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决战华尔街》 60-70(第6/17页)
我的工作环境中其实有很多靠美貌和特殊关系上位的女领导,年薪几百万,体面又富有,但毫无疑问口碑都是极差的。我并非否认上述女性的成功,我跟我很多朋友说过我认为这是一种能力,也许违背了道德规范,但的确也能算是一种‘能力’。不过我在想我真的要塑造一个这样的角色吗,虽然很爽很受言情市场欢迎,但是这真的对吗?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想海莉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她的情商一定要非常高,她虽然也常常说一些讥讽的话,但她大多数时候是温和的,平易近人的,讨人喜欢的,这是她的伪装能力。其次她必须很专业,她具备承担复杂交易的能力,前沿的理念,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是她赖以生存的捕猎能力。最后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她对于交易的态度。也就是她怎样看待自己的猎物。也就是我们有时候说的为君之道。同样是皇帝,有厉害的有菜的,有暴君有明君,有擅长打战的有发展文治的,想法不同,路线自然不一样。
写第一本文的时候,女主是莱伊,俄罗斯寡头的女儿,非常有钱,哪怕什么也不做也非常有钱。在面对次贷危机的时候,她也只是利用自己有钱的优势从中大赚特赚,既不是始作俑者,也不是冲锋的那一个。海莉不一样,她是个交易员,她没那么好的经济物质条件,也没有退路,面对交易可能带来的一些后果,她没得选。所以她的做法往往是更加直接的,态度也是更为冷漠的,她的行为有很大可能会直接导致危机的产生,比如此刻她同意跟维克托一起去当空头家。
她已经明确知道了做空会让自己名声变得恶劣,甚至会击垮一些小国,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们可能常常听到一个言论,说索罗斯导致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我扒了非常多的文献去研究这个说法,对冲基金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并让危机变得严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空头家们是否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千万人的流离失所,他们是会选择加注还是是离场?到底是要做一个空头家,还是变成更伟大的存在?是要钱还是要可持续的合作?是成为乔治霍尔还是jp摩根?
或许处理好这个问题,要远比处理男人之间的问题要有意义的多。
很多资料显示,在做空亚洲这件事上,索罗斯是非常犹豫且矛盾的。第一,他不断地减仓,相比于他狙击英镑,在亚洲他只动用了大概五分之一不到的资金。第二,他放弃了无数次可以加速危机爆发的抛售,但他又舍不得彻底放弃,这种矛盾贯穿于整个1997-1998。第三,在危机蔓延到整个亚洲后,他多次公开发言力挺各国央行,甚至倒贴投入数十亿资金,希望挽救自己已经跌至谷底的名声。
人性的复杂要远超于想象。
开文的时候在文案写了女主非善类,并不是指的海莉的底色是黑色的,甚至她可以说的上是品学优良的好宝宝了。这个非善更多就是指她在处理所面问题的一些做法,要成为TheQueen,所作所为不能以善恶来衡量。
以此为背景,去看接下来海莉的一系列行为,或许能够更加自洽一点,也更能理解她的一些做法。下一章就要开始新一轮交易啦!
第64章 嗜血大鳄
【我在1996年认识海莉卡拉季奇,那个时候她还只是永恒对冲基金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由于刚刚在1996年初做空了钯金属并赚取四亿美金而声名鹊起。
那一年七月份,她搬到我家楼下。当时我和妻子住在上东区一栋公寓里,后来我们搬出去,她也搬了出去,但我们之间还是时常来往。当时我的妻子很喜欢她们一家,经常邀请她们来家中玩耍,我也因此和她有了几面之缘。
我对海莉的印象非常好,也非常不好。我第一眼就看出来她未来一定会成就斐然,她拥有超越她这个年纪的成熟,大脑?不,不只是大脑,我是说她的心智非常老成,跟很多年迈的政客一样。她对待交易的观点也和华尔街所有人不一样,她没有把交易当作一门纯粹的生意,我想这一点决定了之后她所走的路与众不同。
至于不好的印象,我当时认为她很危险。我发现她的成名战不仅仅是一次投机的胜利,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那不是投机,海莉卡拉季奇从不投机,她只做有把握的事情。我当时判断,一旦她可以调动的资金达到乔治霍尔那样的体量,她的个人行为很可能跟乔治一样造成系统性风险,所以我邀请她去参加了很多监管会议,试图传递给她我们在加强管制的信息。
你说我帮助了她许多?哈,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我一直尝试着引导她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而事实证明,我做到了,她也做到了,海莉是个好孩子,她非常善良。她独自照顾自己的妹妹,承担整个家庭的经济开支,这样的人你有什么理由指责她是一个坏人呢?
媒体总是指责华尔街的一些大鳄们导致经济危机,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公的,你们不能因为有那么一群人刚好在危机中挣到了钱,就指控他们是始作俑者。
对于亚洲经济危机海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我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我对此毫不知情,你可以去询问她。不过我想,她参与的不多,她跟维克托施瓦茨关系很好,也许跟着他投资了一些,赚了不少钱。不过她很快就收手,并在1997年返还了她所管理的两支基金的所有利润给投资者,如果格里芬能像她一样理智,不至于落到那个下场。
所以,别把她说成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策划者,那不公平。
至于我,我从没给她传递过什么亚洲方向的信号。这件事我可以对上帝发誓。
——前美联储主席桑德史密斯2010年答记者问】
**
1996年,12月
海莉、维克托施瓦茨、怀特加西亚一同抵达曼谷。
蓝色的天幕下,城市建筑密集而躁动,塔吊林立、楼盘拔地而起。
她们一行住在湄南河畔的四季酒店,当车门打开那一刻,热气扑面而来。
东南亚没有冬天,即便在纽约最寒冷的时刻,这里依旧烈阳高悬。棕榈叶遮蔽狭长的小道,皮肤黝黑的本地人将行李搬下车,收到了维克托塞给他们的100美金小费。
“真大方。”海莉眼看着侍从兴奋地收下钞票推着行李车远去,不痛不痒地点评了一句。
“这钱够他们挣好一阵子了。”维克托掸了掸袖子,试图拍走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我一直打算建一个贫困基金会,你们两个有没有兴趣往里投一点钱。”
“没有。”海莉没有犹豫一秒。
“你这个人,太冷酷了。”维克托说,“怀特,你呢?”
小加西亚先生走在海莉一侧,替她撑开遮阳伞,遮住热带的烈日:“没有。”
维克托:
他感到很挫败,如果不是这两个人确实很有用,他绝对不要同他们合作。
“你要是真想做公益,”海莉说,“就应该现在回美国。”
“那怎么可能?这根本不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毫无联系。”
海莉没有说话,她登上台阶最后一层,转身,半眯起眼睛遥遥望过湄南河对面。
好几辆吊机正忙不迭地建一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