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23章 第 123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小知县》 第123章 第 123 章(第3/5页)

徒刑几年,徒刑就是剥夺自由,强制劳役的意思。

    而这劳役还能用银钱代替,纵然不能代替,也能代替过后只做轻便的活计,什么抄抄文书,跑跑腿,连汴京都不用出。

    过几年之后,他还能任职。

    为什么?

    因为他曾经是官员,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他就永远是官身,官身可以替他抵挡很多罪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勋贵子弟纵然什么也不做,家里也要给他谋个官职的原因。

    更是无数平民百姓,拼命都要当官的原因。

    特别是最后一条,奏闻请旨。

    那时候宗正寺说纪炀没有权利审问,讲的就是这个。

    按理应该交给皇上。

    再往远了说,灌江府那个学政,四品的官员,同样要奏请皇上。

    但纪炀也是自己强压下去。

    这些都不符合如今的“程序”。

    这两件到底不算大事。

    皇上那边又有意纵容,自然不管。

    可如今查园子的事就不同了。

    园子的地怎么来的,钱怎么来的,怎么赔偿的百姓,导致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一往下查,必然查到人命官司,必然查到无数家破人亡。

    这种民脂民膏,稍有不慎就会激起民怨。

    更往深了去,田税地税,私瞒田产地产,私吞矿产,这些都有可能。

    按宗室的奢靡生活来说,哪家会有干净账。

    牵一发动全身。

    这些事情。

    皇上知道,宗室知道,纪炀也知道。

    怎么在全都知道的情况下拿到把柄,并顺利解决?

    这不是暗地里你来我往,甚至是明面上的斗争。

    一个要想办法定罪。

    一个要用各种身份关系脱罪。

    端看谁的手段更为高明。

    也看皇上的态度。

    但作为皇室宗亲,他不能太明显偏向纪炀。

    否则作为宗族的势力,皇帝肯定会焦头烂额。

    前任府尹没做成。

    林家做成了一点。

    如今到纪炀接手。

    这是比之前灌江府更难的情况。

    之前的灌江府再怎么闹,有凉西州的兵马,有朝廷给的全力支持,那会梁王都盼着收拾好灌江府。

    如今不同。

    如今皇上只能在最后结尾的时候推一把。

    剩下的要纪炀自己来。

    他做的同时,动过田产的世家还在虎视眈眈。

    有些世家可比宗室还要阴险,他们能绵延大几百年,靠的可不是什么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一边是张狂的宗室,一边是绵里藏针的世家。

    怎么从这里面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守住关市税,要走被侵占的土地。

    势必是条艰难的道路。

    往大了说,灌江府的危难不除,边关会失守,敌军会进来。

    汴京的症结不去,整个承平国会从根里烂掉。

    纪炀见过战争的一面,看过流离失所的百姓。

    既如此,他就不会看着承平国陷入战乱,有些东西要改,但最好能和平的改。

    想到这时,纪炀都觉得自己过于贪心。

    但有时候他就是要想一想。

    人活一世,不能白来。

    既然他已经在这种境地,不好白白浪费如今的机会。

    找清楚主要矛盾之后,接下来的清查速度变得快了许多。

    其中那个叫陈子云的官吏,纪炀最为看好。

    不仅因为他把宗室得罪狠了,还因为他先嘲讽鸟粪刺绣,后抱怨宗室为什么不干活就能享受。

    这简直是最质朴,也最发人深省的两个问题。

    很多事情,都是先从为什么开始的。

    陈子云知道纪炀的看好,自然高兴得很,他近六年不得赏识,早憋屈坏了。

    本以为中了进士便能飞黄腾达,为官一方,可到头来却因为宗室的原因蹉跎六年时间。

    这六年里所有愤恨凄苦嘲讽。

    都因为纪炀那句明珠蒙尘而改变。

    离开翰林院,来到汴京府衙,他求之不得!

    至于跟着纪炀找宗室的麻烦?

    那他怕什么!

    即使纪炀这次败了输了,他也不怕!

    顶多再蹉跎几年,反正翰林院自己是不想回了,真的不想打杂了!

    谁受过那里的冷眼谁知道滋味。

    陈子云心里的气跟闷,现在全都发泄出来。

    反正他领着人去哪,哪家院子都要停工。

    承平国管得一直不严格,实际上很多人的房屋都有违制。

    但只要不太过分,又或者不太显眼,皇上宽厚,基本都不管。

    上次潞州扶江县那什么六进大房子闹到皇上那,皇上也并未斥责,只是在闹完之后问了句以后宅子是不是当临时救济院。

    王家夫妇虽一头雾水,但答了是,这事也就揭过。

    实际问的就是违建的事。

    但乡下地方的六进听着很大,跟长公主那些大园子比,可就差远了。

    这么说吧,把长公主的园子改建成现代植物园的规模都不算小。

    人家那园子是真的有山有水,山是真的山,水是开凿的活水,珍稀动植物一个不少,能跑马能狩猎。

    关键还不止一个。

    春夏秋天都有去处。

    问长公主为什么那么喜欢修园子?不累吗?

    人家当然不累,对长公主来说只是动动嘴的事,下面的人抢着去办,或者说抢着吃油水。

    事成之后,下面的人赚得盆满钵满,长公主有舒舒服服的大园子享乐,还能趁着修园子额外的孝敬,这些孝敬自然是搜刮出来的。

    苦的只有失去土地的百姓,还有强行征调过来的劳役。

    如果是额外的劳役,那他们就会少很多种田地的时间。

    如果是律法规定内的男丁劳役,则动用许多不必要的劳动力,明明修桥修路修运河修城墙,这些都需要人力。

    长公主把这些人力调走了,那谁来做民生建设?谁来搞基建?

    基建还是普通百姓能享受到的。

    可这大园子,是长公主自己的玩具罢了,或者说敛财工具其一而已。

    她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抵得过普通百姓一年的吃喝。

    拿园子来说,时下流行广池,顾名思义,越大的池子越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