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掀翻大宋: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零零文学城www.00wxc.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 190-200(第8/14页)


    李邦彦语气更加恳切:“天下之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万昌业一案,若真有冤屈,殿下今日不救,他日史书之上,殿下又将如何自处?殿下若能在此刻挺身而出,不仅是为万昌业伸冤,更是为天下苍生立命!”

    赵桓沉默片刻,终于缓缓点头:“李相公所言极是,孤今日便上奏此事。”

    李邦彦心中一松,连忙拱手道:“殿下英明!臣愿跟随左右,为殿下分忧!”

    二人说定了,紧赶慢赶地赶在最后进了大殿,又越过众人往前走去,恰好皇帝已端坐主位,见了他两个招呼道:“快往前来。”

    众人给李相公和太子让了位,一班人站定,这才开始上朝,讨论一干事宜。

    半个时辰过后,寻常事说罢,赵佶目光看向陈太师,暗示他挑起太子南下一事的话头来。

    陈文昭接到暗示,刚要上前,却没想太子先人一步,拱手说道:“臣昨日收到一份状纸,状纸中所言之事,关系重大,儿臣不敢隐瞒,特此上奏。”

    赵佶没料想太子有事奏,问道:“何事如此要紧?”

    赵桓说道:“此状纸乃大理寺监牢中万昌业所写,他状告广德军节度使潘邓在苏州滥杀无辜,无令处斩士兵,且私造兵籍,藏匿兵力,蓄意谋反!臣垦请父皇重查此案,以明真相!”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赵佶心中亦是一惊,他心中虽已认定潘邓为股肱之臣,但自古帝王皆以谋反为大忌,这两个字叫太子这样当堂指出,言之凿凿,他一时间竟有些恍惚,动摇几分。

    然而赵佶心中仍有一事不明,他微微皱眉,正欲开口询问,已有人抢先问道:“殿下,此状纸从何而来?万昌业身在狱中,又如何能将状纸送到殿下府上?”

    太子早已有所准备,面不改色地答道:“乃是万昌业托人送到我府上。他虽身陷囹圄,但心怀冤屈,故冒死托人将状纸递出,望孤能为其伸冤。”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面面相觑,显然无人相信。万昌业身在狱中,此前又没来过京城,如何有人脉能托人将状纸送到太子府?众人目光在殿中扫视,八成是李邦彦从中斡旋,请太子出面!

    这个李邦彦!

    白时中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广德军节度使潘邓乃忠勇之臣,当日苏州府局势混乱,若非他当机立断,平定乱局,岂能有半月之内擒获方貌的大胜?所杀军士,皆是违法乱纪之辈,也是为平息混乱,不得已而为之。”

    他又看向太子,“……至于万昌业,他早已认罪伏法,如今递上状纸,不过是垂死挣扎,拖延时日罢了,太子殿下岂能轻信此等谗言?”

    赵桓却毫不退让,朗声道:“白大人所言,皆是广德军节度使一面之词,苏州距此千里,若其欺君罔上,又有谁人知晓?万昌业虽已认罪,但万一事有蹊跷,若不查明真相,岂不冤屈了无辜之人?”

    李邦彦亦在一旁附和道:“陛下,广德军节度使私造兵籍,此乃不争之实。若其为忠臣,又怎会做出这等欺瞒之事?分明是有意隐瞒广德军人数,藏匿士兵,图谋不轨!”

    真是胡乱攀咬!余深听闻此言,出列反驳道:“兵籍乃是行军打仗之必需!哪个将军能没有兵籍?苏州府兵籍丢失,广德军节度使若不另造,又该如何领兵作战?难道就在苏州府干等着不成?”

    李邦彦冷笑道:“谁知道是真丢失还是假丢失?若其真为忠臣,又怎会如此遮遮掩掩?”

    又吵了起来,朝堂之上一片喧哗,皇帝心中愈发厌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大臣们争吵也就罢了,太子为何也掺和其中?如今太子年纪尚轻,却已开始结交大臣……

    他本欲让太子南下查案,以历练其能力,但今日见此情形,着实心中烦躁。赵佶深吸一口气,冷冷开口道:“尔等休要再吵!既然此事争执不下,朕决定派人南下巡查,一探究竟。”

    他看着太子,不满地说道:“朕有意让三皇子楷南下查案,诸位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再出声。太子脸色微变,却也不敢多言。

    陈文昭一挑眉,上前劝道:“陛下三思……”他又看向太子,其意不言而喻。

    三思个什么?赵佶心头火起,“朕心意已决!”

    殿中众人见皇帝已做决定,自然没有再劝的,陈文昭说道:“陛下圣明,可郓王年少,此番南下,路途遥远,事务繁杂,也需找几位能臣陪侍左右,陛下可有中意的人选?”

    赵佶微微沉吟,目光扫过朝堂,又看了看太子,片刻后说道:“此事便交由众位爱卿斟酌,选出合适之人随三皇子南下罢。”

    太子却不知个中弯弯绕绕,只以为父皇早已选定郓王,可他也不愿郓王独出风头,也得安插自己的人才行,便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推荐一人,左司郎黄潜善,此人素来能干,心思细腻,且处事沉稳,若能随郓王南下,定能助其一臂之力。”

    赵佶听罢,微微皱眉,太子既已开口,他也不好反驳,便道:“黄潜善倒也罢了,只是此行南下,事务繁杂,还需多备几人。朕倒想起一人,吏部郎中徐观,此人学识渊博,处事干练,让他随行,也多一份保障。”

    太子闻言,心中微微一沉,他不愿让徐观伴随赵楷南下,一来徐观曾任东宫讲官,与他有师徒之情,他心中一直认定此人为他属官,自然不愿他去别的皇子那;二来徐观与陈太师师出同门,此次南下查那潘邓的案子,难免偏颇。

    可如今陛下已经下令,便也无从反驳,赵桓只得拱手道:“父皇圣明,如此甚好。”

    赵佶又道:“南下路途遥远,且多有危险,朕再将亲卫军赐予三皇子一队,共同南下。退朝!”

    *

    苏州府城。

    清早时分,街上已热闹起来了,卖布的小贩推着小独轮车走街串巷,他那小车样式别致精巧,车上刻着“东平”二字,车上的布匹挨个架在梁上,高高的犹如小山,五彩斑斓的棉布在晨光中格外鲜艳。

    那小贩气沉丹田,敲了个木邦,吆喝道:“哎——瞧一瞧,看一看咯!北来的棉,南来的纱,织成布匹顶呱呱!东街的娘子西巷的娃,穿上新衣笑哈哈……”

    早有人见了他这棉布鲜艳的,听见他吆喝便走上前打听,“唉,小经纪!”

    那小商贩一回头,见是几个娘子,连忙招呼,把那些布匹挨个放下来一角。

    那几个娘子走上前去摸摸他的棉布,一摸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手感柔软,料子扎实,真是又结实又鲜艳。

    小商贩连忙说道:“咱们这棉布都是东平产的,柔软又透气,夏天不闷汗,冬天暖如春!买一匹回去,能裁好几件新衣裳!”

    东平产的?几人颇为惊讶,“这就是那东平府产的棉布,是那个东平纺织坊里产出来的?”

    小商贩颇为自豪,“正是东平棉!”

    旁边一个挎着篮子路过的妇人哼了一声,“当我们苏州是别个没见过好东西的地界?棉布也到这儿来卖,这可是家家缫丝的地方,你呀,来错地界了!”

    第197章 看望太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 零.零.文.学.城 WWW.00WXC.COM,努力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