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魂井: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锁魂井》 100-110(第13/14页)

程的那女人是自己的扫把星,说实话要是没有这个女人,自己与程家的关系反倒会纯粹一点。叶惟昭与程烈,从最开始就是抱着“英雄惜英雄”的态度开始的。程烈瞧得上叶惟昭,绝对不是因为可以给自己的侄女找个夫君,纯粹只是因为叶惟昭的能力,是真正的出众罢了。

    如果中间没有程姣出来捣乱,不光叶惟昭能够前途似锦,包括程家在内的所有人,都能得个善终。

    叶惟昭垂目,掩去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凌厉。

    他不清楚叶霜与程姣究竟是怎么搭上线的,在这后头是不是有人故意作祟。不过叶惟昭也没打算去纠缠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没有人能够当得上叶惟昭的绊脚石——

    程姣也没那个资格。

    “我等你这么多天,就是想听听你有没有什么要说的,今天你说你没有,那么……我就只能走了。”

    话音刚落,叶霜便站了起来。

    在叶霜准备迈出第一步步伐走出门之前,叶惟昭果断站起来,站在叶霜的面前拦住了她。

    “你不能走。”叶惟昭说,“我得要看着你,现在马上就到最关键的时候,任谁敢拿你来做文章,都是不可以的。”

    ……

    叶霜听不懂叶惟昭说的“最关键”时刻是什么意思,但自打她这么与叶惟昭一闹,她倒是真的不能出门了。

    在叶霜与叶惟昭因为程姣的事争执以前,叶惟昭叫叶霜不要出门,还都仅限于嘴上。叶惟昭看得出叶霜自己也怀有畏惧之心,便任由她偷偷摸摸地偶尔去一趟如意锦。毕竟有些东西本身也无伤大雅,如果叶霜自己能够控制住节奏,叶惟昭并不想处处与叶霜唱反调。

    但是自从叶霜与叶惟昭那么闹了一回,叶惟昭就派了卫兵来驻守静安府,他直接向卫兵下了军令:那就是二小姐不准出门,也不准许程家的三小姐程姣进静安府。

    叶惟昭不是没想过是不是换一处宅子住,好让叶霜心安,但是很快他便否定了这个想法。且不论现在的叶惟昭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新的宅子,让叶霜心安。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本质,就不是宅子的问题。

    如果嫌租金少,叶惟昭可以主动提高支付给程家的租金。就算叶惟昭带着叶霜换一个地方住,可只要叶霜是跟叶惟昭住在一起的,程姣有腿,但凡被她知道了这个消息,随时都可能再来找叶霜,说出些什么完全不存在,却让叶惟昭难以招架的话,引得叶霜再一次与叶惟昭针锋相对。

    叶惟昭往江宁去了一封信,信是写给叶济康的。他告诉叶济康,叶霜跟自己在一起,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江宁了。叶惟昭还对叶济康说,自己会把叶霜留在身边,待得京中的事办完,他会直接带着叶霜回江宁来办酒,或是派人来接徐家人上京喝酒。

    叶惟昭要叶济康自己处理好对徐府的交代问题,是叶济康把叶霜放走的,现在人回不来了,这个原因只能由叶济康去跟徐家人讲清楚了。

    叶惟昭还告诉叶济康,如果有必要,叶济康可以把叶惟昭的这封信也交给徐家人看,只不过解释的话,就只能交给叶济康去办了。

    叶惟昭能够想像得出,收到这封信的叶济康会是怎样一副暴跳如雷的样子。但是叶惟昭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事情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么箭就已经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110章 筹措

    这一世,叶惟昭更加注意了自己与程家的距离问题,若非万不得已,他也不想给自己找一个势力强劲的敌人。

    虽然叶惟昭的平步青云离不开程家人的慧眼识珠,但是在公开的场合,叶惟昭反而尽量避免与程家站在一起。尽可能淡化自己与程氏一脉的关联度,是叶惟昭一直都在努力做的事。

    因为叶惟昭不会旗帜鲜明地与程家站在一处,程姣的爹程坚就曾多次明里暗里地提示自己的兄弟程烈,叶惟昭并不像你说的那么老实。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的隔阂,好几次程姣娘向程坚提起女儿程姣想与叶惟昭结亲的事,都被程坚自己给按回去了。

    差不多就这样在程坚的“帮助”下,叶惟昭努力在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和对程家的依赖之间平衡了两年,总算掌握住了神机营的头把大旗,也算在皇帝跟前站稳了脚。

    彼时赵昀领导下的帝国表面太平无事,风风光光,实则已经千疮百孔。皇帝赵昀杀起自己的兄弟来倒是杀伐果决,但是当他一旦坐稳了朝廷,相比较起先太子赵珩来,赵昀资质平庸,懒政惰政的坏毛病就慢慢地彰显无遗。

    赵昀喜欢当皇帝,享受一呼百应指点江山的感觉,只可惜赵昀的能力实在有限,否则当初先皇帝立太子的时候也不会不考虑他了。在杀死先太子赵珩全家,夺得帝位后,没有了最大的心腹之患,赵昀总算是放下了心来。

    比起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这般难办的事,赵昀宁愿选择守成。守江山总比打江山容易,为了不出错,不让自己好不容易夺来的帝位毁于一旦,赵昀充分发挥了自己“遵祖制,守正统”的办事风格。

    能不办的新鲜事尽量不办,能不改的条例,统统都尽量不改。说好听点是“无为而治”,说不好听的话,就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党争,在朝堂上,官员们分派别,根据其代表的不同利益群体分为新贵派和老京派。

    本来朝堂之上有人就自会成派,按同乡分派,按师从分派,但朋党之争却在赵昀执政时期达到了顶峰。最严重的时候,只要新贵派提出一个什么观点,老京派就会有人站出来反驳,也不管这观点对还是不对,总之双方就是要为反而反,打倒对方才是他们争斗的目的,而不是解决问题。导致办什么事都难于上青天,朝廷运转越来越艰难。

    不光在朝堂上是这样,就连在民间,乡党也日益猖獗,在严重的地方,乡党直接就架空了衙门。这样的例子在叶济康身上就体现了个淋漓尽致。

    虽然后来赵昀派了李世澈前往江宁查乡党,但小小的李世澈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治得了这样的社会沉痾呢?每一次乡党猖獗的时候就派一个人去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左不过就是选一批最有钱人交给赵昀,杀鸡宰牛,把这些有钱人办了,朝廷例行收一回钱,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乡党们无非就是折几个人,正好顺便完成更新迭代,换一个领头的继续架空朝廷。在这往后的日子里,大家继续该怎么结党就继续怎么结党,改怎么营私,就接着营私。

    总之,就这样,赵昀直接把自己兄长的江山给夺了过来,除了办事的人变了,其他通通不变。依赵昀的想法,依样画葫芦,只要守得他这一代江山不倒,赵昀这一辈子,就值了,至于下一代,下下代的江山怎么样,他也管不着了。

    古话有云“富不过三代”,这种衰败定律里头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懒惰式的“无为”,实际上并不能守成,这本质上就是躺在祖宗们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金山都不够吃的。

    所以现在在赵昀统治下的帝国也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冗兵、冗官、冗费”,带来了一系的问题,这些问题伴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国家运转举步维艰,国库长年空虚。

    内忧只是一部分,赵昀在处理帝国内忧时候的“无为”本质上还是无能的一种表现,但说起他对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