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 58. 第五十八章 。(第2/2页)
明的改变,是因短短几年东瀛的内部格局发生巨大改变。怀良亲王的势力大不如前,才会向大明称臣,都是妥协之举。
明朝当然不愿认可这样的怀良王。
再派使者去东瀛,想与日本的正统掌权者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之间却未因此步入稳定往来状态。
由于东瀛内斗不休,割据势力不臣服于天皇。
那些地方势力抵达大明后,朱元璋拒绝承认其合法性,不与进行朝贡贸易。
洪武十四年,怀良亲王竟是厚着脸皮也派来使者,但被大明拒之门外。
此子以前犯下杀害大明使臣的旧账,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怀良亲王对于过去的错误毫无悔意,还在回信中频频挑衅。
朱元璋早就受够了东瀛的反复无常,在意识到日本内斗不止没能力处理倭寇后,他就改变了对于倭寇的处置策略。
实施海禁,令部分沿海居民内迁。制造无人地带,不让倭寇一靠近沿海就能抢掠财物。同时增加大明的海防力量,巡视海上对抗倭寇。
其实,这样做仍有令人不悦之处,没有对东瀛本土加以强力回击。
偏偏碍于元朝的前车之鉴,蒙古两次东征日本失败了,皆因海上气候环境多变。
朱元璋不愿让大明重蹈覆辙,索性有了彻底与日本断绝往来的想法。
随着胡惟庸、林贤等案爆发。查到其有私通倭寇之嫌,借此彻底断了与东瀛的外交,把它逐出了朝贡体系。
时至今日,与东瀛断绝往来已有七年多。而在大明海防的提升后,倭寇扰边已是少有发生。
朱元璋盯着水镜。明朝中期,倭寇又卷土重来了吗?具体啥情况?这种不是钓鱼的评论,而开门见山地提问,真的会有人回答吗?
往下看,憋屈的事来了!
此前,他用尽心机却钓鱼不得。
今天,「为赋新词吃猪蹄」直接问,居然得到了一段详细回评。
朱元璋深呼吸。
不气,不气,不和后世人一般见识。他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认真看下去,学习新知识了。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