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明初第一太子妃》 60-70(第14/17页)
原来早有预谋!
那他有没有见过道衍那大和尚?
朱棣看看天,看看地?,额头沁出成片汗水。
日升中天,运河尽头缓缓出现了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
朱棣左拉拉袖子,右扯扯衣摆,“王妃?”
徐妙云瞥眼站没站姿的丈夫,“您怎么了?”
朱棣抽出张帕子擦拭汗湿的额头,“没事,没事,就喊喊你。”
徐妙云看得嘴角直抽,“您在紧张什么?”
朱棣三连否认,“我哪里紧张了?我怎么可能?紧张!我只是太高兴了”
徐妙云接过他手里的帕子,“您很热么?”
朱棣微微弯腰,方?便她的动作,闻言,立马否认,“不热。”
徐妙云无语片刻,“行吧。”
半晌,朱棣来回踱步,又唤,“王妃?”
徐妙云:“嗯?”
朱棣皱着眉头,“你说”
徐妙云看他一眼,笃定道,“您什么也没做。”
朱棣背着手来回几步,“没错,我还是大哥的好弟弟。”
运河里的黑点已初具船样?,眨眼临近码头。
朱棣赶忙迎了过去,“大哥,大哥。”
码头边沿特意用麻绳围起,而他直接探了半个身子出去,使?劲挥着双手。
那架势是欢迎大哥么,迎接皇帝爹的御驾也不过如此了吧?
徐妙云瞅着丈夫那撅起的屁股,莫名有种狠狠踹一脚的冲动
船队众人也都?纷纷出舱,散在甲板。
朱标挥了挥手,给予他激动的四弟以回应。
晋王朱棡举着望远镜对准岸边,他轻啧了声,“老四也续了胡子。”
周王朱橚瞟眼没什么反应的大哥,“如今我们兄弟站成一排”
朱棡默契接了后半句,“大哥绝对是最年轻最英俊的那个。”
朱橚憋着笑,“还是大哥最会保养。”
最会保养的朱标沉默片刻,“常茂?”
常茂极响亮地?应了声,“臣在。”
朱标目视前方?,“等船靠岸,你立刻转头把晋王、周王送回京师。”
常茂看看傻眼的两位王爷,高声应“是”。
朱棡&朱橚:“”
大哥公报私仇!
不是,大哥,我错了!
常乐瞥眼他们兄弟,这两是离京师越远,越飘。
江风拂过,是北平的气?息。
常乐情不自禁勾起嘴角,是自由的气?息。
哪怕只是半自由,依旧令人身心舒畅。
第69章
北平三月, 春雪飞扬。
元旧宫在经年之后重新点亮,只是换了?主人。
焕然一新的正殿热气袅袅,筒骨火锅的香味肆意弥漫。
朱家兄弟, 马皇后亲生的五个儿子,除了远在陕西的秦王朱樉,俱都在列。
最中央的主桌,朱标首位,晋王、燕王、周王依次按照年龄入座。
他们四个,最年长的朱标和最年幼的朱橚,其?实?也就差个六岁。
如今, 其?他三个都在唇边留了?两撇胡子,平添稳重,老气,还有丑陋。
唯有朱标收拾得干干净净, 打眼一瞧,还真?是他最年轻最英俊。
周王妃冯洁是宋国公冯胜幼女, 也是郑国公常茂的妻妹, 年纪最小, 也与常乐最为熟识。
她胆大包天感慨道,“胡子什么的, 果然是我欣赏美男之路的拦路石。”
燕王妃徐妙云和晋王妃谢云对视了?眼,没太敢接茬。
常乐顺着她视线望去?, 深有同?感, “没错,胡子既碍眼又碍事?。”
碍眼什么的, 很明显,至于碍事?
儿女双全的三位王妃, 自然各有各的理解。
徐妙云端起茶杯轻啜,试图掩饰双颊升腾的薄红。
多年未见,妯娌之间的聊天已经?深入到闺房之乐了?么?
或者是她想?太多?
所谓碍事?,其?实?指的,比如洗脸?
主桌那边,男人们已经?酒过三巡,谈起了?正事?。
朱标饮口热茶,稍减酒意,“我奉父皇之命,主持迁都,主要?有三件事?。”
朱棡、朱棣、朱橚纷纷坐直,侧耳聆听大哥的教诲。
朱标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修建新?宫。”
元朝旧宫虽在,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朝向风水都不适合。
他看看弟弟们,“我欲请刘先生相宅,只是”
刘基通晓天文、地理诸道,尤擅象纬之学,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朱标叹息了?声,“只是他已年近八十,又要?教导雄英,实?在腾不出那么多的精力。”
三王点头,的确,刘先生那胡子都白了?。
朱标又是一声叹息,然后似随口问道,“四弟,你最熟悉北平,你知道还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朱棣稍楞,合适修建新?宫的人选?
朱标看着他,继续道,“听闻随四弟来北平的,那名为道衍的和尚擅阴阳术数之学?”
他极为轻描淡写的一句,可朱棣的额角瞬间沁出汗水
大哥调查过道衍?怎么会调查道衍?
筒骨火锅里的汤咕噜噜冒着热气,掩盖住了?他几乎要?蹦出胸腔的心跳声。
朱棡略略皱眉,老四那副心虚的表情,他该不会做了?什么对不起大哥的事?吧?
朱橚看看始终含笑的大哥,再?看看久未见面的四哥,默默挪动臀部,往后缩进圈椅。
朱标笑意未变,似商量道,“四弟可否为我引荐一二?”
朱棣都没敢抬手擦汗,连声应道,“自然,自然。”
朱标拍拍他的胳膊,似是感谢,似是赞许
朱棣僵硬地扯起嘴角,大哥有没有发现道衍时时刻刻都想?搞事?的心?
朱标却已转到下一件事?,“第二,疏通运河。”
迁都之后,百官、守军,至少百万之众将?会涌入北平。
一人一天一斤粮食,每天也至少需要?一百万斤,每月就是三百万斤。
而北方?受气候影响,绝对供应不少那么多的粮食,只能从南方?运,别无他法。
相比陆路,水路既便?捷,损耗也更少。
只是元朝开砸的河段,每月承载的运量最多二百五十万斤。
五十万斤,也就是将?有五十万人会无粮可食。
因此必须疏通运河,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