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120-130(第6/28页)



    “我等将天下七国之道路盘整一番后,分为乡闾小道、郡县内部官道、各郡县互通之官道、咸阳直达天下各地之驰道、咸阳直达北地九原云阳之直道”

    嬴政眼中迅速闪过一抹亮色,直道,乃是大秦攻打匈奴诸地之快捷道路?

    诸昭继续侃侃而谈道,“每一级道路之宽度皆不同,所用筑路之基石亦截然不同如今大秦虽有坚硬之水泥,但车马所行之轨道无法以水泥铺设,仍需以黄土为材料”

    明赫猛地睁大眼看向对方,为什么车轨不能用水泥铺设啊?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啊,人人都能用水泥修路,为什么大秦不可以?

    早早对九公子付出善意值的诸昭,自然是能听见这心声的。他急忙瞥了君王一眼,下一瞬便快速调转话头,状似在对嬴政解释一般,解释道,

    “陛下,所谓无蹄无马,对一匹骏马而言,蹄腿乃是周身最重要之处,而若马匹长期在过于坚硬之路面疾驰,将有损蹄腿再者,我等前些日子在郊外铺设了一段水泥路面,牵来一匹驮车马匹试过数日,若水泥路面逢雨沾水之时,马蹄极易打滑摔倒,如此一来,非但骑乘之人极易受伤,马亦会动辄摔伤腿脚”

    他虽不知道九公子口中的“大家‘指的是谁,但很乐意为这可爱小孩童解释一番的。

    嬴政对诸昭热心得过头的举动之缘由心知肚明,一时倒也没说什么。

    倒是明赫皱着小眉头想了一瞬后,又悄悄跟系统嘀咕道,“统子,既然马不能在水泥路上跑,为什么后世要把水泥路叫做‘马路’呢?我一直以为它是策马奔腾的意思”

    正在疯狂翻资料的系统,急忙放下资料解释道,“宿主,这是误解哦,马路上最多只能牵着马慢慢走因为马匹快速奔驰时,它的蹄部能陷入一小截到泥地草地里,对,就是留下马蹄脚印那一小截,从而可以缓冲力量而在水泥路面奔驰,马蹄就缺失了这部分功能,因为腿部承载的压力更大,就更容易损失马蹄和马腿防滑也是同理,马蹄能陷进泥地草地那部分,也起到了一定的加固腿部力量作用,而下雨天的水泥路面,马匹找不到任何能帮它支撑的外力原理跟人类在水泥地跑步伤腿脚是一样的,只是马匹的腿和蹄相对更容易受伤”

    明赫恍然大悟后,又忍不住苦恼起来,“如果是这样,秦国这路还怎么修啊”

    话音未落,他脑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正要兴冲冲跟系统分享办法,就听诸昭继续道,

    “是以,我等为解决此事,想出了一个各行其道之法”

    第123章

    让明赫感到万分惊讶的是, 诸昭接下来说的“各行其道”法子,跟他脑中灵光闪过的竟是同一个法子——在同一条道路上,划分出人行道与车马行道, 这样一来,车马之道便可以黄土夯铺,而人行之道则以水泥铺设。

    趁着父皇饶有兴致地与诸昭讨论细节, 他不由兴奋地悄悄跟系统感慨个不停,

    “统子,华夏老祖先真的太有智慧了!我刚才虽然也想到了这办法,但它并不是我创造出来的, 而是在前世人车分流是司空惯见的场面可两千多年前的水家,从没见过人车分流啊, 他们竟然能想出这个办法,真是从无到有的飞跃啊”

    明赫前世曾看过一个科普历朝律法的视频, 印象格外深刻, 其中就提到了, 唐宋明清各朝对“当街驰马伤人”的惩罚条律, 所以他笃定就算到了清朝, 人车牛马也仍是同一条路上并行的——据说,世界上最早提出人车分流概念的, 是一个叫霍华德的英国人。(1)

    但系统接下来的话,却再次令他震惊不已,

    “不是的哦宿主, 华夏最早的道路管理规则, 出现在八百年前的西周时期, 水家提出的方案,可能正是受此启发而来不过在原本的史书记载中, 后世朝代并未结合周朝的道路规则开创出‘道路人车分流’之法,说明水家这群老爷爷在专业领域的观念十分超前,已经算得上非常厉害了”

    在系统滔滔不绝的介绍下,明赫这才知道:原来早在西周时期,华夏就出现“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的交通法规了!(1)

    同时,西周王室还根据天子京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食邑之别,划分出宽度为三轨到九轨不等的城市道路规格,并在道旁栽种甘棠、杨柳等树木;

    又按人与牛马通行、牛车通行、驷马马车通行等类别,划分出径、畛、涂、道、路等五种乡闾道路规格。

    除此以外,还设有“六官”负责道路维护与巡逻,譬如,“野庐氏”负责修路,“司寤氏”负责盘查夜间行人通行凭证,而“条狼氏”则负责驱赶捕杀沿途豺狼

    系统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最后感慨道,“西周时期,不管城市道路还是乡村道路,每十里会有为路人提供饭食的‘庐’,每三十里会有为路人提供住宿的‘宿’,而每五十里会设置一个‘市’,还能为马匹提供草料这服务,跟人类两千多年后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也没什么区别了华夏人真的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很有智慧了”

    后来,随着春秋战国乱世的到来,废除了西周井田阡陌道路的大大小小诸侯国们,一个个忙于争夺地盘的谋划,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对手蚕食,哪还有人顾得上按周礼的要求修路?

    是以,列国新修的郡县道路虽也设有驿馆,却绝不可能每十里就出现一个提供饭食的“庐”,正因如此,以黍米蒸晒而成的干粮“糗”,才会成为这时期远行人的通用干粮。

    明赫连声赞叹道,“统子,他们真的太超前太人性化了!在道旁栽树美化环境,设置道路管理人员,提供道路服务区,跟两千多年后真没啥区别我今晚就去劝父皇”

    哪知他意念中的话音未落,就听见年轻帝王清朗的声音响起,

    “朕听闻,数百年前周王室鼎盛之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道旁每三丈而树,桑柳枣榆可为行人遮阴蔽日”(2)

    明赫急忙兴奋仰起头,眉眼弯弯看向自家父皇,喜滋滋嘀咕着,我跟父皇又一次心有灵犀哦,父皇的观念永远走在时代前沿,噢耶!

    嬴政眼中含着融融笑意,垂首贴了贴小家伙的脸蛋,既然小家伙不反对此事,看来朕于道旁栽树便算不得破费。

    诸昭慈祥地看了两眼明赫,这才取出另一份图纸,笑眯眯道,“秦人能做陛下之子民,真乃三生大幸也!老臣早已画好庐宿与树木图纸,还请陛下过目至于道旁之树,老臣以为栽种寻常青松便可,不必如周王室那般以甘棠树道”

    嬴政颔首和煦笑道,“爱卿为大秦思虑周全,甚好!”

    这时,系统忽然大声提醒道,“宿主,快,快劝秦始皇植树造林!我突然想到,古代洪灾泛滥有个被人类忽视的重要原因!古人为了烧火做饭取暖和建筑房屋马车,会不停歇地无序大量砍伐树木,从而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沉积在河道之中,河流淤堵流速减缓,如果遇上暴雨就是下游百姓的灾难”

    明赫猛地眼睛一亮,连声夸道,“统子你好聪明啊!是啊,我一时竟没想起来这事,在后世朝代统治者,意识到树木与洪灾的关系后,都开始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了对,我们大秦也要早些未雨绸缪,多种树总归不是坏事!”

    他立刻仰头眨巴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