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50-60(第7/41页)


    大伯娘买了一斤半肉,没剁肉末,而是切了薄薄的肉片,煸出油脂就把泡发的干蘑菇、白菜、豆角放进去炖熟。

    搁过去,他们是绝对不允许这么做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甭管多好吃的饭,都是为了吃饱、长力气,所以只需要主食吃好就行,为了贪图嘴巴馋吃得香,那是罪恶的。

    甚至,有时候为了节省粮食,都不允许吃好吃香,所以什么下饭菜都是有罪的。

    吃咸菜就不错了,还讲究色香味,讲究肉菜?

    他们觉得豆腐就是美味,而且是主食,绝对不会吃够,也不敢说吃够。

    但是现在因为沈宁给他们送了好几次饭,次次不重样,他们不好意思就回几个豆面窝头、焖豆饭吧?

    这才绞尽脑汁也过了个节。

    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家也吃肉了。

    他们家的锅里也飘出了香喷喷的油脂味儿,也惹得附近的孩子躲在他家门外一个劲儿地闻。

    就着那些小馋猫的馋样儿,他们吃得格外香。

    能回忆到过年的那种香!

    沈宁自然也给他们回礼了,送的饺子。

    裴母带着俩崽儿去送的,她现在也会说好听的话,“阿云带来一条肉,阿宁不知道又买了一条,昨儿没舍得吃完,今儿就包饺子。还多亏你们给的豆角白菜。”

    其实也没分多少,顶多一家十二个。

    这也足够孩子们开心的了。

    因为这饺子肚大溜圆,馅儿十足,喷香流油!

    裴大柱二柱、裴大民裴大根等几家的小孩子扎堆回味哪个更好吃,二丫突然小声道:“豆腐娘子真好,她过节咱也跟着过节,求她以后啥节都过,也给咱家送菜,咱家再给她送。”

    这样他们就有好吃的了。

    其他孩子纷纷附和。

    晚上小孩子扎堆显摆的时候他们就跟村里其他小孩子显摆吃肉吃饺子,就成了“想吃肉?你得拜,不拜哪有肉吃?俺们就是拜的。”

    “拜啥了?灶王爷吗?”

    “灶王爷黢黑的有啥用?你得拜豆腐娘子,豆腐娘子会让你娘做好吃的。”

    小孩子最天真易信,大孩子说什么他们信什么。

    有那实在馋很了的,扑通就跪下,学着自家奶奶求神拜佛的样子,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豆腐娘娘,求求你,让我娘做顿好吃的吧!最好是红烧肉配肉馅儿饺子,没有的话炒鸡蛋也行,蒸鸡蛋我也不嫌弃……”

    “阿嚏——”沈宁一早起来舀了一勺子豆渣加点米糠搅拌搅拌喂大鹅。

    五更的小风嗖嗖的,激得她打了个打喷嚏,“谁说我坏话呢。”

    裴长青很怕她受凉感冒,紧张地看她。

    沈宁笑道:“没事儿,估计是冷空气过敏。”

    此时东方未明,头顶的启明星异常明亮。

    裴大伯、裴大民等人已经在西边儿忙活上了,裴长青赶紧过去。

    沈宁和裴母也先推磨点豆腐。

    现在她们轮流一气儿把浆子磨好,然后分三锅把豆腐点出来,这样下午可以轻松些,干点别的活儿。

    天光亮起来的时候小珍珠和小鹤年也起了。

    小珍珠永远那么活力四射,起来先在院子里跑一圈,跟娘奶奶爹大爷爷等人打招呼,还要跟大白小白们招呼一声。

    尤其要关照一下新来的两只小鹅,“大白,你不要拉帮结派哟,你是老大,把你新小弟带上!”

    大白嘎嘎叫着回头,轻蔑地瞅着地上那俩毛茸茸的鹅崽子,探出嘴巴出溜就给它们铲到自己背上了。

    “嘎嘎”它大叫着,和小白一起欢快地往西边河里跑去。

    小珍珠便和小鹤年跑去帮娘推磨了。

    别看磨盘大,他俩合力也是可以推动的。

    小珍珠觉得再多吃点饭,多长点力气,使使劲儿她自己也能推动呢。

    沈宁空出手来就把浆子过滤出来倒进大锅里,把豆渣倒在笆斗里。

    她去看了看昨天的豆腐,已经晾得干干的,没有一点水分,便把稻草铺在坛子里,将豆腐一块块地码放进去。

    再拿几层粗麻布罩起来,外面糊上一层黄泥密封,让豆腐在里面发酵。

    做完这些她直起腰甩甩胳膊踢踢腿,活动活动筋骨,顺便看看西边儿进度。

    有裴长青带着三四个壮劳力不断地夯打,加上早晚大量劳力帮忙,这边的进度肉眼可见,不像之前每天就是刨地、敲土坷垃、捡石头、垫高、夯土,乱七八糟看不见进度。

    也是天公作美一直没下雨,他们的基沟夯土就很顺利。

    一层层不断地夯实,地基也越来越硬。

    他们已经夯完基沟,这会儿还在夯三间正房内的灰土地基。

    沈宁听裴长青说过,墙基是最重要的,比房梁更重要。

    毕竟墙基承担着整个房子的重量,如果发生沉降房子肯定会裂,严重的会坍塌,而房梁有问题及时发现还能更换,地基的缺陷却无法弥补。

    室内地基的作用就简单些,不承重,主要防潮、防止老鼠打洞。

    所以室内地基也不需要两尺多厚的灰土层,一尺就够,有条件上面还可以铺砖石。

    地基要完工了,可以兑现教人点豆腐的承诺。

    她寻思先让大伯娘他们多换两天豆腐,过两天她再说,到时候让大伯娘他们帮忙教本村人点豆腐。

    早饭时间,高里正拎着锣,铛铛铛敲三声,然后宣讲朝廷政令,什么皇恩浩荡那一套。

    最后一句话概括重点:要交秋粮了。

    老百姓夏税秋粮,服徭役,这都是必须的。

    这年头赋税种类也复杂,地税、丁赋、徭役等,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都是里正这边儿说多少他们就准备多少,回头一总交过去。

    说到交税众人心头就是一紧。

    沈宁早就做好准备,她和裴长青根据记忆盘算过自家的税,那是真不少。

    大大小小五口人,两间草屋子、十一亩地,乱七八糟的税加起来差不多就是他们家他们家两亩稻子的收成。

    沈宁他们这些天白天晚上见缝插针摔的稻谷差不多都要交上去。

    幸好朝廷收的是稻谷而不是大米,不需要他们给脱壳。

    男人们那边,裴大民和裴大根、张本力几个越发感激裴长青找他们来干活儿了。

    有了这钱,他们就能补贴家用。

    而那些麦稻不够抵税的就得交钱,可庄户人哪有钱?

    本身用钱就得去粜粮食,现在没粮食自然也没钱。

    但是税不能不交。

    那就卖地或者卖闺女。

    还有一个办法,徭役不花钱顶,而是自己背上干粮去干活儿。

    可朝廷的力役都是修城墙、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