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90-100(第5/42页)
这期间他要发展庞大的关系网,培养接班人,门生故旧遍天下。
只要没有限制,他的野心就会让他想要当皇帝之上的皇帝。
而皇权是一定要压制他们的,除了正面打压,还会扶持其他党派互相争斗攻讦,所谓帝王之术在于平衡。
如此一代代帝王和朝臣斗智斗勇,一朝朝臣子尔虞我诈,党派林立。
最后都无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无一可免。
除非大家都退一步,都往一处使劲儿,如此你好我好,团结奋进。
谁都知道,但是谁都不肯让步。
因为眼前的利益是真实的,我让一步,万一对方反而进一步呢?
再者这文武百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每个人都为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奋斗,怎么可能拧成一股绳,一起团结奋进?
除非眼前有座金山,取之不竭,又或者外族入侵,国将不国,在灭亡之前大家才会收起私心暂时团结。
想清楚这些,萧先生就不想踏足这权力漩涡。
因为一旦他踏入其中,结果就是被其他势力缠上,每日消耗大量精力与人缠斗,根本没有余力做什么事情。
所以他宁愿置身事外,做个旁观者,去国子监给他们讲讲课,给皇帝讲讲故事。
他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从不针对谁,也从不映射、说教,更不会明确给皇帝任何观点,别人也无从窥探他的内心,自然也不会防着他。
他讲个豆腐娘子的故事,你可以听八卦,可以听美食,可以听小人物奋斗,也可以发掘背后深层次的寓意。
皇帝怎么想都行,他从不干预纠正。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更何况对方是皇帝。
吃着豆腐娘子做出来的素鸡,听着豆腐村的故事,皇帝有史以来第一次对遥远的百姓有了模糊的认知。
他微微颔首,点评道:“这个素鸡虽非肉却有肉的口感和味道,用高汤红烧了甚至比肉更加美味。”
萧先生:“陛下若是喜欢,可让成阳县进贡。”
皇帝却又摇摇头,“那倒不必。”
他知道,每一样贡品,都必然劳民伤财。
唐玄宗好荔枝,千里迢迢自岭南运至长安,这中间耗费的民脂民膏不敢想象。
若他从小锦衣玉食,不会多想,可他幼年被太监宫女藏在偏僻的宫殿里,很是过过一段苦日子。
后来做了太子,虽然接受着皇家高于一切,皇帝就该受万民供奉的教育,可幼年深刻的经历还是会让他时不时反思。
现在他知道豆腐娘子家买鸡蛋夏秋季节两文三个,后来一文一个,隆冬和初春三文两个,贵时候甚至两文一个。
他吃的鸡蛋多少钱一个?
他不知道光禄寺采购的鸡蛋多少钱一个,但是他知道皇宫账目。
皇帝饮食所费,一月差不多万两银子!
他比先皇少一些,却也高达九千两。
从前他觉得自己节俭朴素,不似先帝奢靡,毕竟父皇一个月要一万二三千两银子呢。
现在他郁闷的是即便一个月御膳花费九千两,他也没吃到什么舒心的饭菜。
这素鸡倒是不错,谁知道进了宫又是什么样儿?
六七文一斤,怕不是得变成六七两一斤?
罢了,各地贡品已经够多,不必再折腾。
每样吃了两口,皇帝夸赞其美味,虽说不要进贡,却又想着给皇后和太子也尝尝。
萧先生会意,亲自把剩余的素鸡等食材捧出来交给张公公。
皇帝随口道:“豆腐娘子兰心蕙质,做得这等美食佳肴,先生帮朕转赠福字银饼五对。”
萧先生说老百姓称呼她为福气娘子,还给她家房子集福,他听得很是动容。
即便他贵为天子,有几个真心为他祈福的?
当年不满父皇的大臣们为他祈福,可当他长大自立,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后,他们怕是又要为太子祈福了。
萧先生并不意外,虽然君心难测,做臣子的不可妄测圣意,可有几个大臣不揣测圣心的?
满朝文武、满宫奴仆,个个都在揣测圣心。
萧先生自然不例外,他觉得皇帝……内心是矛盾的,而且有些孤独。
越是高处越不胜寒。
他没有朋友,他的世界只有君臣。
“臣替沈氏谢恩领赏。听酒楼饭馆老板们说那豆腐娘子厨艺了得,很会琢磨新菜式,这素鸡、素烧鹅、豆腐塞肉便出自她的奇思妙想。若臣不曾得陛下赏识,便会打发家里厨子常去豆腐娘子家学新菜式。”
皇帝洒然一笑,“倒是朕耽误先生品味美食了。”
萧先生:“虽然远隔千山万水,臣与陛下还是能品味到豆腐娘子的新菜式的。”
旁边的张公公揣测圣心,给皇帝当嘴替,小声进谏,“万岁爷,要不老奴派几个机灵的小子去跟豆腐娘子学学厨艺?”
萧先生笑道:“张公公好主意,再派俩懂厨艺的嬷嬷,以后回宫也方便为娘娘差遣。”
帝后感情好,群臣皆知。
他若建议派人去学厨艺,为皇帝开小御膳房做准备,皇帝未必答应,提皇后娘娘就容易些。
毕竟单开小御膳房就要另外开支,会牵扯户部、礼部、光禄寺等,到时候扯不完的皮,皇帝为了避免麻烦,估计宁愿继续没食欲地吃光禄寺和尚膳监提供的御膳。
可皇帝食欲不振,健康便不佳,若是英年早逝可是天下之大不幸。
萧先生观皇帝有不足之症,不是长寿之相,可……太子资质着实一般,且性情有些顽劣差皇帝甚远。
相比之下,萧先生希望皇帝长寿一些。
当然,派人去尚膳监学可能有点问题,但是悄悄出宫去京城大酒楼学也可以,但是萧先生却点了豆腐娘子。
他有私心,既然看中裴鹤年堪为阿恒助力,自然要拉拔豆腐娘子一家。
同时也为皇帝张一耳目,让皇帝自己的人去了解豆腐村,了解民间,证明他所言非虚,并非投其所好,故意编造。
皇帝虽然有内卫,但是牵扯了利益,总归没有心无杂念的小太监老实。
皇帝意动。
他的确吃够光禄寺筹划尚膳监做的御膳,很想开小灶,只是懒得跟大臣们扯皮。
他想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设小御膳房,走流程估计得扯皮三年。
像萧先生说的悄悄派人出去学厨艺,老古板们一开始不知道,知道也管不着。
等他们学成回宫,就说是太子专为皇后准备的。
孝字为先,他们也不好拦着太子孝敬皇后吧?
之后他就以朕和皇后体恤万民,奉行节俭为上,让后宫膳房准备日常膳食,让光禄寺和尚膳监只负责祭祀、大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