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200-210(第13/17页)
对方眼中看到了心动。毕竟在州府,能开出这般优渥条件的商行着实太少。尤其陈青忽然想起自己在盛家熬夜算帐时,也不过是就着冷茶啃硬馒头,此刻心里竟泛起几分暖意。
“只是丑话说在前头。”苏榛神色郑重,“若因疏漏导致帐目不清,或是耽误复盘时辰,每延误一次,扣当日工钱的三成。二位可愿应下?”
周醒明毕竟年轻,且对自己本事自信,先点头应下:“这也应当的。”
陈青则捻着胡须沉吟片刻,终究也点了头:“苏娘子跟斐小哥儿如此坦诚,我若还斤斤计较,倒显得小家子气了。”
苏榛展颜一笑,吩咐斐熙,“你带两位先生去符秀才那里签契,另外上岗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二位上午可先去安置行李,午食后再来大食代帐房看第一日流水。”
一听还专门给他俩预留了安置时间,俩人更是在心里赞了声这苏娘子做事大气。话不多说,起身施礼就先去跟斐熙去签契。
其实关于请这俩位帐房先生、还要给出如此高薪的事儿,白水村筹备组其他人都有些“心疼”。在他们的概念里,不过就是算个数,一日算不明白也无所谓、哪怕嘉年华结束了再算明白不就行了,反正赚多赚少都是村里人自己拿,差点儿就差点儿呗。
但苏榛也实在没功夫给大伙儿解释财务的重要性,好在大伙儿有意见归有意见,大事小情最终拍板还是信任苏榛。
而陈青跟周醒明的确不负“苏”望,上工的第二日就发现小吃摊上的食材消耗与营收数据存在微妙差异,便主动到摊位观察。原来是白水村当值摊主为了方便,在给顾客称取时偶尔会随手添加几串当添头,却未计入营收。
这本也无可厚非,小摊贩主送点儿送添头出去再正常不过。若是苏榛当值,怕是她送出去的添头最多,自然也不可能拦着。
可这小事儿在较真的两位帐房先生看来就是大事,俩人熬夜琢磨了个法子:竹筹记数。
比如每预备好一部分食材就相应按斤数或个数准备一根签子,记送出去的添头,每日消耗一目了然,原本模糊的人情往来,都化作确凿的数据。直观的让白水村大伙儿清楚了送出去多少,再后头三日,食材损耗率从原先的一成半骤降至不到半成,换算成银钱,每日也足足能省三四两银子。
这竹筹实打实拦住了无声溜走的银钱,更让白水村包括苏榛也愈发“精打细算”。
这还仅仅是俩位帐房在节流方面的贡献。在开源上,周醒明在算术方面的能力也展露无遗。他在苏榛给的扇形图上做了改进,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的销售数据精准提供备货数据。
比如增加午后饮品的供应量,并数出更赚钱的组合优惠套餐。果然,次日饮品摊位的营收就增长了两成。
在三日一次的复盘会上,陈青和周醒明更是大放异彩。把一部分“滞销商品”与热门商品搭配售卖,成功减少了三成的库存积压。使得大食代在后续的运营中,盈利不断攀升。
白水村大伙儿实打实受了惠,更也不敢小瞧“有文化”的重要性。都在心中暗想等嘉年华散了找乔里正商量商量,收拾个空屋出来,专门教娃娃们识字、打算盘、画折线图?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总之,请下这两位帐房当日,签契的时候苏榛本想也跟着同去,刚好也要找符秀才商量些事儿。可刚出暖棚就被等在外头的丽娘拦下,一脸兴奋,说是渔帮送来几大车的渔获,大伙儿都等着苏娘子去瞧呢。
渔获是苏榛提前就预订的,就为了今天下午就开始的大食代“主题”:寒江鲜飨集。
今天这主题因以水产为主,苏榛还特意邀请了兴盛湖渔帮兄弟们一起参加,渔帮负责卸货、分拣、预制。大食代出方案、出场地、出服务组。
眼下苏榛一听渔获都到了,也是由衷的高兴。除了觉得能赚钱之外,主要是她想吃……
赶紧跟着丽娘往空场一路小跑着过去,因渔获腥气大、也占地方,为了不耽搁大食代正常营业,全部堆在了背风靠后的“野生”冰面区域。
等到了才发现,眼前俨然多了一座庞大的水产工厂!
