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15章 第 11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小知县》 第115章 第 115 章(第2/3页)

他来找知府大人,让纪大人跟他解释。

    纪炀自然记得卡里,但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大的误会,好笑道:“等弄明白你是从哪来的,回头肯定让你去都城。”

    卡里沮丧点头。

    这一切都让他既兴奋又难过。

    兴奋的是,传说中的古国果然厉害,难过的原因,自然因为自家跟这里差远了。

    不过他这次记住,回头这位官员是要带他去东方古国的都城的。

    但这件事,让卡里不在闲逛,而是下了苦功夫学习语言,估计很快就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作为探险家,他还是很有吃苦精神的。

    纪炀也期待他说出更多东西,那会让人搜他全身,也没看出他的来历,更没什么特殊的物件,想必等语言通了总会有些收获。

    可纪炀没看到,他刚说自己会让卡里去都城的时候,那小吏更加难过。

    现在灌江府的百姓们,一听到都城汴京这几个字,心里就会散发不舍。

    好在他们大人还是跟往常一样,带着整个灌江府发家致富,更从灌江府那边运出不少水泥分到各个地方,给大家用来修路。

    许多水泥的强度在现代看起来一般,但在古代却还能用。

    现代的路面,单是车来回碾压,都足以破坏,古代的路面多是人走,顶多牲畜跑几趟,受损程度都一样。

    如此平整的地面,虽说比不上砖石砌成,可总比泥土路要好。

    看着他们灌江府还跟以前一样在发展,大家那份心终于放下些。

    可在他们放心的时候,汴京赶来的书信还是来了。

    皇上那边也隐晦提起,等到纪炀今年任期满,就会调回汴京,让他提前有个准备。

    看到这封书信,纪炀确定皇上的想法。

    汴京。

    这次回汴京,可跟上次不同。

    上次还能装装傻,充充楞,不太出风头。

    这次完全不同。

    纪炀倒是不怕的,甚至有点期待。

    有些事情,只有在汴京才方便做,在灌江府搞基建固然快乐,可很多东西治标不治本。

    虽说他没那么自大,觉得自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可有些事,必须要去做。

    比如关市税,比如说田税。

    不说跟更远西边的贸易往来,只说如今一年开一次,再到两三次的关市,其税收已经相当可观,用关市税来养活边关,乃至凉西州将士,定然不是问题。

    他不是好战之人,但不好战,不代表不能养兵。

    兵力才是他们贸易的底气。

    更能让灌江府其他税收腾出空隙出来,让此地百姓的田税也变成跟潞州一样,甚至比潞州还要低。

    纪炀可没忘,如今的灌江府虽然发展得还不错。

    实际上每年的税赋比其他地方都要重。

    此地百姓是要养兵马的,税赋向来要多。

    其实当初在潞州的时候,纪炀就隐晦减免过当地税赋,说是两成,但种子化肥这种能免则免,他们实际到手的粮食要比说出来的多。

    剩下的官府挣钱补贴进来。

    在灌江府这,明面上三成,能用的到底,这只能他在时候如此操作。

    不说后面的官员敢不敢这么做,只讲大多数人只有增加的,很少有人会隐晦减少到手的银钱。

    所以纪炀看着人人都夸灌江府发展的好,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治。

    人治,便只能依靠官员的良心,当地官吏的态度,来决定百姓生死,决定今年的税赋是隐晦减少,还是多点苛捐杂税。

    但直接明面减税这事,不是他能办的。

    至少不是他在灌江府能办的。

    要改关市税用途,要让灌江府,乃至潞州减免田税。

    普天之乡之下,只有一个地方能办到。

    只有汴京,只有承平国的都城朝堂。

    不怪所有人外放官员都想回汴京,实在因为,那里是所有权利的中心。

    那边一个小小的举动,便会影响千万人的生活。

    汴京忽视灌江府,所以它乱了。

    想到灌江府,纪炀等一批人来了。

    想到边关将士,守城二十七年的吴指挥使成为吴将军,再成为一府的指挥使,官居四品。

    想不到的时候,他们只是苦守边关的将士。

    纪炀并非埋怨朝廷不作为。

    如果可以的话,皇帝应该比谁都想让天下太平安稳,可惜哪有事事顺心的。

    这会讲的,只是汴京那边对治下百姓的影响。

    想要保住关市税用于百姓,想要真正减免百姓田税。

    他的目的地只能是汴京。

    这也是他从知县到知府之后,心里隐隐有的想法。

    灌江府发展得越好,纪炀就越肯定,靠人治的地方,不可能永远泰康安稳。

    只有法治。

    只有把条条框框全都规定好,修改此处的游戏规则,这才不至于他走了之后便回归之前的状态。

    运气好,遇到个不错的长官,运气不好,来个大贪官。

    可治理地方,怎么能只看运气。

    法治。

    唯有法治,才能稍稍解决问题所在。

    古往今来有句话可以形容这种情况,那就是人亡政息。

    太依赖人治的地方,不会稳固。

    纪炀心里早有想法,面上仍然不动声色,不管同僚写信怎么旁敲侧击,他也只道:“做好手头的事再说。”

    “城墙还没修好呢。”

    “几处水渠刚完工,要去瞧瞧。”

    “官学跟女医馆确实又给了银钱,这次都是拨给下面县学,还鼓励村里开私塾,学堂。”

    众人看纪炀不动如山,心里更是打鼓。

    按理说要调任的官员,其实早早会收到暗示,纪炀这么稳得住,是不是上面没什么说法?

    这个态度倒是让手下人都安了心。

    特别是灌江府本地人,纪炀对灌江府的贡献自然不用说,现在他们的家乡大变样,还鼓励所有人读书习字,改善大家生活条件。

    但凡哪个官员能做到一条,都会让他们真心爱戴,纪大人可是全都抓的!

    其他人以为纪炀的调令还要一段时间,其实韩潇那边已经在交接工作了,他这次说什么都不干了。

    算着时间,纪炀今年十月份任期结束,肯定会离开灌江府。

    纪炀都不当这个地方知府了,那他还当什么城主?

    古博城的城门已经修缮好,城墙在今年八九月份便能完工,全部完工之后,他带着家仆直接回潞州扶江县。

    什么城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