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 2、帝王薄情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韬略》 2、帝王薄情(第1/2页)

    永顺二年,正月初一。

    今日是元日贺宴,君臣共欢。紫宸殿内,烛火煌煌,沉香袅袅,丝竹声声入耳。

    满座王侯公卿、文武百官,案上珍馐罗列,金樽玉盏交错。

    皇帝高坐龙椅,唇角含笑,身侧的美人是新入宫的鸿胪寺卿之女,徐茵,年十六。

    徐茵生得一副云鬓花颜,杏眼樱唇,声音娇软怜人,皇帝格外宠爱她,入宫一个月未到,便封她为昭仪。

    宴席下,酒过三巡之后,恒王赵启昀已醉眼迷离。

    他本就好酒,今日更是饮得放肆,此刻面颊酡红,金冠微斜,衣襟半敞。

    “皇兄,臣弟敬您一杯!”恒王忽然举起金杯,嗓音拖长,带着几分醉意,“臣弟祝皇兄新岁安康,祈四海升平,万民乐业。”

    说话间,恒王的目光却隐隐落在皇帝身边的美人身上。

    皇帝眸光微冷,却仍含笑举杯:“五弟有心了。”

    恒王仰头饮尽,却不急着坐下,反而眯着眼,目光愈发大胆地望向徐昭仪。

    徐昭仪察觉到视线,快速低下头来,指尖无意识地绞紧了袖口。

    “陛下,臣妾也敬您一杯。”徐昭仪讨好地笑道,声音微微颤抖着。

    恒王这才如梦初醒,酒意散了大半,脸色刷地惨白,他忽地跪下,后怕道:“臣弟御前失仪,请陛下降罪!”

    皇帝盯着他,缓缓道:“来人,送恒王回府醒酒。”

    恒王有食邑封地,长安城内没有他的王府,此次元日贺宴,各地藩王都是从封地赶来,临时住在宫外府中。

    侍从立刻上前搀扶,恒王冷汗涔涔,再不敢多言。

    紫宸殿内,笙箫再起。

    宴席下一处不起眼的角落,赵从煊执起眼前的酒盏,借饮酒之余,眸光微微掠过恒王狼狈的背影,又扫过皇帝阴沉的面容,最后,似有若无地落在萧伯瑀身上……

    一瞬,便收回。

    贺宴结束,已至酉时,皇帝离席后各大臣也陆陆续续回府。

    宫道上。

    “大少爷,明天是休沐日,您要回宰相府还是回萧府?”下人田安低声碎念道:“您已经一个月有余没回府了,老爷和夫人常提起您嘞。”

    田安十二岁起就跟在萧伯瑀身边,虽然萧伯瑀如今身份不同,但私下还是喊大少爷。

    大晟王朝五日一休沐,萧伯瑀上任以来,即便是休沐日也留在宰相府处理奏折。

    难得元日贺宴后,皇帝宣布辍朝三日。

    萧伯瑀道:“回萧府。”

    “好嘞!”

    行至一半,萧伯瑀忽然感觉脚下踩着一块‘石子’,他脚步一顿,身形后撤一步,一抹温润的莹白倏然映入眼帘。

    是一枚玉佩。

    萧伯瑀俯身拾起,指腹传来沁凉的触感,这是一枚上好的羊脂玉,玉佩的主人想来必然是京中权贵,而且也是今日来参与贺宴之人。

    “大少爷,这是谁落下的?”田安即便摸不着玉质如何,也能一眼看出,这玉佩不凡,“要不明日送到宰相府,再派人去查?”

    “嗯。”萧伯瑀轻轻颔首,他将玉佩递给田安,“走吧。”

    刚走几步,宫道尽头,一道身影忽地折返回来,而且在低头寻找着什么。

    待走近,萧伯瑀缓缓停了下来,借着宫道两旁的烛火,他才勉强看清眼前之人的身影。

    眼前之人始终低着头,萧伯瑀只能看见他挺秀的鼻梁,和微微抿起的淡色薄唇。

    一时之间,萧伯瑀没认出这人是谁。

    身旁的田安面露疑色,他好像见过这个人,却怎么也想不出到底是谁。

    “殿下!”宫道尽头,一个小太监急步走了过来,见到萧伯瑀,小太监面色骤变,诚惶诚恐道:“萧大人。”

    小太监善于察言观色,见周遭气氛凝滞,连忙道:“萧大人,我们七皇子殿下在找一枚玉佩,应该是在这宫道附近遗落的,不知萧大人可曾见过?”

    七皇子……

    当今圣上尚未有子嗣,哪来的七皇子?

    很快,萧伯瑀便反应过来,小太监口中的七皇子是先帝之子,按理来说,皇子十五岁正冠之后,皇帝会封王赐食邑封地。

    但先帝晏驾时,七皇子赵从煊和九皇子赵承焕都尚未到正冠之年。

    而太子继位后,无论是否到正冠之年,都应封王赐食邑,可不知是不是宗正寺遗漏了这件事……

    “殿下。”萧伯瑀轻声唤道,随即从田安手中取过那枚玉佩,缓缓摊开手,“殿下在找的,不知是不是这枚玉佩?”

    “嗯。”赵从煊轻轻点头,他接过玉佩,微微抬头道:“多谢萧大人。”

    萧伯瑀眸光微凝,只见赵从煊抬首的刹那,宫灯昏黄的光晕映在他脸上。

    琼颜玉貌,贵人之姿。

    传言七皇子的生母颜色无双,先帝南巡洛水时,见一女子执伞立于烟雨中。

    她微一回眸,素衣广袖随风轻扬,犹如古画中走出来的仙子,让人只可远观,不敢亵渎。

    但皇帝乃上天之子,见此绝色佳人,当即带她回宫,封之为洛美人,后升至洛妃。

    然而,红颜未老恩先断,不知为何,先帝渐渐冷落了她,直至几年前,以洛妃失仪为由,将她打入冷宫。

    对萧伯瑀来说,这件事很快便遗忘了过去。

    萧府门前,大红灯笼高挂,映得朱漆大门格外喜庆。

    还未等萧伯瑀踏上台阶,门房老张已惊喜地喊出声:“大少爷回来了!”

    院内顿时热闹起来。小厮们提着灯笼匆匆迎出,丫鬟们手忙脚乱地打帘子。

    萧夫人闻声急急起身,眼眶微红,上下打量着长子,声音里满是心疼,“这些天累了吧,你爹也不知心疼一下你……”

    正说着,萧远道也从书房踱步而出。虽仍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但眼角泛起一丝笑意,“你娘非要等你回来,坐下吃一点吧。”

    “好。”萧伯瑀轻轻笑了笑。

    …………

    翌日清晨,萧府门前便已车马盈门。

    萧家旁支的几位叔伯借着“岁寒送炭”的名头,带着厚礼登门拜访。

    三叔萧远河拱手笑道:“岁寒时节,特备了些许银丝炭,聊表心意。”

    说着,便命人将炭筐抬上来,这银丝炭产自辽东,烧起来少烟少味,是极为珍贵的炭火。

    萧伯瑀见状,正欲婉拒。

    一旁的萧父已经笑着接过话头,“多谢三弟,来人,去库房取那套紫檀文房四宝来。”

    回礼完毕。

    萧远河搓着手,将身后的儿子推了上来,满脸堆笑,“伯瑀啊,这是你堂弟萧回舟,若能跟在你身边历练……”

    萧伯瑀眉头微蹙,虽说朝廷选官包含有门荫制度,而且宰相本就可以任免九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