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华尔街: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决战华尔街》 60-70(第8/17页)

血大鳄

    【那是我职场生涯里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1997年,THA金融体系濒临崩溃。谁能想到,十多年的辉煌,会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外资撤离、货币贬值和系统性恐慌击垮?而我,维差南,作为中央银行副行长,正身处风暴中心。

    我从不否认过去的选择。自1978年从哈佛毕业归国以来,我一直相信,亚洲必须走向市场化,必须学会在资本全球化的浪潮中自我调节。事实证明,它确实带来了资本的狂潮、投资的繁荣与房地产的奇迹。我们的人均GDP翻了几番,通胀稳定,外汇储备攀升。

    但1997年教会了我另一个道理——

    我们无法控制投资者的情绪,正如我们无法控制季风。我曾在深夜翻看旧笔记,在80年代的某一页,我写过:“市场是一条蛇,温顺时是工具,发怒时则反咬设计者一口。”我那时还年轻,写下这话时并不真正理解它的分量。

    还有一件事让我后悔终生,我在1996年末会见了自纽约而来的三位‘专家’,他们的名字我不能说得太具体,其中两位已经成为如今华尔街领袖级人物。但当时我不完全清楚这件事,我以为他们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在那一年末的闭门会谈里,我向他们透露了目前的制度存在的困难和阻碍,这个信号被他们中的人听到,并意识到我们已是强弩之末。

    在他们离开曼谷以后,国际资本很快对泰铢发起进攻。

    再后来的一切,完全超出了我的控制。

    ——《一个央行人的自述》维差南】

    上午8:30分,维差南在会议室见到了美国专家团队,领头的莱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层。

    维差南向他们申请了1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缓解外汇储备告急和财政资金枯竭的双重压力。三个月过去,除了技术性评估会议、流程审查、承诺清单,至今没有一分钱到账。

    他越是着急,态度就越是克制而恭敬。

    这群人里,有一个人的面孔让他印象尤深。

    海莉卡拉季奇,很年轻也很漂亮,像好莱坞的女明星,一开始维差南还以为她是几位男士的女秘书,直到莱特介绍她毕业于MIT,是金融工具应用方面的顶尖专家,同样,在衍生品建模和资本流动分析方面有极深的造诣,维差南才对她改观。

    他们很快进入正题,对方一直在询问他一些情况,关于资本项目、外汇现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几个问题,维差南一一回答,而在一开始,那个女孩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我们上半年已经经历好几家银行破产了。”维差南苦笑。

    “原因呢?”维克托施瓦茨问。

    “因为有太多不良贷款。”

    “具体集中在哪一类?”

    “房地产开发贷。”

    “为什么?”

    “过去几年,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放贷规模很大,市场繁荣,地价飙升,人们都相信地价还能继续涨”维差南不需要翻译,他有着一口标准的美式英文,而他这样的海归留学派在THA央行有很多,国际上普遍认为这个国家中央银行的技术能力并不亚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但很多企业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全靠预售支撑。这两年美元一直加息,外资撤离,需求放缓,所以情况恶化了一些。”他说这些,是想告诉莱特应该尽快给予他们资金支持,不要再拖拖拉拉。

    “这是主要原因吗?”海莉突然开口,声音柔和,“您确定这是主要原因?先生?”

    这是维差南第一次听到海莉说话,他下意识地一愣。他注意到当她开口的时候,其余人都沉默了下来,她的问询变成最重要、最关键的那一环。

    “我认为是。”他迟疑着说。

    “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海莉说,“您有没有试图干预银行的信贷行为?例如,约束对地产企业的过度放贷?”

    “我”维差南以为海莉在指责他的无能,辩解道,“不是我不想作为,地产建设让我们的经济腾飞”

    作为专业的经济学家和政客,维差南很懂得如何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当THA宣布对外开放,外资大规模涌入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最好的发展武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就比如修建一条长达300公里的铁路,单公里投资约1亿元,铁路造价300亿元,每亿元投入能够带动100人就业,带动水泥、钢铁、机械、电缆、运输、中小建材等上下游产值500亿元,基建乘数一般为1.5–1.8倍,于是一条铁路可以拉动约450–540亿元的GDP,通车后年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那么年消费将增加15亿元/年。

    房地产也是同样的道理。

    引导资金大量流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产建设,可以推动GDP像火箭一样飞窜升天,整个过程是那样的炫耀夺目,这也是维差南年仅四十岁就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上的原因。

    而现在,这个女孩竟然质问他。

    “您认为这是问题的根本?不良贷款。”海莉挑了挑眉,她这个动作在维差南看来是讥诮的表现。

    她能懂什么?毫无经验的理论派。维差南心里恼怒地想着。

    “是,我是这么认为的。”

    那个女孩跟她身边那位黑发黑眸,长相英俊的青年飞快对视了一眼,随后低下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些什么。

    维差南心头一紧。

    他更警惕了。为避免泄露关键底牌,他在接下来的问题中刻意模糊了央行正在评估的汇率机制调整,不提固定汇率压力,以免对方认为他可以自行解决问题,而不给他提供贷款。

    “现在局势已经维持住了。”他补充道,“整体在可控范围内,只需要一些暂时的援助。”

    “您玩过大富翁吗?”海莉忽然问。

    “什么?”维差南讶异道。

    “Monopoly——”海莉说,“一种休闲游戏。”

    “噢,我知道,我在学生时代经常玩,为什么提到这个。”

    “您还记得游戏初期是什么局面吗?每个人手上有很多现金,房地产很便宜。玩家都在抢着买。”

    维差南点了点头:“是的。”

    “到了后期。”她看着他,“现金开始减少,地都被卖完。每个人都要付越来越多的租金,有人被迫卖地,有人开始破产,绝大多数玩家的现金流都开始枯竭,如果这其中还有银行这种贷款机构,就会加速资金的紧张,如果银行向国外贷款,杠杆会被放大,银行本身开始破产,究其根本,是因为所有玩家手里都没有现金。维差南先生,您的中央银行还有现金吗?”

    “是有两三个银行破产,但社会上的资金整体还是宽裕的。”维差南压低声音,眼神闪烁。

    “好的。”海莉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维差南不知为何松了一口气。

    过了十多分钟,在他已经迫不及待想问到IMF什么时候能把贷款给他的时候,那个女孩又开口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