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太子妃: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明初第一太子妃》 60-70(第16/17页)

正是酣眠的好时候。

    徐妙云刚有了点睡意,身旁之人来了个极限三百六十度辗转,连带着卷走她大半的被?子。

    黑暗的床帐里, 那人的一双眼睛瞪得像铜铃。

    徐妙云无语片刻,边扯回自?己的被?子,边问,“王爷,你?睡不着么?”

    朱棣闷闷应了声,“嗯。”

    大哥竟要?他引荐道衍那大和尚

    徐妙云掩嘴打了个哈欠,“那您去?外头溜达溜达?”

    累了, 自?然就能睡着了。

    朱棣:“”

    三更半夜,天寒地冻,他去?溜达?

    更漏声响,夜一点一滴流逝, 徐妙云顾自?闭了眼睛。

    她这些年?几乎一年?一个孩子,又是生, 又是养, 虽是福气, 但着实累。

    奔忙催人老,徐妙云轻抚自?己泛起纹路的眼角, 难免想起妯娌们的面貌。

    太子妃最?为年?长,已三十?有三, 可她面颊莹白水润, 两眼澄澈透亮,一如当年?在宫中授课时那般年?轻。

    谢云和冯洁虽有变化, 但也不明显,是江南水土更养人么?

    还?是因为自?己太过操心?的缘故?

    身侧男人又翻了个身, 卷走大半被?子,除了带兵打仗,他总是那么的粗心?。

    徐妙云不自?觉想起那天船队靠岸,太子于众目睽睽之下,第一反应是搀扶太子妃。

    或许,非是江南风土养人,而是东宫太子用心?。

    她与燕王婚后也是夫妻恩爱,但朱棣从来不是细心?之人。

    燕王府后院是她一家独大,而东宫却是再无她人,别说二妃,连侍妾都?没有。

    别想,别比,徐妙云猛然睁眼,强逼自?己挥走脑海里的情情爱爱之事。

    静默的床帐里再次响起声哀叹,是还?没睡着的燕王朱棣。

    徐妙云深吸口?气,“王爷,您可以安静点儿么?”

    朱棣无辜否认,“我没说话。”

    徐妙云握了握拳,侧过身,问,“您在担心?什么?”

    床帐里静默片刻,朱棣也侧过来,“大哥竟调查过道衍。”

    元朝旧宫的正殿很?宽敞,当时酒宴的两桌略有距离,听不见两边的对话。

    徐妙云皱了皱眉,“大哥问起了他?”

    朱棣在黑暗里点头,“大哥要?我引荐道衍。”

    他略有不安问,“王妃,你?说大哥知不知道道衍成天鼓动我的那些事?”

    而且,他还?曾被?蛊惑,时至今日,也与道衍往来密切。

    “大哥要?请道衍配合刘先生,共同修建新都?。”

    朱棣实在难以理?解的挠了挠头,“大哥真的要?用道衍?”

    又是一声更漏,夜愈发的沉。

    徐妙云叹息了声,感慨,“太子心?胸,远非常人能及。”

    朱棣一骨碌爬起来,激动道,“你?是说大哥心?知肚明,但不准备追究我等?”

    徐妙云低低应了是,太子与太子妃今夜的态度,足以证明。

    以东宫的势力,太子若要?问罪弟弟,直接命人来拿就是,无需虚与委蛇。

    朱棣沉默,缓缓钻回被?窝。

    ·

    翌日,春光照亮积雪。

    一和尚穿过宫门,行走在红墙黄瓦间。

    元朝旧宫,元人权利巅峰之所,本该细细欣赏,可此时的姚广孝无半分心?思?。

    燕王遣人来请,据说是太子指名道姓要?见他。

    那个听政批折十?余年?的太子,莫名病重又痊愈的太子,怎么会要?见他?

    难道燕王野心?败露了?

    悠长宫道之后,一座殿宇在前,阳光照耀,殿顶镀满金光。

    姚广孝下意识侧了侧眸,避开那灼眼的光。

    待得入殿,他也没敢多看,直直掀袍跪地,“拜见太子。”

    久久没有听见叫起,唯有手指轻点桌面的笃、笃、笃,一声一声仿佛是在心?头敲响。

    姚广孝低垂的额角不自?觉沁出?汗水,旁侧的燕王朱棣同样坐立难安。

    理?亏心?虚,抑或恐惧害怕?

    良久,寂静的殿内传来一声轻笑,似有若无。

    朱标扫眼两人,笑道,“姚先生快起。”

    姚广孝一时有点找不到方向,太子称呼他为“姚先生”?

    他自?十?四?岁剃度出?家以来,一直用法名“道衍”行走尘世,俗家姚姓,已有多年?未用。

    且先生二字,能得当朝太子以先生称者,寥寥无几。

    时间宝贵,诸事繁多,朱标没有绕弯子,直接道,“姚先生可愿同刘先生一道建造北平新都??”

    姚广孝原本为掩心?绪而低垂的双眸豁然抬起,修建新都??

    刘先生,指的是堪比诸葛武侯的青田先生刘伯温?

    太子请他随刘伯温修一道建新都??

    姚广孝难以置信地调转视线,看向坐在右侧,须发皆白的老翁。

    刘基捋着胡子朝他点头,嘴角隐隐含笑。

    姚广孝有种灭顶的茫然,他通儒、道、佛诸家之学,自?觉博闻广识,奈何无用武之地。

    早在洪武八年?,他就以儒僧身份到礼部应试,可却没被?录用,只?能灰溜溜返回老家。

    后来巧遇燕王,远抚北平,虽名为庆寿寺主持,实则日日夜夜都?在等待机会。

    皇太子标病重的消息传来北平,他喜得一夜未眠,以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姚广孝终能一展才华。

    谁知,新春未过,太子竟然病愈,以至燕王再无野心?。

    他已五十?多岁了,人至暮年?,空有满腹才学,实际一事无成。

    谁能想到,他以为今日不丢脑袋,也得脱层皮,谁能想到,太子竟委任他建造新都??!

    姚广孝一掀衣袍,扎扎实实俯首跪地,“贫僧愿倾尽毕生所学构筑新都?!”

    朱标离座,亲手将他扶起,“那便有劳姚先生了。”

    姚广孝是飘着回去?的,一路飘出?宫,一路飘回庆寿寺,都?忘了拜见他的旧主子燕王。

    当然,那不重要?,因为燕王也是飘着回去?的。

    朱棣知道他的好大哥言出?必行,可真当道衍那大和尚平安无事,得以重用,他还?是难以置信。

    朱标边目送四?弟和新晋能臣离宫,边问,“先生,您瞧着如何?”

    他左手轻搭在圈椅扶手,右手摩挲着茶盏边沿,是极为放松的姿势。

    刘基思?忖片刻,答,“等太孙年?长些,心?性稳定,可由此人随侍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