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7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71-80(第30/32页)

都投入到了周天项目组之中。

    京华大学迎来新一届的学生的时候,周天项目组地基建设和天基最后一颗卫星的建造终于完成,现在只差将最后一颗周天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就可以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了。

    为了见证这一刻,陈颂和童一淮跟仁珈珈他们交代了一番,就和崔院士等人一起来到了位于夏国西部地区的卫星发射基地。

    在发射大厅里,两人没有凑到前面去,而是站在一个角落里,紧握着对方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大屏幕。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杨然的情节有点多,因为他有点用。

    第080章 科研助理 二合一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 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带着周天最后一颗卫星冲上了太空。

    除了工作人员,发射大厅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大家都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里火箭的飞行轨迹。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夏国的火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卫星发射很少有失败的例子, 但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情依然非常紧张,生怕有个万一。

    直到周天卫星被送到了预定的轨道,发射大厅里才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但这还不是结束, 接下来还有最后的连网测试。这个连网自然不是接入互联网,而是将周天系统所有的地基部分和所有的天基卫星连城一个互通的网络。

    陈颂和童一淮全程充当见证者, 见证着周天系统连网测试成功, 见证着周天系统信号收集测试成功, 乃至于见证着最后的武器测试成功。

    这系列测试的成功, 标志着他们数年的努力终于取得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说着“经过科学家们历时数年的努力, 我家自主研发的小行星防御系统‘周天’成功连网启动,周天将成为保护我们地球的最强屏障”的时候, 陈颂和童一淮正参加周天项目组的庆功宴。

    庆功宴其实之前就已经办过一场了,当时一号领导、科技部、军方的大佬都亲自出面, 对项目组的研究员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而这一场庆功宴则是项目组的研究员的私下自己组,毕竟有领导一起的庆功宴隆重当然是隆重了, 就是大家不怎么自在, 也不可能放开了玩。

    这场庆功宴崔院士和王院士他们也都来了, 崔院士举杯对众人说道:“我年纪大了, 喝不了太多酒, 这一杯敬大家多年来对周天系统研发工作的付出,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周天。”

    说着,崔院士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随后王院士也给大家敬了一杯酒,大概也知道有他们在,其他人也没法好好玩,只坐了一会儿,就率先离场了。

    领导不在的时候,永远是气氛最热闹的时候,两位院士一走,现场顿时失去原本井然的秩序,即便是年纪大一些的研究员们,也扎堆凑到一起喝酒聊天,年轻一些的就更放得开了。

    喜欢看小说的张秋浦教授拎着一壶酒走到陈颂他们这一桌坐下,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这是我自己带过来的酒,珍藏多年的陈酿,特意感谢你们给我建议,让我给周天取的名字成功入选。我干了,你们随意!”

    张秋浦豪爽地端着酒杯一饮而尽,陈颂也端着酒杯喝了一小口,他平时不喜欢喝酒,但偶尔也能喝一点。

    这酒入喉之后,陈颂还没什么感觉,倒是童一淮给面子地说道:“这酒很醇厚,确实不错。”

    张秋浦仰天一笑,让陈颂怀疑他是不是还喜欢看武侠小说,然后说道:“童博士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给你们送几瓶。”

    童一淮摆摆手拒绝道:“还是不必了,我不是很喜欢饮酒,这酒还是留在张教授你这样爱酒的人手里更合适。”

    这位年纪不算小,心却很年轻的张秋浦教授听到童一淮这样说,显得很高兴的样子,“那你们什么想喝了,可以来找我喝酒,随时欢迎。”

    陈颂和童一淮对他回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般来说他们什么时候都不想喝酒。

    张秋浦完全不在意,给他们重新满上之后,就又拎着他的酒壶找别人去了。

    张秋浦走后,又有研究所别的研究员过来找他们聊天,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所幸大家都是科研工作者,聊得比较投机,也并不觉得烦心。

    一直到庆功宴进入尾声的时候,仁珈珈他们才终于找到机会过来找他们说话。

    仁珈珈等人一开始也是周天项目组的,后来才转到陈颂他们的电击棍项目组,庆功宴自然也不能漏掉他们。

    而因为如果他们都来,项目组里就只剩下后面加入的杨然和季兵了,这样也不太适合,所以他们问过之后把杨然两人也带上了。

    看着喝得微醺的陈颂和童一淮,仁珈珈他们很有眼色地只是问候了两句,就赶紧溜了。

    此时电击棍项目组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压器小型化的问题已经解决,并且申请了国际专利,论文也已经投出去了。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童一淮和陈颂,一作是仁珈珈和吴萧然,其他研究员根据贡献分别位列二作或者三作。

    变压器的问题解决之后,后面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不出意外的话,在一个月内这个小课题就可以结题,之后项目组自然会解散,陈颂和童一淮也会回到京华大学。

    仁珈珈他们要么就已经是蓝地研究所的正式研究员,要么就是不愁前程的,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杨然和季兵了。

    他们两都是项目组的临聘人员,项目组解散之后他们也就没有了着落,虽然说可以另外找下家,有项目组的研究经历能给他们的简历增色不少,但如果能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当然不想自己去找一些二流研究所或者学校或者干脆是企业的工作。

    他们的这些忧虑,项目组的其他人,包括陈颂和童一淮都看在眼里,庆功宴结束之后,两人在项目组呆的时间就长了一些,对杨然和季兵的表现也看在眼里。

    提交了结题报告之后,陈颂和童一淮把两人分别找到办公室谈话。

    季兵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研究员,只是少了点背景,而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陈颂、童一淮都不同。

    看着表情有些紧张的季兵,陈颂说道:“加入项目组一来,你的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听说你还没有安排好去路,我和岁远研究所的黄平策教授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写一封推荐信。不过能不能留在岁远研究所,还要看你自己的能力。”

    岁远研究所是国内应用物理学领域排的上号的研究所之一,因为地处岁远县而得名,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不太好,但研究所的实力很强。

    季兵当然知道岁远研究所,至于生活条件差,和研究条件不起来,生活条件根本不重要,毕竟他们平时都泡在实验室里,也没时间去生活。

    季兵没想到陈颂居然还会考虑他们的后续的安排,实际上本来陈颂他们是没有这个义务的,拿到推荐信,季兵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办公室,心里感慨这可能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板,可惜没法一直跟着他们。

    季兵走后,杨然也进入了办公室,他同样有些紧张。

    刚刚在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