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发家养娃: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八零之发家养娃》 160-180(第10/46页)

样,若是制衣坊因为他们的无能做不下去,大家都死路一条。

    周晓娴极为泼辣,一个人就能掐一群人。

    周英子在后面看得一愣一愣的,她和其他女工都没有发挥的机会。

    大家也确实不敢拿周晓娴怎么样,周支书还在这呢。

    再者,周晓娴说得也确实有道理。

    自打瓜子坊打算搬走,他们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总有种自家的产业,被人偷走了的感觉。

    后来得知原本也想在这里建厂的,但是拿不到合适的地才离开,不少人扼腕不已。

    可支书站出来说,谁愿意把自家地让出来,却也没人吭声。

    瓜子厂离开之后,大家明显感受到了落差。

    以前村子里的菜都有地方销,而且作坊一缺人,他们也有可能可以进去,现在跑那么远,就很难有第一手消息,也就不容易进去了。

    若是再闹腾,制衣厂也走了,那可真是什么好处都捞不到了。

    于是这场闹剧又平息了,大家对周晓娴更是惧怕。

    这小妮子,年纪不大,却是厉害得很。

    难怪这么大年纪也没有说婆家,这样的媳妇谁敢娶啊。

    支书家也在为周晓娴担心,周晓娴才不理会。

    “夏姐说了,只有庸才才不招人妒忌。我因为太有本事而与他们格格不入,这才招那些无能的人恨的。”

    这一句话,将支书家的人堵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大家都说周晓娴跟陆夏都学野了,就跟陆夏身边的陆海霞一样,都没有女人样了。

    周晓娴看陆夏特意交代这点,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是该这样,我们村适合干这活的人也招得差不多了,干脆也别给村里名额了,该怎么收怎么收。”

    陆夏自然是愿意的,这样一来能吸纳更多的人才,受益的人是他。

    “村支书,我之前就跟你提过,我们要扩大生产,是需要土地的。”

    既然开始建厂,不能规章制度上体现,福利待遇也得跟上。

    制衣坊忙碌的时候,夜班是不能少的。

    可能进制衣坊的,大多都是女性,如此一来其他村的女工回家就太不安全了,必须建立起员工宿舍。

    成家的女工,也会根据进入工厂的时间和贡献,以及急需程度分房。

    若是房子比较宽裕,原本就已经有房子的,依然可以分到,只是不能对外出租,更没权利售卖。

    而搬进来之后,原本的房子用来出租或者其他,陆夏是不会管的。

    不让出租售卖,一来为了方便管理家属区住户;二来,现在的女性比较弱势,要是知道她有分房资格,兴许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能过来占便宜。

    陆夏不乐意看到,干脆就做了死规定。

    厂房也得重新建造或是改造,制衣厂由于都是易燃物,必须要注重消防等。

    这样一来,就需要一大片地方,目前的场地是不够的。

    村支书下意识将自己的旱烟摸了出来,周晓娴轻咳了一声。

    村支书只含着,没有点燃。

    好一会,他才开口:“我们村委会会跟村民协商解决的。”

    “不需要勉强,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之前瓜子厂建厂也曾出现过,一开始答应,后来反悔的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开工了,有人跑出来躺在地上说不赔钱就不起来,除非从自己身上压过去。

    可之前都已经谈好了条件,这样临时反悔着实令人生气。

    陆东升当场就决定放弃这片地,要跑到其他地方建厂,以后这个村的瓜子也不再收了。

    至于之前已经付过的钱,会告到法院上去追回,反正合约上也明白写了的,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陆东升的硬气,把村干部们吓了一跳。

    其实他们心里也是知道会有人闹事的,就想着万一闹能赚到一点是一点,也就睁只眼闭着眼。

    没想到陆东升这么硬气,哪怕钱都已经砸了,二话不说就要走,随时可以做到及时止损。

    这种态度令人很是害怕,陆家名下多少产业,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要是辣椒、向日葵都不收了,对村子的影响非常大,名声也全都没了。

    而且陆东升非常绝,不仅他们村不收,附近村子都不收。

    这不是故意让人跑过来揍人吗,偏偏这种事又不能摁着人干,他们又没说自己不收,别人也不许收。

    那个村子各种道歉,陆东升才消了气。

    不过却也不再在那个村子建厂,而是搬到隔壁村去。

    但是向日葵、辣酱等物还是会收,可是得自己送过去,不会上门收。

    这还是在还了土地钱,折腾了一大圈,都求到镇上县里,这才摆平的。

    隔壁村差点没给乐翻了,谁能晓得这么个大馅饼掉落到自己头上,原本他们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自打厂子建起来,村民更发现村子里有厂子的好处了。

    原来不仅仅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村里人能进厂子干活。

    还有家里种的菜,养的鸡鸭等,都不愁没地方卖了,只要送到厂里就会有人收。

    顶多是太多了,会有人让他们岔开日子再送。

    而且由于厂子建在他们村,县里镇上也更为重视,线路都重新修整了一遍。

    有个什么好事,也常常能想到他们。

    原来的那个村,越想越气,将那闹事的人家骂得狗血淋头,门都不敢出。

    村干部也同样被唾骂,煮熟的鸭子都能飞。

    陆东升也一战成名,知道陆家人就是硬气的,他们不怕亏一点钱,谁敢胡来就硬刚。

    周支书自然也听说了,当时还有人说瓜子厂就不该去别的地方,否则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现在轮到自家了,那感觉还真是不一样,虽然他们也没打算干什么。

    周支书这次去询问大家的意见,很快就通过了。

    瓜子坊走了之后,周家村的人就感受到了不同。

    瓜子坊带来的好处远不如制衣坊,?若是制衣坊也走了,那可真是伤筋动骨了,很多家里一半的收入就没了,这年头种地是挣不来几个钱的,他们这种没手艺的,在外头做活也很难赚到。

    周家村的人没问题,陆夏就去县里申请。

    最终划出了一片地方,用来修建服装厂。

    那里紧挨着县里的地方,一半是周家村的,一半是县里头的。

    陆夏并没有圈多少地,不过若是以后需要扩建,也能有余地。

    虽然此时已经临近春节,可陆夏依然找人将地给整平,为后面建房做准备。

    聘用的建筑工人,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