将大多性情耿直,根本无法与文官争辩这些事情,况且在这种情况下,武将作为男子,大多都是赞成文官言论的。

    “圣人,此事不宜过急。”裴宁提醒道。

    最后的结果便是不了了之,中书不愿起草,皇帝的诏书无法施行,这场朝议最终不欢而散。

    裴宁拿着记录言行的册子跟在李忱身后,李忱走得很急切,一路上都在骂喊。

    “匹夫,老匹夫!”

    宦官与宫人们都害怕极了,因为这是第一次看见皇帝发这么大的火,也是第一次见到皇帝骂粗口。

    在这些近侍眼里,皇帝遇到事请,向来都是处变不惊的。

    裴宁知道皇帝的怒火所在,所以他紧跟上前,“圣人想要天下女子入学,其实不必公然下诏。”

    “圣人下诏要经三省,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这些读书人知道后,自然就会跳出来反对。”

    李忱止步,回头看了一眼裴宁,裴宁亦止步,叉手道:“圣人可以跳过朝臣,宣召上都进奏院,以手谕的形式传达各道。”

    “地方官小,不敢违抗君命。”裴宁又道,“若圣人能够施以小恩,那些人办事就会更加勤勉。”

    地方任职者,无不拼命向朝廷靠拢,对面皇帝亲自下达的旨意,又怎敢违抗。

    “朝官之所以敢如此违抗,是因能够抱团抵御风险,但是地方官却不能。”裴宁又道,“所以他们没有违抗君命的能力与勇气。”

    听到裴宁的话,李忱很是高兴,“朕今日在朝议上提起,本意只是想试探他们,却没有想到…”

    李忱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还要艰难。”

    “其实圣人…”裴宁微微抬头,“非常之期,非常手段,只是名声上…”

    “朕不在意名声。”李忱说道。

    听到皇帝肯定的回答,裴宁遂道:“武皇用酷吏以摄群臣,自此稳坐江山,圣人改制,未尝不可效仿。”

    “昔日武皇设控鹤府,以圈养男宠之名,掌监察事。”裴宁又道,“英宗设察事厅,别于御史台,直隶君王,监察朝野,仁宗朝时,察事厅由孝真长公主所掌,不但未曾停止,还对其扩编,内部制度也逐渐完善,使之成为刺探与侦查的机构。”

    “不过,仁宗废黜了诏狱,获罪官吏皆送往了三司,察事厅的威慑便也降了不少。”裴宁继续说道,“仁宗不愿用酷刑,乃是天下刚定,又无改制受阻之烦忧,圣人从仁宗手中接过社稷,北退回鹘,如今开启新政,当要用强劲的手段。”

    不到万不得已,李忱并不想走到任用酷吏这一步上,但今天的局面,让她彻底清醒。

    李忱看了一眼裴宁,心中蒙生了一个想法,可突然想起了裴宁刚刚定下婚约。

    她需要一个足够信任的人,作为自己开启新政的利刃,但作为酷吏,需要没有任何牵挂,也不会有感情缠身。

    裴宁看出来了皇帝的想法,于是叉手道:“这世上有很多眼里只有利益的人,他们都可以作为圣人手中的刀。”

    李忱背起双手继续提步向前,“你说的对,这世上有许多人,都能成为利刃。”——

    元兴二年四月,因为群臣的劝阻,皇帝被迫收回诏命,然而却在事后密召诸道藩镇上都进奏院进奏官。

    通过进奏院传达手谕,命诸道官员,发布公告,允女子入学。

    此政令初至地方时,官员皆惊,然天子手谕,不敢不从。

    但很快,皇帝通过进奏院宣布政令,这一不符规矩之举,便被文武百官获知了。

    ——紫宸殿——

    百官团结一致,入宫讨要说法,然而刚抵达紫宸殿,便被殿外一名宦官所惊。

    “前观军容使周世良?”群臣满眼震惊道。

    因为他们看到了英宗朝的老臣——周世良。

    他们惊恐的看着周世良,与林辅国以及于朝恩一样,周世良是英宗朝的权宦。

    英宗诛杀平乱的功臣,使得武将割据,便是周世良在旁挑唆。

    至仁宗朝时,由于林辅国的排挤,周世良便离开了大内,前往皇陵为英宗守陵。

    而今作为一代奸宦的周世良重新出现众人眼前,让这群老臣们恐慌不已。

    “诸位相公,在下现在是内侍监周世良。”周世良站在阶梯上,一脸不屑的俯视着众人,“兼,察事厅察事。”

    众臣闻言更加惊慌,他们错愕的看着重新紫袍加身的大宦官。

    “圣人难道要效仿英宗吗?”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除去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孝真长公主,如今又来一个玩弄权术的帝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