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 131 章 姑娘请披黄袍(十七)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 131 章 姑娘请披黄袍(十七)(第2/3页)

有时候真想把自己这七弟的脑袋敲开看看。

    他们来到平卢要做的事哪件不得求到孟月池的身上?还想着孟二娘子与他们客套?

    笑话。

    不多时,官舍将饭送了来,一人几个杂面蒸饼,没有麸子在里面,也算香软可口,还有两道素菜一道蒸肉一道虾仁。

    看着这些饭食,顾淮珅很是惊诧:

    “这平卢节倒是比旁处好不少,你们官舍不会是专门得了嘱咐,强撑脸面给我们备了好菜好肉吧?”

    “郎君说笑。”送饭的女子是个四十多岁的粗壮妇人,一口官话说得爽利的很,“我们原平城得了言大人和孟大人庇护,今年贼兵一退就立刻补种了粟麦,等到孟大人回来,又给我们带回了菜种,家家户户都种了白菜萝卜,还有人在炕屋里发黄韭,别的地方如何咱们不知道,只说孟大人治下,今冬是饿不着了。”

    听着仆妇的话,顾淮珅看向自己的四哥。

    顾淮玱看着盘子里的虾仁:“你们现在还有渔民出海?”

    “大概是有的,我们大人还让人收虾壳贝壳,说是晒干碾碎了明年春天可以喂鸡喂猪。”

    等仆妇退下,顾淮珅狠狠吸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这孟阎罗只会用诡计杀人,这生财的法子她想了不少呀。”

    吃一口碗里的肉,他又啃了一口蒸饼,嘟嘟囔囔地说:

    “冬天还让人种菜,那明年岂不是还得让家家户户都养鸡?”

    顾淮玱的脸色却有些难看,甚至失了吃饭的胃口。

    见自己四哥将碗碟推开,顾淮珅抬头看他:“四哥你怎么了?是不是之前路上一直吃的不好,现在难受了?”

    “孟月池到处敛财……”顾淮玱叹息,“她怎会放过吕家的盐场?”

    顾淮珅噎住了。

    顾淮玱当夜便没有睡好,第二天,他在院子里看着顾家为孟月池准备的厚礼,只觉得难受。

    比起青州,江淮一带盐场更多,产盐更丰,可现在盗匪横行,往中原和中原以北运盐比从前艰难许多,要是能吞下了吕氏的盐场,于顾家是一条极好的财路。

    现在这财路被个阎罗占了。

    下午,他往各家送的帖子也有了回应。

    “顾世兄,您可千万

    救了我黄家呀!那孟阎罗她非让我们拿出契书才能让我们拿回宅子田地,谁逃难的时候能拿了契书呀!≈rdo;

    黄家也是当地豪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比吕家差些,在饥民□□的时候他们跑了,如今回来,却发现自己从前的宅子田地都已经被人占了。

    看这找来的黄家人可怜巴巴的,顾淮珅说:

    “黄世兄你们就算没了契书,那府衙里也该有黄册呀。”

    听到“黄册”二字,黄策哭了。

    “两位世兄有所不知,我们那些田地……那些我们原本藏在家里、放在衙门的借据都被烧了呀!”

    “烧了?”

    顾淮珅大为吃惊,他看向顾淮玱,顾淮玱叹了一口气:

    “咱们顾家在黄册上也没多少地。”

    在黄册上的地是要交税的,天下著姓豪族能过得如此舒服,靠的就是不需要交税赋的隐田和隐户。

    从前,这些高门依靠手中佃户、护院守着自己的隐田,一场民乱一场兵乱,自然都没了。

    黄策擦了一把脸上的泪:

    “我家在黄册上只有五百亩地,从前是十万亩啊……”

    顾淮珅把头偏向了一边。

    他要是姓黄,今晚上就在节度使府门前吊死了。

    来寻顾淮玱的另一家更惨,他家倒是没跑,可江左益来的时候,为了活命,他们把地都献给了江淮左。

    现在孟月池不仅不把地还给他们,还说他们资助叛军,如今家里男丁都在牢里关着,只剩一个九岁的小孙辈在自己祖母的牵领下来求助。

    顾淮玱看向那位在抹眼泪的老夫人:

    “此事,晚辈实在爱莫能助。”

    老夫人一声哀哭,引得一旁的黄策又哭了起来。

    “那孟氏女如此行事,不留余地,必为天下所唾弃!”

    听见老夫人的话,顾淮玱没有吭声。

    黄家的地、吕家的地,还有这家是高家,他们的地都没空着。

    现在是冬天,还种满了白菜,萝卜。

    明年春天就会被种上小麦。

    若是这些地都被归于孟月池自己之手,他倒也能跟着骂几句,可他来的时候沿途问过,这些地都是官府租给百姓的,第一年租子只要一成。

    北上之前,他去见过他的六弟,只为了打听下这位孟阎罗平日行事。

    他六弟与他隔了一房,平时也算亲厚,大概是为了准备春闱,看着神色很是憔悴。

    “孟……孟节度使是清风明月一般的人物,四哥千万不可被那些荒唐之言所惑。”

    清风明月。

    如果她不是对世家豪族也用了这些阎罗手段,顾淮玱觉得自己也能赞她一句清风明月。

    可惜了。

    清风不拂玉树,明月难照高台。

    “七弟,明日咱们去见孟节度使,不要再提吕家的盐场。”

    “四哥?”

    “此事回去家里会对父祖解释,咱们此来,就

    是为了祭拜姻亲。”

    顾淮珅还想说什么,见自己兄长神色凝重,他就把话憋了回去。

    令顾淮玱没想到的是,他不提盐,穿着一身束袖女袍的孟月池却先提起了盐。

    “顾家的盐要是能走海路到了北海,倒是能省了一路上的兵祸之扰。”

    顾淮玱抬起头,看向这位大启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节度使,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女节度使。

    “孟大人,莫不是在说笑?北海虽然临海,可并无大船可入之港。”

    “要是你们顾家愿意掏钱,我自可以派人替你们建起此港,也算是钱、工各摊。”

    女子的语气很是平缓,不疾不徐,仿佛在说什么诗书掌故。

    有些不合时宜,顾淮玱此时突然想起了自己六弟的憔悴模样。

    六弟从前想要求娶这位旧日的“庐陵明月”,他是知道的,第一年柳夫人婉拒,第二年孟月池不得科举,顾家又请了人上门说和,可惜那时的柳夫人远去西南,孟月池也出走朔北,此事从此搁置不提。

    那时父母说起此事,顾淮玱还以为六弟是仰望孟月池的才学,直至此时。

    这般的女子,难怪能让眼高于顶的顾家六郎数年不忘,为斯憔悴。

    “孟节度使,让顾家在平卢出钱建港……实不相瞒,我顾家从前从未想过此事。”

    “现在想也不晚,吕家的盐场已经归平卢节,如今农闲,几千百姓指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