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金台: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凤谋金台》 110-120(第14/19页)

 另一名将军也沉声说:“我们不在*宫里胡闹,咱们去宫外说话。”

    “走吧,牛侍郎。”

    牛和德往后退了一步,在宫内他们不敢将他怎么样,可是出了宫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有什么话,就在这里说,我们是朝臣,我和你们没有私事……”

    话音未落,两人一左一右拎起牛和德的衣领,牛和德惊慌挣扎:“你们要干什么?!放开我!我是当朝宰相!是朝廷命官——”

    “放心,我们不杀人,”冯知节转身,“只是去宫外清点一下‘你为国谋’的账。”

    他们拖着他一路离开皇宫,牛和德的呼救声渐渐远去,冷风一阵掠过,吹动宫树枝叶,高墙宫瓦逐渐变得模糊。

    冯竹晋坐在轮椅上,双手紧紧攥着扶手,指节泛白,嘴唇也因怒意而微微颤抖。

    “让我出去!”

    旁边围着的士兵们唉叹了口气,一早上,郎君闹了整整一个早上!

    “我要去见徐圭言!凭什么抓她不抓我!她谋反,我是她的郎君,我也谋反啊!来人啊,抓我啊!”

    他大声吼叫着,看护着他的士兵和院落中的小厮都是一脸无奈。

    这场闹剧从早上的惊慌失措,到现在的习惯麻木,冯竹晋是一点都不累。

    “放——我——出——去——”

    他闭着眼仰头大叫,倏地,箭朝着他飞过来,冯竹晋愣了一下低头躲开,那箭直直地射穿了身后缠绕花果的木头。

    众人往后看去,看到了冯淑娇,让出一条路来。

    “烦死了!叫唤一早上了不累么?你现在出去有什么用?徐家外头一个有用的人都没有,你进去了徐家更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冯淑娇冷着脸说,一步一步地走进院子里,身后的丫鬟搬了一张椅子放在她身后,冯淑娇坐在他对面,“你爹不想让你和徐家扯上关系也没用,你和徐圭言是夫妻,事情严重了自然是会叫你去问话的。况且,现在徐圭言在狱中,先前你腿好的时候还知道笼络那些狱卒头子,现在怎么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光会在这里叫唤?”

    冯竹晋冷静下来看着自已的姐姐。

    “既然如此,昨晚为什么是父亲去捉的徐途之?”

    “这才对啊,父亲是什么位置?兵部尚书,怎么上来的?皇帝钦点的,父亲是圣上的棋子、心腹,这个时候自断其臂才能表明衷心更能给徐家争取一些好处。旁的人过来抓他,保不齐少个胳膊少个腿,严刑逼供什么的,你知道吗?”

    听到这些话,冯竹晋的神色才好了许多,“那你的意思是,徐圭言不会怪我?”

    冯淑娇抬手,一旁的小厮递过来一杯茶,她抿了一口才说,“怪你有什么用呢?她沦落至此,怪你是没用的,”说完,转头看向那支箭,“可惜了……一会儿换个新的。”

    丫鬟点头,嬷嬷记了下来。

    冯竹晋的暴躁和愤怒在冯淑娇面前一下子都成了泡影,四两拨千斤般的消失了,从小到大他看不清这个姐姐,也有些许害怕,成年后他的天地更广阔,不拘泥于狭小天地之间,见识过太多,便从没再怕过姐姐。

    可现在,冯淑娇云淡风轻的模样,他着实有些佩服。后院的生活他过了许久,也明白有多乏味,能有姐姐这般定力和魄力,实属不易。

    于是,这一瞬,冯竹晋暗自投降,承认了自已的不足。

    “……我明白了,一会儿我派人出去打听一下……”

    “你身子不便,需要的话叫我的小厮帮忙。”

    “好。”

    冯淑娇说完,也没急着走,坐在他院子里喝完了一杯茶,听到前院小厮出来说冯知节回来了,她才起身出了院。

    太子与皇后谋反一事沸沸扬扬,虽然消息未出长安,但在宫中已搅得风声鹤唳。

    文德殿内,史官们早已将案卷铺开,按例该记,但此案却格外为难。罪名未定,圣旨含糊,史实不足,而风闻太多。

    玄武门之变可以明写,是成王败寇;可眼下这场“未遂”的风波,主事者不见踪影,朝廷上下缄默,宫门之外百姓未闻一言。

    颜知微坐在东侧几案前,笔尖悬空,迟迟未落。

    她并非史馆中唯一的女史,虽然上一次圣上因为改祖制的事换了一批男史官,但文德殿内仍有十余位女官常驻,皆为精擅笔札者:记录内廷仪注,或校勘旧档。

    武帝之后,文史记载便都由女官来记载,百年后仍旧是如此传统。

    颜知微思索半晌,她面前的空卷上,写了一行又划去一行。

    “太子潜逃,皇后不知所终。”

    她叹了口气,又补了一笔:“圣上震怒,令彻查,未下明旨。”

    写到“秦斯礼”三字时,她指尖略顿。

    这人是野路子升上来的,前有秦家的记载,她也看过,只是秦斯礼的晋升路径太不同寻常了。

    凉州城的主簿到长安的兵部尚书,几乎是一步登天就站在了圣上身边。

    她曾三次旁听朝议,见他沉默、附议、不辩,回到史馆后,几位同僚也忍不住议论:“他不过是从强。”

    “强者易附,弱者难恃。”颜知微不置可否。她想了很久,终在卷宗下写下:

    “当时议论曰:斯礼舍旧恩而迎新主,或谓趋利,或谓识时。然世间常情,能持正而不动者少,能明断而不偏者稀。是非未定,史笔亦当慎重,不予置评。”

    她放下笔,眼神平静如水。

    当然,这种媚上的嘲讽不仅仅停留于书面,史官记载之上。更多的是,当朝同僚人之间的嘲讽。

    “无耻之徒,为了一步高位,便连太子都敢出卖!”

    “真看不出来,他原来也不过是墙头草!”

    “他可能也是怕了,秦家一脚天堂,一脚地狱,牢牢抓住圣上才是永久的生存之道啊。”

    风言风语,秦斯礼听说到了,可上朝的时候,该对他鞠躬的人一个不落,该对他问好的人也不敢不问,该微笑的仍旧是笑的大方。

    人嘛,都是这样。况且,宫廷风云,从来都是向强者倾斜的。

    只是,牛和德在宫外被几个将军痛揍一顿后,圣上也当没听说过此事,军/权不在手,没人敢和武将们唧唧歪歪。

    尤其是他们为太子出气,李鸾徽越发难捱。改祖制是小事,他说了算,可动太子一事,试探了军/队的态度,他还是难。

    第118章 暗流涌动石子沉【VIP】

    至于徐家这个案子怎么判,李文韬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徐家实属无辜,是圣上、李文韬,还有皇后一族之间斗争的牺牲品,此事兹大,判轻了不足以服众,判重了愧对徐家。

    李文韬坐在户部左署的审案堂中,面前案卷堆叠如山,烛火映在他眼中如冰。

    他手中拿着的一封供词,是刑部和肃政司联合送来的。

    上面写明——徐家密藏东宫书信,试图在祭祀大典后联合边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