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我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140-150(第3/18页)
苏榛笑而不语,看向乔大江。
行不行,只有乔家自己清楚。
苏榛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她也没打算帮一世,天助自助者,她等待着乔大江最后的答案。
乔大江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恍惚。
可这恍惚却并不是犹豫,而是过去被自家人欺负、吸血的种种。他下意识看向春娘的手,心中涌出难以言述的酸涩。
他深知不能再让家人过那种日子,而这次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
乔大江深吸一口气,目光也逐渐坚定起来,抬起头看向春娘。
两人成婚这么多年,春娘又岂会读不懂乔大江的心情,她要做的也唯有鼓励,柔和却一字一字的、坚定的:“以前啥苦没吃过,这次肯定也能行。大不了我不睡觉了,起早贪黑的做!”
乔大江听了春娘的话,哪还会再有半分的犹豫,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斩钉截铁地说了俩个字:“做!”
苏榛瞧着他俩,心情也愈发舒畅起来。说句最简单的,没人不喜欢同路伙伴干劲十足的样子,没人喜欢组队组出猪队友。
即然决定了要做,那肯定是多多益善,但怎么才能“多”起来,这就得多动脑筋了。
首先是人手方面,本来的计算是每七日能晒出一千枚左右,但没成想一直落雪,七日延成了十日。而且这几日做的一千枚先得卖出去,才有后面买原料的本钱。
更何况距离年岁市集备货结束也仅有二十日了,如果只靠乔大江家,顶多能再制个两千枚。
乔大江在心里盘算了一番,也把几个相熟的、出生入死的猎户兄弟家中状况考虑进去。人手方面,至少得再雇三到四个能干的。
然后就是晒场,首先就是乔家门口坡地还能再晒一千,二十日一共晒两千;
杜老大家、李坨子家都有院子,每家晒个千枚是没问题;
白老汉家隔壁也有片空地,至少能晒一千;
赵家也肯定能行,这就足足解决七千枚晒场了。至于最后的四千枚晒场,春娘寻思着,要不去她娘家晒一批。
可一来是她娘家抽不出人手制煤、二是往返雇车又是大笔成本。
“村里那么多的空闲地,临时租一片就是了。”乔大江倒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守夜就请李坨子带着他家猎犬去,咱给搭棚子,再按天付薪酬,我去同他说,想必他也是乐意的。”
苏榛也认为这个方式妥当,这头一件事就这么定下了,至于往兴盛湖送的样品,就先送二十枚,请白老汉跑一趟就行。
而苏榛今日来的第二件事,就是想问年岁市集的摊位,乔大江两口子、甚至山梅,要不要也参与一下。
“我做,我做!”本来沉默的山梅立刻精神了,果断先应下。
春娘倒成了第二名,也是笑得不行,捶了下山梅肩膀,“这丫头,比我还快。”
笑完也报了名。
其实她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年岁集上干些啥,但就凭苏榛来问了,就一定不会差。她们就是这么相信苏榛。
乔大江也认这个理儿,忙不迭的点头,闷声说着:“算上我家。”
苏榛点点头:“行,那就晚食过后来我家开个集议会。这会儿乔里正挨家通知呢,兴许一会儿也会过来跟你们说。”
春娘十分好奇:“这是全村都要参与?”
“怕是有不少人。”苏榛说完,就打算就先走了,她还得抓紧时间往李家跑一趟,说说年岁市集上女红物件儿售卖的事儿。
春娘一听也不能留她了,毕竟正事要紧。
但她跟乔大江搬来这儿的时候、就跟大伙儿约定过,要在元日做个乔迁宴的。
前几天她还担心苏榛元日回不来,眼下人回来了、她心里也就踏实了,赶紧提醒苏榛到时候别忘了过来,且全家都来、且重云公子也请过来。
苏榛怔了下,这才想起来后天便是元日,赶紧应了,“行,我到时候一早就过来帮忙!至于重云公子……我也不知道他那天在不在村里啊。”
“在,你回来了,他肯定在。”春娘笑得颇具别样意味。
苏榛一瞧她这模样,心里就懂了全村怕是都懂了……行吧行吧,她默默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矫情、坦然面对。
便硬着头皮也替盛重云接了邀请,这才真的告辞了,往李家前去。
春娘瞧着苏榛逐渐远去的背影,又想起初冬的时候初见榛娘的场景。
彼时的榛娘刚刚流放而来,干瘦憔悴,哪想到人家短短时日就能立了足、还能帮衬下那么多的人。
“娘,咱家是不是赚银子了?”小树方才一直小心翼翼的都不敢问,眼下终于开口了。
春娘笑得开怀,一把搂住儿子,“能赚不少,等开春儿,娘就能送你去城里的书院!”
山梅也跟着笑,并在心里敲起了算盘。若真是卖出一万枚,便能入帐一百二十两;但得减掉七十两的原料钱,还得减去请帮工的钱。
按眼下的情况,乔大江已经把给她的钱提高到了每日百文,若再请三人,二十天起码一共就是八两。
另外之前承诺过榛娘,每卖出两枚给榛娘一文的佣金,一万枚便是五两。
再减掉二十日的帮工饭钱,乔大江两口子能赚三十五两左右。
所以说,她仍旧是赚得最少的那个,山梅心中划过一丝失落:辛辛苦苦也只有二两银子。
而苏榛动动嘴皮子,就能得五两了。
但她倒也不是不认,她认、她认了。这年头,有本事的人就是比旁人多拿。
但为什么有本事的就不能是她?她也要好好的学着、得了机会,她也要把自己立起来!
每两枚卖掉可分佣金一文对吗?那她也可以试试的,说不定就是她翻身的机会……
苏榛到达李家的时候,还没进去就已经听到不少人在里头的谈笑声、脚步声,格外热闹。
赶紧进去瞧,好家伙眼前一亮。
李家也学着萧家的办法,在院子一侧搭了个大暖棚。骨架是粗壮的木头,顶上也是可抽拉式的防水帆布。
棚子里是各种晾晒的布料和碎皮子。李家的四个男丁都在,正不断的往棚里搬一捆捆的针线和裁剪好的皮革。
暖棚的另一侧摆放了一个简易的桌台,针娘们围着桌台正在交付完工的活儿,
有战术背包、有厚实的保暖手尉,还有造型独特的童帽。
李家老太太与舒娘正坐在案桌前,拿着这些手工活儿专注地查验着。
几日未见,二人身上已然有了十足的“东家”气质。
李家老太太虽已年迈,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她主要是负责查验皮毛类的物件儿,仔细地翻看着每一处细节,检查防水处理是否到位,还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舒娘则负责其它材质物件儿的查验,并也负责有条不紊地用符号图形记录下验货结果。
一院子的人都在忙,还是年纪最小的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