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明村坞: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晓日明村坞》 50-60(第8/13页)

起,却异常美味,咸蛋黄的存在减淡了豆沙馅的甜腻,而豆沙又使得蛋黄没有干吃那么咸了……”

    也有人好奇:“豆沙是什么?”

    杜三嫂被众人围着,有些生怯,但还是如实回答:“红豆。”

    “那怎么是甜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因为加了糖浆。”

    “……”众人七嘴八舌地问,但涉及商业机密,杜三嫂便不肯回答了。

    终于,遇到了问价的客人:“这一个月饼多少钱?”

    “一个二十文。”

    “嘶——这么贵!”众人战术后仰。

    “一个月饼能分四份,一份是五文钱,这般算的话,是不是就不贵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众人:“……”

    一个人吃一个月饼还是太腻了,吃不完,所以分成四份无疑是最优解。一家四口人的话,刚好一人一份,这么算来,二十文钱似乎也不是很贵了……要知道跟糖有关的东西都贵。

    虽然糕饼生意一开始不是很好,但是吃过紫霜园糕点的人都会成为回头客。特别是一些富户,觉得用这样的糕点、糖果来招待客人特别有面子。

    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紫霜园糖果糕饼,有幸品尝过的人也逐渐地喜欢上了这些甜点。

    杜三嫂做出来的糕点品种逐渐丰富,那些用料成本高的,如马蹄糕,她暂时先不做了,主要推出芝麻糕、绿豆糕、米糕、月饼等。糖果类则有姜糖、椰子糖、冬瓜糖、柚皮糖、冰糖葫芦等。

    很多糕饼糖果南康州的百姓见都没见过,而一旦吃过,便觉得回味无穷,很多人都以能吃上紫霜园的糖果为荣,毕竟这些东西真的太贵了!

    只有冬瓜糖,因为冬瓜的产量高,成本相对较低,做法也简单,所以卖得算是便宜的,哪怕是买一根冬瓜糖给孩子舔,也能舔上一整天。

    在刻意的宣传和营销下,紫霜园这个品牌算是传遍了南康州。

    等到了甘蔗丰收,糖寮又开始冒烟的季节,第一家卖糕饼糖果的紫霜园·杜记食斋开张了!

    铺子是冯佑民和梁姻帮忙找的,考虑到杜三嫂要带着嗣子生活,可能还得雇人帮忙,所以找的是“前铺后居”格局的房子。原本杜三嫂是想租的,但是考虑到房东有可能会在她把铺子经营得红红火火之际,将她赶走,然后自己开一家冒牌的紫霜园来抢生意,所以杜三嫂咬咬牙,向洲渚、杜佳云和冯佑民借了钱,买下了这里。

    铺子开张的当天,杜段、梁氏和杜二郎也过来了。

    看着新挂上去的旗子,他们下意识就忽略了紫霜园三个字,眼里只有上面绣着的“杜记食斋”四字,心中颇为自豪和沾沾自喜:这是我们杜家的铺子!

    实际上,之所以起名杜氏,是因为这件铺子,杜佳云出了大头,洲渚和池不故的总投资占比只有两成。杜三嫂担心以自己的姓氏起名会被杜家人怀疑,因此以杜佳云的姓氏为名。

    由于杜三嫂要做糕点,所以她雇了一个手脚勤快又能说会道的中年妇人当伙计。杜二嫂早已将铺子当成自家的产业,提出要来帮忙,但杜三嫂以她要照顾杜二郎,夫妻不能分离太久为由,回绝了。

    至于收钱这种事,更不可能让杜家人沾手。

    糕饼铺的事,洲渚完全没有过问的打算,她现在的重心还是在糖寮上面。

    入秋的时候,冯佑民带来了一大笔订单,买糖的是去年的广州商贾,那一次他带回去的糖让他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即便商税增加了,但他还是为利益所驱,加大了收购力度。

    当然,因为商税增加和南康州甘蔗丰收,双方免不得一番拉扯,最终大家都是各退一步,每人都少挣一点,洲渚这边的批发价让了两文钱每斤。

    ……

    南康州,广州贾姓商贾从冯佑民的铺子出来,便在街上闲逛起来,没一会儿,他便在一家铺子上面看到了一面旗子,上面绣着“紫霜园·杜记食斋”的字样。

    他买的糖就是紫霜园的,所以下意识走进了这家铺子。

    进了门才发现这里竟然摆着不少食盒,食盒里装着各色糖果糕饼,他看那些名字发现都是自己没听说过的。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你们这家铺子跟卖糖的紫霜园有什么关系?”贾姓商贾问正在算账的杜三嫂。

    杜三嫂露出一个端庄,但不过分热情的笑容:“我们这儿的糖果糕饼用的都是紫霜园的糖制作的,紫霜园的东家也参了股进来。”

    “参股?”

    杜三嫂没有解释的意思,只是将试吃的盘子端过去让他尝试一下。

    贾姓商贾试吃了好几样,道:“这些糖果糕饼怎么都没见过,是你做的吗?”

    “是紫霜园的东家教我做的。”杜三嫂道,虽然都是她亲手做的,但做法却是洲渚提供的,因此她不敢吞功。

    贾姓商贾仿佛看到了一条铺满了铜钱的大道,他开始打听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杜三嫂看起来怯弱,实际心里有自己的主意,自然不会告诉他。

    贾姓商贾虽然没能偷师,但还是各买了一些糖果糕饼回去,并且打定主意回广州的时候多备一些,在海上吃。

    杜三嫂不仅在食材和口味上用了功夫,在外包装上也费了心思,她让人刻了一枚大印,然后在油纸上印几个紫霜园·杜记食斋的印记,这样提着在路上走,别人就知道是哪家的东西了。

    至亲

    北方的战事从夏秋打到入冬。

    期间周凭骁给池不故带了消息来, 她的继父辛宗是云州防御使,这次战事起也波及了云州,所以他一直在前线打仗。池不故的母亲及同母异父的弟弟都在汴梁, 倒是没有被困在云州。

    不过,前线将士的日子都不好过, 因为入冬后,天气恶劣, 物资缺乏,对中原的兵士十分不利。反倒是一直生活在关外的敌人,趁着河水结冰,就挥师南下, 四处烧杀劫掠。他们抢完就跑,中原这边的兵马赶到时, 他们早溜之大吉了。

    周凭骁也想到前线去立功, 但又放心不下池不故, 想让池不故回汴梁去。

    池不故道:“你既投军, 又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斗志, 何苦要因为我而放弃这番机会?只要从父打了胜仗,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即便我没有在娘亲身边, 也定然不会有人敢再欺负我。”

    况且, 哪怕周凭骁在这里,以他这么低微的官职, 只怕也做不了什么。

    周凭骁原本还想再劝,但池不故坚持, 且这些年来,因洲渚开办了糖寮, 使得她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乡人也畏惧力大无穷的洲渚,倒真的没什么人敢去找她们的麻烦。所以即便他不在这里,池不故与洲渚应该也能好好地活着。

    周凭骁心中有了决断,很快便得到了升官的敕书,他将会负责押运粮草前往前线。

    回到汴梁述职后,周凭骁先将池不故交给他的东西拿去给她的母亲张胡璇,顺便当面汇报一下池不故的近况。

    “这是糖冰,还有这些糖果,都是她亲手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