至少来了近百辆冰橇,密密麻麻地挤在冰面上,每辆上都堆叠了覆着白霜的篓筐。筐里渗出的水也冻成了冰。仅这一眼可见的量也至少载了数千斤水产!
眼下已经在卸货了。项松带着几十号渔帮汉子、以及萧容已带着运输组抬来榆木大秤。按老规矩,三筐一垛,边清点边称重。
汉子们拿着撬棍凿开冻在冰橇上的篓筐底子,再攥着捆筐的粗麻绳、使劲儿把篓筐拖下来踹上几脚,冻成硬块的鱼虾就混着碎冰倾泻而出摊在冰面上。
寒风中尽是隔一会儿就喊出来的报数声:“第一垛第一筐,杂鱼,三百二十斤!”
“三筐一垛!腾位置!”
这会儿功夫,苏榛眼瞧着冰面上已垒起十余座整齐的“水产方阵”!
这不得不说,她也是赶上了好年景。前朝是全面海禁,无论何人、但凡敢与海外诸国开展贸易,抓到的,满一百钱就得判罪,最严重的甚至刺青发配。
直到大宁建朝的第一年才逐渐宽松了政策,如今市舶的条法只限定了海陆商贩不得么自前往新罗及登莱州界。而白川府海域临的是长焦国,并无禁令,所以算是难得的“半自由贸易区”。
说是“半自由”,也是因为还差一纸定论。
所以盛重云此次进京的任务里就也包括了去探听消息。毕竟苑琅向市舶司递了文书,恳请将白川府列为正式通商口岸,还附了《长焦国互市细则》。
“苏娘子,这趟好收获!”项松顶着风雪大步赶来,呼出的白雾都在胡茬子上凝了冰晶,满脸爽朗的笑容。
苏榛更是高兴,赶紧问她最关心的:“可有鳆鱼跟柔鱼?”
“有!多着呢。”项松拍着胸脯保证,“上回你来兴盛湖不就在我这儿预定了,翻江倒海也得给你寻到!”
一边说一边带着苏榛跟丽娘往前头走,冰面上可不就铺了好几堆裹着冰晶的鳆鱼跟柔鱼。
项松蹲下身拾了枚,直接拿手就抠开了鳆鱼冰层举到苏榛眼前,“苏娘子快瞧,这大小可合用?长焦渔人打礁石缝里现撬的!”
苏榛接过鳆鱼在掌心比量,是八头、九头鲍的规格,在时下市面上堪称珍品,更别提筐里还混杂着不少小巧些的,足够她搭配也不同菜式。忍不住笑着赞,“项大哥,这次您瞧着吧,我保准能大伙儿多赚一笔。”
一旁的丽娘早就看得两眼发直,小心翼翼地凑过来戳了戳硬邦邦的鳆鱼壳子,嘟囔道:“这跟石头似的,要咋做啊?”
苏榛先没急着细说,只问项松今儿兴盛湖能均过来多少人手。
项松抬手指向冰面:“卸货来了四十个壮劳力,不过嘉年华渔摊开张后就会缺人,晌午就得抽走一半。”
他咧嘴露出一口白牙,拍着胸脯保证,“但也放心!留十个精壮汉子打下手,从杀鱼到跑腿,保准随叫随到!要是还嫌不够,我家玉娘早带着渔婆们候着呢。一听说是苏娘子教她们做营生,都是争着抢着想来。”
第209章
苏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