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日子: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六零年代好日子》 40-50(第5/16页)



    又拿出家里的刚需砍柴刀,上山搂柴没有个柴刀一点也不方便,她就经常见四哥在磨豁了口的柴刀。

    给她娘准备的是剪刀、菜刀、削皮刀、大大的擦丝器,还有几把镰刀。

    小猪逮回来养到夏天正是胃口大的时候,平平安安他们放暑假在家,就可以去割猪草了,一把好的镰刀可以事半功倍。

    平平、安安:“……”谢谢,但不需要。

    小猪:“……”谢谢,胃口一直都大。

    珍珍看着她娘最先拿起了擦丝器:“这个好用,以后给小猪煮猪食,用这个比家里的小的快多了。”

    又拿起削皮刀:“这是什么?”

    珍珍拿一个苹果出来,她手劲小,用了削皮器她也能轻而易举地削掉一块苹果皮。

    “这个最没用,吃苹果削皮不是浪费嘛!”

    珍珍本以为她娘最爱削皮器的,因为家里吃洋芋、红薯,没有削过皮,她还以为是她娘没有趁手的工具呢。

    原来是没有削皮的习惯啊。

    在王红芬眼里,皮压根不用削,玉米都是连玉米芯一起磨了,红薯皮有啥不能吃的。

    接着王红芬拿了砍柴刀和斧头、镰刀挨个看着:“这砍刀好,这下你四哥就能多搂点柴回来了。”

    说着她看了看屋内,有什么能给她试试手的,看了一圈,啥都舍不得砍,算了,闺女拿出来的肯定不会差。

    王红芬拿着锯子出去给小四:“喏,用这个。”

    小四装模作样摸了把刀刃:“娘,这锯子好锋利!”

    有了好工具在手,他不用娘催,立马去试了试,一锯子下去木屑翻飞:“好用,以后我带这个上山。”

    过了两天,韩铁柱找了个借口出去,带回来两颗桃树苗、两颗李子、还有几颗西瓜苗,两颗葡萄苗。

    西瓜种到菜地里,其他的都种在院里,沿着院墙种了一圈。

    珍珍拿出来的都是三四年的树龄,当年就能结果了。

    除了王红芬和韩铁柱,其他人对这些树苗不抱有太大希望,肯定酸得很。

    今年分自留地前,大队地里开始种水稻的时候,

    王红芬义正言辞地说老韩腰腿不好,就配合她少做点,千万不能把腰在折腾坏了。两人一组慢慢来。

    珍珍带着喜儿,跑到了韩铁柱和王红芬干活的田里,偷偷地调换了一些水稻苗。

    这些水稻苗是她按照韩铁柱教的方法培育出来的。

    直接换大队上的水稻种子的话太显眼了,还不如今年少种点,等来年就可以用这几亩地的水稻种子了。

    为了不让人疑心,她还偷偷地调换了隔壁几组的水稻苗。

    为了不显眼,珍珍特意把水稻苗弄得稍微焉吧一些,然后在泥巴水里滚了滚,

    这样就算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是他们干了一上午活,人人累得头昏眼花,只想早点干完早点回家。

    有点不一样也不想往心里去。

    小麦和水稻不同,小麦是直接撒种子到地里的,她没办法整袋的调换种子,

    只能想办法,在地头上玩耍的时候,偷偷往种子口袋里添加几斤进去。

    时间进入到五月下旬,学校放了农忙假。

    第44章 良种

    大队长和技术员蹲在已经放干了水的水稻田边, 观察着这片与众不同的水稻。

    水放干是为了下一步水稻成熟收割做准备。

    待水稻完全成熟时,田也晒干好下地了:“为甚这一片的稻子比其他的早熟几天?”大队长同技术员说道。

    技术员是一头雾水,自己是个种田萌新啊:“高队长, 是不是这块地比较肥啊?”

    大队长摇头,应该没什么不同啊,大队上的地除了几块留作种子的试验田, 不都差不多的嘛。

    而且这片水稻不仅早熟, 植株比其他的高, 稻穗也多, 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的一株水稻上的稻也比其他的多。

    大队长伸手摘了一颗稻米捻了捻,以他的经验推算,这块地的稻子绝对会高于普通稻田两倍以上。

    盐碱地那边是赵家沟和大王村合力开出来的, 一百多亩平分给了两个村, 现在听技术员的,种了一茬绿肥来肥田,等农忙结束,再种上水稻。

    这块水稻田亩产应该能收到五六百斤, 这还是发现的晚,后期才给这地追肥, 要是一开始肥力跟上, 千把斤也不是不能想。

    大队长天天长在了水稻田里, 甚至亲自安排了社员白天晚上看着, 白天要赶鸟雀, 晚上赶硕鼠。

    生怕损失了一粒粮食。

    终于水稻成熟了, 大队长一声令下, 大队干活最麻利的一批社员主动要求来割水稻,

    他们也好奇, 这块水稻田能有多少产量。

    水稻田周围还围了圈看热闹的,大队长挥着手喊道:“看热闹也别闲着,把后面落下的稻米捡捡。”

    有愿意的就留下捡稻米,不愿意的到其他地里磨洋工去了。

    一亩地一般两个人要收两三个小时,这两亩多地大家齐上阵,一人一垄,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都是老农民了,看植株就知道产量比寻常的高。

    “大队长,这可一定要留着做种哇!”谁割谁知道,手中拽着同样一把水稻,这块地里的明显比以前的水稻要重。

    割下的水稻立马送去晒场脱粒,

    晒场空荡荡,两亩多地的水稻脱粒下来,稀稀拉拉地铺了一大片,

    最近都是晴天,每天大太阳火辣辣地高挂天空,晒一天就差不多可以称重了,大队长耐着性子等了二天下午,水稻全部装袋后进行称重。

    “多少?”

    他问计数的会计。

    “1500斤还多几十斤零头。”

    大队长口算了下,达到了亩产600斤。

    赵家沟社员沸腾了,这些做种子种下去,如果都是600斤的产量,他们大队交了公粮后,每家每户能多发比以前多一倍的粮食了。

    要知道他们村最精心侍弄的水稻也才两三百斤,有些肥力不够的田两百斤都费劲。

    加上高产的玉米和洋芋,今年秋收后可以分好些粮食了。

    大队长在心里算着。

    1500斤留下一半做种应该还是可以的,

    这样大队上可以种植约100亩的水稻,亩产按照现在最低600算,100亩有6万,正好大队搞了盐碱地,有地方种,就是不知道盐碱地的收成咋样,值不值得他来冒险。

    赵家沟属于小生产队,有100多亩地,以前打的粮食勉强够吃的,

    现在又增添了盐碱地和自留地,

    种上了高产玉米和洋芋,如果水稻产量也提高了,那么赵家沟将完完全全地摆脱贫困,吃喝不愁。

    高大队长心头火热,想象着每天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