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125. 第 125 章 没有(第1/2页)
【“两宋以来,对外战争大体是软弱的求和,被动的防御反击,几乎没有太大的突破,所以游牧民族政权在这样的放纵下,也越来越强大,敌人强大而自己弱小,不断恶性循环,最后有了历史上第一个非汉人成立的大一统王朝,华夏大地彻底沦陷。”
“而朱元璋就是诞生在比这个更加恶劣的背景下,若说他是承天命而生其实也不是没道理,毕竟谁敢相信,一个放牛娃,一个乞丐和尚,居然能统一天下呢?
他向世人宣告了,出生背景算不了什么,世家血脉阶级也不过是个笑话,能者上弱者下才是世间最本质的道理。
无论你是什么出生,只要有能力,愿意上进,就能改变命运。”】
许多世家贵族都忍无可忍的斥责道:“荒缪,高贵者的血脉岂是低贱之徒可以比得了的。”
“不过是一时侥幸罢了,时无英雄,才叫竖子逞威风。”
朝代越是往前,越看不起草原蛮子,也压根不觉得有什么难对付的,而干掉元朝的朱元璋在他们眼里自然也就“不过如此”罢了。
朱元璋:竖子?呵呵,是老朱拎不动刀了是吗?
【“说起来,朱元璋其实也是真的关心百姓的。
出身让他有了局限性,但是也更加能体悟到百姓的不容易。
他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又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
洪武二年,朱元璋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之后的洪武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应天、河南、北平、山东、江西、两浙等地陆续蠲免赋税。
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3874746顷。
他还下令让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
他还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
他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
可以说,正是朱元璋这一连串措施推动下,使农民生产热忱高涨,让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也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又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可以说整个被乱世糟蹋过的华夏大地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才让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这一时期为洪武之治。”
李一露出笑容,“皇帝有没有心治国,真的能看出来的。
老朱虽然做事有时候不着调,但是必须说,这个心还是好的,也落实到位,必须夸奖一下的。”】
朱元璋嘿嘿一笑,不客气,什么神种神书都来些就是最好的回报,以及咱什么时候不着调了,瞎说。
【“值得一提的是,猪猪们晚年似乎都喜欢发猪瘟啊。
”李一特别感慨。】
被天幕称为猪猪陛下的刘彻板起脸,天幕咋回事,给他取个不着调的外号怎么还有人抢,这个“猪猪们”是怎么回事啊。
汉武帝陛下很不满意的抗议。
嬴政放下刻刀,抬眸看向蒙毅。
蒙毅行礼后道:“那沛县的人都已经送来了,是要投入大牢吗?”
嬴政摆手,“都是我大秦的人才,又没有犯法,送什么大牢,先安顿考察一番再看吧。”
自从天幕说完汉高祖刘邦后,大秦朝廷就火速发力,把沛县包围得严严实实,务必不让一只苍蝇飞走。
至于那些天幕提过的人,更是重点,尤其是那未来的汉高祖刘邦,哦现在人家还叫刘季,但是从已知线索锁定刘邦其人并不难。
嬴政对刘邦有点好奇,在群里他们倒是聊过,轻浮浪荡得很,实在不是很想见。
想是这么想,嬴政还是让人把刘邦带上来,一起看天幕。
刘季:老子人生的光辉时刻!
嬴政难得对臣子有点心虚,他解释道:“这刘邦能建立大汉,想来也是不俗,朕想听听他的一些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嘛。
蒙毅早就见过那刘季了,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取代大秦,满嘴胡言乱语,十句八句假,陛下如神明降世,让这家伙来岂不是玷污陛下。
他暗暗嘀咕,不过执行命令还是很快的。
嬴政看着天幕,明太祖朱元璋的局限性是什么呢?朕也会有局限性吗?那刘邦又如何?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株连了一万五千多人。
之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成年者七十余人被杀。
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
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
李一咋舌,“我也是第一次看见一个案子能蔓延这么久的,就算为了集权,为了清理贪官污吏,也实在夸张。
当然,老朱大杀特杀不是没有效果,在相当一段时间没让官员头顶悬剑,不敢行差走错。
但是这一场杀戮不过是朱元璋的开始罢了。”】
李一轻描淡写两句话却让洪武一朝的官员遍体生寒,这t居然才是开始???
【“这当然只是开始,毕竟关系到国家继承人的更替。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等。
朱元璋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看见这长长一段任命了吗?太子的班底不就是朱元璋自己朝廷的班底吗?
父子同用一个班底,哪天朱元璋的死了,朱标立刻可以无缝衔接。”】
李一说道直白,却把洪武一朝的人刺激的,跟在朱元璋面前的人更是各个得了风寒似的咳嗽不断。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天幕说的对啊,那本来就应该这样,不然出事了朝廷都没有个人主持。”
朱元璋心里唯一的继承人就是朱标,没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
【“此外,朱元璋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