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鞘: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剑出鞘》 110-120(第11/13页)

叶子,只能是冬采了。

    奚琴见阿织这般问:“你也想到了?”

    阿织“嗯”一声,“官员问话时,提起那朵簪花,我就觉得古怪,郑氏再大意,也不至于将簪花放在凶手手中。后来你说凶手是为了复仇,在尸身上画青莲印,是为了引出仇人,我就想明白了。簪花如果不是郑氏大意落下的,那么它出现在薛深手中,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凶手故意放的。

    “她为何要放簪花?因为她要引出仇人。她知道她频繁作案,已经引起仇人的注意,所以她故意留下线索,让仇人来寻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和仇人正面对上。”

    更不必提除了郑氏,只有冬采清楚地知道这朵簪花的重要性;案发当日早上,她就在现场,是最有可能把簪花留在尸身上的人;还有,今日官员问话时,她站出来为簪花作证,不正是为了被官员带走?

    阿织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她的心中有许多困惑之处,她不明白冬采为何这么莽撞,仓促地让自己走到明处,难道不怕仇人暗中设伏,自己的计划功亏一篑吗?

    其实奚琴也有不解之处,记忆纵然模糊,他对鸤鸠并不是一无所知,流纱故去的梦里,他曾见过他,他记得他是个沉默寡言的男子,而冬采分明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她的身上,何以有鸤鸠的气息?

    但,来不及想这么多了,至少,他与阿织各寻了一条路子往下探寻,最后的结果都是冬采。

    凶手必是她无疑。

    既然冬采是故意被官差们带走的,那么——

    奚琴目光一凝:“可能要出事,我们走!”

    第119章 镜中月(一)

    郑氏毕竟是相府的女眷, 官差押送她没用囚车,用的是一辆窄身蓝顶的马车。

    到了大理寺,天已经黑了,官员把郑氏和冬采引到内衙, 正待审, 忽见内衙庭中立着一名身着玄衣的吏目。吏目似乎早就等在这里了, 看到郑氏,快步上前, 在官员耳边低语了几句, 官员听后, 当即蹙了眉,说:“这不合规矩吧?”

    吏目稍一思索,又低语了一句。

    大理寺的官员是个秉公办事的, 然而, 吏目不知是传达了谁的意思, 官员一时为难起来,片刻,他朝押送郑氏与冬采的官差们递了个眼色,官差们退去庭外, 玄衣吏目上前, 礼数周到地对郑氏道:“少夫人,请。”

    衙门办差有衙门的章程, 郑氏并不清楚章程是什么,见接引的吏目态度温和, 以为是他是孟相派来的,便甘愿跟着他走。

    在马车上又颠簸了近一个时辰,她被引到了一间楼阁前, 楼阁上有个牌匾,写着“镜中月”三个字。

    郑氏是土生土长的宣都人,她虽然闹不明白“镜中月”究竟是何处,但她认得眼下所处的街道。这是城西一条喧哗的长街,街上茶肆酒楼繁多,京中的达官贵人都爱来此。

    方至此时,郑氏心中才生出一点怯意。她下意识握紧了冬采的手,然而一路上一直在安慰她的冬采此刻却没了声音。郑氏转头看了冬采一眼,只见她双唇紧抿,目光死死地盯着牌匾上“镜中月”三个大字,仿佛她认得这个地方。

    镜中月的外间是个酒楼,进到里处别有洞天,偌大的庭院一眼望不到头,她们穿花过径,被带到东边的一间厅堂。一进堂内,门就被关上了,堂的左右两侧分立着几名神情冷肃的黑衣人,上首垂着纱帘,纱帘后似有一人端坐。

    引路的紫衣吏目很快上前,隔着帘对里头的人作了个揖,说:“计先生,人带到了。“

    帘里的计先生应了一声,抬手挥了挥,吏目便从厅堂一侧的暗门离开了。

    厅堂静了下来,过了会儿,计先生抬手撩开帘,来到冬采和郑氏跟前,他笑了一声,不疾不徐地问道:“这么说,近来京中死的这么多人,都是你杀的?”

    郑氏听了这话,极为不解。

    她是不小心遗落了簪花,可是单凭一朵簪花就推测她是凶手,未免也太草率了,衙门不是要审她么,就是这么审的?

    “你、你可不要含血喷人!”郑氏立刻道。

    她抬起头,对上计先生的目光,不由一怔。

    这个计先生竟是出乎意料的俊朗,虽然两边鬓发已染微霜,模样看上去才刚至而立。

    他没应郑氏的话,继续道:“每杀一个,就在他们身上留下一枚青莲印,怎么,你在找我?”

    “你记性倒是好,当年在祁王府,伤过他的,害过他的,都被你一个一个记住了,眼下你觉得报仇报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尸身边留下簪花,就是引我来寻你?”

    “杀了我‘镜中月’这么多人,你还敢来见我,你以为我会放过你?”

    如果说郑氏起初只是不解,听到这里,她完全懵了。

    什么青莲印是为了找人?什么报仇?为什么说……杀了镜中月这么多人?

    但郑氏不傻,她从计先生的话语中,隐约捕捉到了一条线索,沿着这一条线索,一点一点地厘清了些许真相。

    三年前的祁王府之乱她知道,当时反贼攻入祁王府,杀了王府中不少人,祁王也在此乱后失踪了。

    她甚至知道,这场叛乱,其实是裕王和孟相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祁王继承储君之位。攻入祁王府的反贼也不是反贼,而是裕王私底下养的杀手。这些杀手行踪隐秘,都有现实的身份作为掩护,所以后来朝廷去查,也没有查出究竟。

    郑氏一念及此,忽然想到在青莲印案中死去的人。

    这些人,什么身份的都有,卖肉的屠夫,跑腿的小二,轮班的守卫……难不成,他们都是裕王养的杀手?

    计先生说死的都是镜中月的人,也就是说,镜中月,就是裕王养杀手的地方?

    所以,青莲印案的真相是,有人在一个接一个地杀死当年参与祁王府之乱的杀手?

    为了报仇?

    郑氏一下乱了,她虽然还没完全看明白真相,但她知道自己被卷入了什么——朝廷党争,那是她一个妇人根本碰不得的东西,何况这场党争这样血腥。

    郑氏颤声道:“你、你在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懂,我也没有杀人!那簪花我早就弄丢了,我不知道它为何会出现在薛校尉尸身旁,你若不信,可以问我的丫鬟冬采,冬采她——“

    郑氏说到这里,蓦地顿住。

    是了,计先生这些话,明摆着不是对她说的。

    她的身边只有冬采,那么冬采她……

    郑氏一下子别过脸看向冬采。

    冬采还是刚进水中月那幅模样,双唇紧抿着,一言不发,但她的目光变了,眸深处透出凌厉的戾气,死死盯着计先生,一瞬不移。

    郑氏从没见过冬采这般模样。

    她嫁入相府,本是带了陪嫁丫鬟的,但是这丫鬟没多久就病了,之后冬采便跟了她。两年多的时间,冬采服侍她服侍得很周到,她与薛深有染,她也尽心尽力为她打掩护。郑氏从未想过,跟在她身边的丫鬟能有第二张脸孔。

    计先生笑了一声,对冬采道:“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是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